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00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一、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例如: 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如果现在真的用我们这群人假GD799说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作为全国的倡导,一定会有许多响应的人。 所谓意译,是指不全按照原文字句、只按照原文的大意,笼统地加以翻译。例如,上面那个例句可以译为: 如果我们现在果真发动义举,向老百姓假称我们就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在全国带个头,那么,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我们,跟我们一起干。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二、翻译的标准 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达而外,求其尔雅。”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例如: 《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有的人把“方七百里”译成“方圆七百里”,这就错了。这儿的“方”,是“见方”的意思,即把大山的占地面积截长补短变成正方形计算,其边长叫“方”;而“方圆”则指周长。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二字不可少。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例如:\n 《战国策·赵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有的人把这句话译成:“鄂侯争这件事很急、辩这件事很急,所以就把鄂侯作成了干肉。”这个译文,基本上做到了“信”,因为它对每个词的翻译和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没有做到“达”,因为译文在表达上还不很规范。“争之急”、“辨之疾”中的“争”、“辨”是动词谓语,“之”是宾语,“急”、“疾”是补语。这种句型,翻译时最好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争之急、辨之疾”是同义复用,可合在一起译成“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脯”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故脯鄂侯”应译成“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一般人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三、翻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今译的情况极其复杂,这儿仅从如何处理几个重要的具体问题角度,谈一些基本方法。 1 紧扣原文字词,努力做到使原文中每一个字词(特别是实词)都在译文中得到落实,尽可能地不要漏译。凡能一句对一句,一字对一字地翻译的地方,应尽量按原文句式对译。例如: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欤?” 【译文一:这样看来,进朝当官也忧愁,退居江湖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译文二:当官也忧愁,下野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 译文一做到了字字落实,对应翻译;译文二漏译了“是”、“然”和“欤”,明显失当。 又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译文一:先前,我曾经夹杂在下大夫的行列里,陪伴外朝的官吏发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注意:“常”通“尝”。) 【译文二:以前,我也曾经当过官,在朝廷上发表过一些小小的议论。】 译文一紧扣了原文字句,一一对应加以翻译,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译文二的理解正确,但没有紧扣字词翻译,原文的语意未能全面表达。 再如: 《论语·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一:君子讨厌那种回避说“想做某件事”却必定要为那件事找个托辞的态度。】 【译文二:君子讨厌那种人,他们想做某件事,不公开说“想做”,却一定要为自己找一个借口。】\n 译文一紧扣原文字句,字字落实地译成了现代汉语;译文二是意译,因而原文中有的词在译文中不落实。 2 古汉语中的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经常省略,在译文中要根据“表达通畅明白”的要求,予以补足。有时,还要根据表达的要求,适当地在译文中添加一些词语。例如: 陶渊明《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一:桃花源里的人看见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摆上酒、杀了鸡、做好饭招待他。】 【译文二:看见了捕鱼的人,就很奇怪,问来的地方。全都回答了他们。就邀请回家,摆酒、杀鸡、做饭。】 译文一根据上下文意,补足了省略的成分,表意清楚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律。译文二死扣原文字句,虽然做到了字字落实,但由于未能补出省略了的成分,因而表意不够清楚。 又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译文一:齐国的使臣到(魏国的首都)大梁来,孙膑就用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臣,向他进行游说。齐国使臣认为孙膑有杰出的才能,就偷偷地载了他,和他一起回到齐国。】 【译文二:齐国的使臣到大梁来,孙膑就以受刑犯人秘密拜见,游说齐使。齐使认为有特殊才能,偷偷车载一起回齐国。】 译文一补足了原文省略的成分,并根据现代的表达习惯,把“说齐使”译成“向他进行游说”(如译成“游说齐国使臣”也可以。但由于前面的译文是“秘密拜见齐国使臣”,所以改译成“向他进行游说”更好);还在“以刑徒”的译文中添加“的身份”,使表达更通顺。译文二由于完全照字面直译,未能添补适当的词语,显得生涩。 再如: 《左传·隐公元年》:“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NFDEE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译文:到郑庄公继承王位(做了国君),姜氏就替他(指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死在那里,(不宜给他,)其他地方一定听从(您的)吩咐。”】 在这段译文中,由于添加了一些词语(加点处),就使上下文意、逻辑关系显得明确;如果把加点的词语全都拿掉,则译文在表意方面就差得多。 3有些古汉语词句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无法一字一字地对应翻译,或照字面翻译后显得呆滞生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意译的方法,译出其大意。例如: 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n 【译文:当我从心中取出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认识,而把它们倾注到手上写成文章时,我只是务必排除世人用惯了的陈词滥语,那真是极其艰难的事啊!】 “戛戛乎”即“戛戛然”,形容词,用以表现韩愈写文章时,为了排除陈言、力求创新而冥思苦索、绞尽脑汁、极其艰难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同它对应的词,因此只能意译“戛戛乎其难哉”一句,通过程度副词“极其”表现其难。 