解构文言文虚词(二) 3页

  • 38.52 KB
  • 2022-08-26 发布

解构文言文虚词(二)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解构文言文虚词(二)介词、连词我们在代词篇中提到过,虚词要掌握其用法和意义,意义可以在文章当中推断而出,或者在明晓用法之后可以推测词意。一般来说在句子当中位置和充当的句子成分相同的虚词,其用法必然相同,意义也是基本上相同的。因此推断虚词的含义必须从用法推及意义。我们在此篇中将继续以结构分析法来解构文言文虚词中的介词和连词。一、介词篇最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并且在考试中频频出现。这三个词也是以介词的面貌出现为多的。1、于 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于,"在",介词,介宾短语后置) ⑵、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前"于"介词,"从";后"于"介词,"比"。两个"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⑶、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于,介词,"被",引出行为主动者) 标志: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备注:要注意“于是”的古今异义。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2、 以 ⑴、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以,介词,"凭借......资格",介宾短语作状语)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介词"因",介宾短语,作状语)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步入华山 (以,介词,"在",介宾短语作状语) ⑷、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介词,"用",介宾短语作状语) ⑸、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胜用也 (以,介词,"按",介宾短语作状语) \n⑹、请以赵王十五城为秦王寿 (以,介词,"拿",介宾短语作状语) 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以,介词,":把",介宾短语作状语) ⑻、先以信遗操,诈云欲降 (以,介词,"把",介宾短语作状语) ⑼、折藏之,归以示成(以,介词,"拿",后省略之) 标志:宾语前,构成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前做状语。常见含义是“凭借”、“按照”、“用”、“用来”、“把”。3、 为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介词,"替",介宾短语作状语) ⑵、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为,介词,"被",介宾短语作状语) ⑶、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为,介词,"因",后省略之) ⑷、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 为,介词,"向",介宾短语作状语) ⑸、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介词,"对",介宾短语作状语) ⑹、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为,介词,"当",介宾短语作状语) 标志:宾语前,构成介宾短语,在动词前作为状语。常见含义是“替”、“被”(被动句中)、“对”。二、连词篇常见连词有“而”、“则”、“虽”、“然”,它们可以衔接的关系一般有迹可循。1、 而 ⑴、吞二周而亡诸侯 (而,连词,顺接可不译) ⑵、仁义不施而攻守这势异也 (而,连词,转折,"但是") ⑶、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标志:1.放在并列的两个词组中间,表示并列关系2.放在两个完整的主谓词语和句子间,表示转折3.放在两个完整的主谓词语和句子间,表示承接4.放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2、 则 可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n(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备注:“则”有时可以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3、 虽 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虽,连词,"虽然") ⑵、期年之后,虽欲语,无可进者 (虽,连词,"即使") 标志:常见于句首或者主语后1.放在两个分句中,表示让步,“即使”2.放在两个分句中,表示转折,“虽然”4、 然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然,连词,"但是") 标志:放在分句句首,表示转折,其用法比较单一。其他一些用法请见补充篇。这篇里面我们总结了介词和连词,连词部分的用法都比较简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掌握,介词的用法也不难,但是同样的介词包含的含义很多,因此我们要在做题中认真区分其含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