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严复在翻译外文时首倡“信、达、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就中学生来说,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但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否则就不算好译文。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翻译的具体方法有: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不必翻译。 例如: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崤之战》) 译文:夏天四月十三日,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获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凯旋。 ★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 ★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 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一:大阉之乱,晋绅(古代大臣上朝讲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例二:天下云(比喻用法,译为“像云一样地”)集响应,赢粮而景(通“影”,比喻用法,译为“像影子一样地”)从。(《过秦论》) 例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用典故,译为“想要建立像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改写法。即将文言文中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 例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县学)。 又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等,就得按现在的说法翻译,“官吏刚到任”“任职”“告老离职还乡” ★补充法。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译。 例如: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崤之战》) ★调序法。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译成非倒装句。 例一: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例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译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 ★凝缩法。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可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固定句式\n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5非字而画。(《促织》)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8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9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10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1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例12\n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11.“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13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12.“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1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例15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13.“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16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例1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5.“……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例1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例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16.“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例2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译文: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17.“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2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例2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18.“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例24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译文: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19.“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25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例2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n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20.“独……耶”、“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27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2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21.“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例29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22.“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30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23.“宁……耶”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31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