又如: 《战国策·赵策》:“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GD799之。’” 【译文:触龙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他(舒祺)年纪小,我还是希望在自己死前把他托付给您。”】 “填沟壑”是古人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意思是自己死后无人理葬,尸体被扔到山沟里。如果这句话照字面直译成“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有填山沟就把他GD799付给你”,就令人费解,不如以“死”意译。 再如: 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一: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不论年纪大还是年纪小,谁掌握了知识道理,谁就可以作老师。】 【译文二: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译文一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按大意翻译,显得明白易懂;译文二把这句话照字面硬译,就显得呆板费解。 4古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和句式,翻译时,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和表达习惯来表述。 ①主谓倒装句,一般译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句型。例如: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的不聪明也太过分啦!】 《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老百姓说我吝啬真是太合适了!】 ②宾语前置句,一般译成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的形式。例如: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缚者曷为者也?”(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译文:那个被捆缚的人是干什么的?】 《左传·成公三年》:“子归,何以报我?”(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译文:你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 《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译文:您如果使用武力,(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很多,但没有用它们的地方。】\n 《左传·宣公二年》:“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否定句中用“莫”,代词宾语前置。) 【译文:赵盾正要(进宫)劝谏晋灵公,士季说:“您劝谏君王如果谏言不被他采纳,就没有人跟着接替您了。”】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动词的宾语前置,用“是”复指) 【译文:难道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动词的宾语前置,用“之”复指) 【译文:父母亲只是担忧他生病。】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介词的宾语前置,用“之”复指) 【译文:刘康公是由我国穆姬所生的。】 ③某些作补语的介词结构,要译成状语。例如: 《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表工具) 【译文: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字叫蒙鸠,它们用羽毛制建窝巢,而用毛发来编织它。】 《左传·僖公五年》:“师还,馆于虞。”(表地点) 【译文:晋国军队返回,在虞国住宿。】 《战国策·齐策》:“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表对象,表比较) 【译文: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宾客想要对我有所要求,他们都以为我比徐公漂亮。】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表对象) 【译文:项伯就连夜驰马到沛公的军队驻地去,悄悄地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起逃离。】 ④有些双宾语句(动词一般不表示“赠告”义)中的间接宾语(即近宾语),往往要译成介词结构,并放在动词之前。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G8C85诸橐以与之。” 【译文:赵盾让灵辄吃尽了食物,并且给他准备了一筐饭和肉,把它们放在口袋里,送给了他。】 《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 【译文:上天生下人民并为他们确立了君王。】 贾谊《论积贮疏》:“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译文:古人说:“一个农夫不耕田,就有人因此而遭受饥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就有人因此而遭受寒冷。”】 ⑤有些“动——宾——补”的句式,要把宾语译成介词结构,并放到动词前面,因为现代汉语中的补语一般紧接在动词后面,中间不能插进宾语。例如: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n 【译文:张巡、许远这两个人这样贤能,他们对这件事情考虑得十分周到啊。”】 5 对古汉语中某些特有的修辞方式,翻译时,要对用词或句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代的习惯说法。 ①“并提”一般要分开翻译。例如: 《汉书·景帝纪》:“封故御史大夫周荷、周昌孙、子为列侯。” 【译文:封先前的御史大夫周荷的孙子和周昌的儿子为列侯。】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译文:大夫文种和范蠡使已经灭亡了的越国复生,使勾践成就霸业,立了大功,成了美名,但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出逃。】 ②“互文”一般要将省略的内容补齐了翻译。例如: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译文:烟雾般的水气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岸边的沙地,夜晚客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酒店)的地方。】 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译文:没听说唐王朝像夏、商、西周一样衰亡,是因为在事变过程中,朝廷自己诛杀了像祸国的妹喜、妲己、褒姒一样的宠妃杨贵妃。】 ③“借代(代称)”一般要译成所称代的对象。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译文:是因为肥美的食品不能满足嘴巴的需要吗?是因为又轻又暖的衣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吗?】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译文: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如果再过这样长的时间出嫁,那我就要进棺材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孩子都心情愉悦自在快乐。】 ④“引用”(特别是用典)要译成明白的语言。