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7.51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n虚词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文中的虚词自然就是在文言文中帮助构成语法的词。学习它们,对我们的文而言问学习有很大的帮助。\n之“之”主要有三种大的用法。代词(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虚化代词、标志代词)指示代词,此,这。例如:之二虫,又何知?人称代词,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所有形式。例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君将哀而生之乎?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肉食者谋之。\n虚化代词1表示动作的延续。例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2表示时间的延续。例如: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标志代词例如:何陋之有?(宾语前置)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n助词有“结构助词”和“取消句子独立性”两种用法。1结构助词(用在偏正关系之间)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动词,到,去。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n其“其”在文言文中做一个代词,而且是一个万能代词。1指示代词远指代词:那。例如:其巫,老女子也。定指代词:其中的。例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2人称代词(可以表示所有人称的所有格)第一人称:亦各言其志也。(自己的)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第二人称: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也。(你的)\n第三人称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的)语气词当作语气词时,有四种用法。1推测语气。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概,也许)2祈使语气。例如: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定)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还是)3反问语气。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难道)4舒缓语气。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n连词(作连词时,表示假设关系。)例如:其若是,孰能御之?(假如,如果)\n而万能连词(表示所有关系)例如:任重而道远。苟粟多而财有余。(并列关系——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递进关系——并且)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图穷而匕首见。(承接关系——于是,就)图穷而匕首见(承接关系——于是,就)\n转折关系(但是,却)例如: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因果关系(因此)例如:臣诚恐见欺与大王而负赵。假设关系(如果,假如)例如:而诸侯敢救赵者,已下赵,必移兵先击之。\n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例如: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例如: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危险)而。(注意:而已:罢了;已而:算了吧。)\n以万能连词(等于“而”)举例说明:1古之君子,其责(要求)己也重以周(详备),其待人也宽又约。(并列关系)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缘木以求鱼。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n4属予作文以记之。莫不欲举贤以自佐。介词(用,拿,把;在,从,由;凭借,依靠)动词(认为,以为;带领,率领;任用,使用)例如: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副词(已经)“以”通“已”例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n因介词“因”作介词时有四种用法。1因为,由于。例如: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2经过,通过。例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凭借,依靠。例如:因人成事。4趁着,随着。例如:因火打劫不如因而厚遇之。\n连词(于是,就)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动词(因袭,沿袭)例如:因循守旧蒙固业,因遗策。\n焉1兼词(于之)例:风雨兴焉。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2代词(之)例:小国朝之,大国聘焉。犹且从师而问焉。3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焉能去而不反?4连词(乃,就,则,才)例: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n5语气词(呢,吗,吧)例:万钟于我何加焉?6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盘盘焉,囷囷焉.\n乃“乃”有四种用法1代词(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与而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加强肯定判断(就是,正是,原来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表承接(于是、就、便、才)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副词(竟然,却)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n与“与”有两个大的用法(虚词和实词),但由于“与”有两种读音,当它的音不同时,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介词(yǔ)1和、跟、同例: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2为、给、替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3对、向、和例: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n语气词(yú)(呢、吗、吧)例: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当“与”作实词时,又有以下用法。读“yǔ”1结交,交往例:与赢而不助五国也。2对付例: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3帮助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也?4等待例;日月逝矣,岁不我与\n读(yù)1参与例:咸与维新2赞同例:吾与点也\n何1万能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2副词(多么)例如:良问:“大王来何操”豫州今欲何至?徐公何能及君也。水何澹澹,山岛耸峙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何其=何)\n“何”除了以上的两种用法之外,有一些固定搭配也是经常可以遇见的。现总结如下:奈……何,如……何(把……怎么样)何曾(未曾)何尝(未尝)何当(什么时候)何得(怎能)何如(怎么样)何若(怎么样)何为(为何,为什么)何许(哪里)何以(因什么)何意(岂料)何由(根据什么)\n若代词(人称代词,你;指示代词,这,那)例:更若役,复若赋,何如?子曰:“君子哉,若人。”连词(假设关系,如果,假如;选择关系,或,或许,或者)例: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n动词(像,好像;比得上)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名词1香草名:杜若2海神名:海若例: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n且1将要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一堆”且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n则多能连词(承接、转折、让步、解说、假设、选择)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承接)至则无用,放之山下(转折)美则美矣,而未大也(让步)仰视天,则明月斜挂(解说)\n副词1加强肯定语气(正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仅仅,只例: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名词(准则)\n尔人称代词(你,你的)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语气词(罢了)例:无他,但手熟尔。形容词词尾例:子路率尔而对曰。指示代词(这,那)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n夫指示代词(那)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故为之说,以俟失观人风者得焉。语气词夫战,勇气也。(表示议论,置于句首)今夫配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果能受孙吴之略也。(表示舒缓,置于句中)悲夫!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表示感叹,置于句末)\n所1名词性所字结构(助词)例: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此,世所不传也2加强动词意味例:如姬父为人所杀3通“许”例:从女弟子十所\n为介词(wèi)(四种用法)例:为、给、替:秦王为赵王击缶对、向、和: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为了:盘庚不为怨者而改其度被: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一般动词(wéi)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宜之使言。\n句末语气词(wéi)(疑问语气)例:如今认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n于万能介词,例:战于长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请救于齐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动词词头,例:黄鸟于飞(夫妻和睦)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注意:于归:出嫁;归宁:回娘家)叹词例:于!美轮矣,没奂矣。\n乎万能语气词例: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壮士,能复饮乎?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n万能介词例: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勿吾以(因为)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形容词词尾: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n者结构助词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的人)为之,则难者亦易矣(……的事)昔者,十日并出(……的时候)言之,貌若甚戚者(……的样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的话)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的原因)二者不可得兼(……的东西)求人可使报秦者(……的人)\n表示提顿语气词(判断句)例如:蔺相如者,赵人也.\n也“也”是一个”全职”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例:老臣窃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陈述语气)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语气)2句中语气词(表示舒缓)例:当是时也,禹三过其门而不入。\n虽“虽”是一个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词,它的主要意思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A虽然(转折)例:齐国虽褊小(狭小),吾何爱一牛。B即使(假设)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n遂A于是,就。例:乃掘地,遂得水。B终于,最终。例:灾异数见,福复上书,上遂不纳。C成功例:杀人未遂\n相1表示“互相”例:苟富贵,勿相忘。2表示“单相”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一言相劝。3共同例:道不同,不相为谋。4依次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n见A“被”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表示动作施加于“我”例:冀君实或见恕也\n即1假如,如果例: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2“就”系列a靠近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b就是例:神即形也,形即神也c就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就在例: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斩义头。\n既已经例:既济而未成列。既克,公问其故。既然例: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3完毕例:言未既,有笑于列者:“先生欺余哉。”\n亟Jí危急,急迫例:趣(促)赵兵亟入关Qì多次例:亟请于武公\n或A“或”系列或许,或者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倘或,倘若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B“有的”系列a有的人例: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nb有的事例: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c有的时候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C表示不定助词例: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n固壹——坚决例:吾义固不杀人贰——本来例: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n顾1但是,只是例: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2反而,难道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n坐1因为,由于: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因……受牵连:王曰:“何坐?”曰“坐盗。”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3徒然地,白白地:坐糜廪粟而不知耻\n用1因为:敢用是为怨望2所以:项羽师心自用3财务,物资:兵精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