例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 【译文:我即使怀有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宝贵的才能,德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可以拿这个作为荣耀。】 6 有些古代的专有名词,如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人名、年号、族名、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名称等,以及一些常用的名词如“君子”、“小人”、“天子”、“大臣”、“将军”等,可以直接沿用,不必翻译。 7 译文要力求反映原文的语气神情和语言风格。 ①语气词要尽量翻译,并运用恰当的现代词语表达,以便比较充分地表现原文的语气神情。例如,“其”的译法就有多种: 1)表强烈的反问语气:《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谓,通“为”) 【译文: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难道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 2)表委婉的祈使语气:《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n 【译文: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询问这件事吧!】 3)表较强硬的祈使语气:《庄子·人间世》:“子其有以语我来!” 【译文:你要把情况告诉我!】 4)表测度语气:《左传·成公三年》:“王送知NFDEF曰:‘子其怨我乎?’” 【译文:楚共王送别知NFDEF时说:“你大概很恨我吧?”】 ②排比句句式整齐,有较强的气势,译文要力求表现这种语言风格。例如: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讲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具勇力的人不会畏惧。】 司马迁《报任安书》:“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译文: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智慧的凭信;爱怜别人并乐于施舍,是仁的开端;拿取和给予合宜适当,是义的标志;对待耻辱的态度,是对勇敢与否的判断;树立流传后世的美名,是德行的最高准则。】 ③对偶句式具有对称美,语言紧凑生动,译文也应尽量用对偶句式(两句字数要相同,力争对仗)表现其风格特色。例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译文:勇士为了解自己的人用力,妇女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译文:我小时候就缺少不受羁绊的高远材质,长成后又没有乡党邻里的赞誉之词。】 ④比喻和夸张具有形象、生动、鲜明、易懂的特点,译文应照原文直译。例如: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涉长叹道:“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啊!”】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郑玄笺:“小船曰刀。”刀,后作“GC573”。) 【译文:谁说河面宽广,竟然容纳不下一条小船。】 等等。 8 要防止用现代的时髦词语去翻译古代的名词。 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古代的职官名称,不可以用与之相当的现代官名去翻译。例如: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刘)备并力逆(曹)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左右督”即“左右都督”,相当于现代的正副总司令,但不可以用“正副总司令”去翻译;“赞军校尉”相当于现代的“参谋长”,也不可以用“参谋长”去翻译。 这类古代的职官名称,不必翻译。 ②古代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些名词术语,也不宜用现代名词去翻译。例如;\n “士”、“儒”、“儒生”等词,不要译成“知识分子”;“劳心者”、“劳力者”(《孟子·滕文公上》)不要译成“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体力劳动者”(或“劳动人民”、“劳苦大众”),等等。 上面,我们对翻译的标准和主要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搞好古文今译,需要很好地理解古汉语关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音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社会等背景,真正读懂、读通古代的文章,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提高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并不断地进行训练。只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反复琢磨,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翻译的技能,逐步做到“信”、“达”、“雅”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古汉语学习中,对古文今译一定要高度重视,勤于实践。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着重号为文章作者所加,下同)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再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第14题,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所要补充指出的是句子中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器物名等)和连得很紧的词语(如双音节的词语)间不能点断。 虚词断句法。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常出现于句首,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一般也用在句首,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句末语气词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连词如“以、于、为、而、则”等经常出现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n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断句。掌握上面方法,断句也就不难了。正确答案为: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曰”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正确答案为: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这个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是转述一段对话,三次“曰”的出现、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成为断句的参考。 句式断句法。文言句式一般分为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也有利于我们正确断句。请看扬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三语文试卷第8题,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即可)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如果能抓住两个判断句句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正确答案为: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另,上文虚词断句法中所举2006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一例,如再辅之以句式断句法,断句就更容易了。 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翻译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n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n2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33.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n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56.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64.居:1、过了(居十曰)2、停留(不可久居) 65.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n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开: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70.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72.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75.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76.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77.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n94.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99.少:shǎo1、一会儿(少时)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 107.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 112.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115.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n116.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 118.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 122.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2、向下(曰光下澈)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n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142.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14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易:1、交换(寒暑易节)2、容易(难者亦易矣)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3、称引(引喻失义) 152.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154.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157.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3、愿望(从民欲也) 158.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n160.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曰再食) 162.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 163.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166.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n180.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一、易误读的字 1、七年级 七上: 鹤唳(lì)怡然(yí)土砾(lì)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Lún)碧瓦飞甍(méng)倏忽(shū) 高垣(yuán)睥睨(pìnì)连亘(gèn)黯(àn)然缥缈 七下: 环谒(yè)称前时之闻(chèn)机杼(zhù)赴戎(róng)机可汗(kèhán)大点兵辔头(pèi)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朔气传金柝(tuò)燕(yān)山胡骑(jì)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曳(yè)屋许许声(hǔ)缀(zhuì)行甚远狼亦黠矣(xiá) 2、八年级 八上: 芳草鲜(xiān)美黄发垂髫(tiáo)阡陌(mò)后遂(suì)无问津者 唯吾德馨(xīn)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亵(xiè)玩陶后鲜(xiǎn)有闻尝贻(yí)余核舟一八分有奇(yòujī) 如闻泣幽咽(yè)乘(chéng)奔御风素湍(tuān)绿潭飞漱(shù)其间 属(zhǔ)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京尹(yǐn)艨艟(méngchōng)一舸(gě)无迹 僦赁(jiùlìn)看幕晨兴(xīng)理荒秽(huì)带月荷(hè)锄归 八下: 缥碧(piǎo)鸢飞戾天(yuān)环堵萧然(dǔ)短褐穿结(hè)箪瓢屡空(lǚ)晏如(yàn)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óu)衔觞赋诗(shāng)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俟其欣悦(sì) 负箧(qiè)曳屣(xǐ)媵人(yìng)以衾拥覆(qīn)右备容臭(xiù)\n 烨然若神人(yè)缊袍敝衣(yùn)低绮户(qǐ)贻然不动(yǐ)俶然不动(chù)往来翕忽(xī) 悄怆幽邃(qiǎochuàng)浩浩汤汤(shāng)谪守巴陵郡(zhé)阴风怒号(háo) 岸芷汀兰(tīng)宠辱偕忘(xié)林壑尤美(hè)伛偻提携(yǔlǚ) 觥筹交错(gōng)廿二日(niàn)鲜妍明媚(yán)汗出浃背(jiā) 恶能无纪(wū)曝沙之鸟(pù)呷浪之鳞(xiā)停杯投箸(zh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ì) 3、九年级 九上: 辍耕之垄上(chuò)皆次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扶苏以数谏故(shuò)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忿恚(huì)慰尉果笞广(chī)为坛而盟(wéi) 免冠徒跣(guān)以头抢地耳(qiāng)休祲降于天(jìn)秦王色挠(náo)寡人諭亦(yù) 因屏人曰(bǐng)挟天子以令诸侯(xi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则命一上将(jiàng) 将荆州之军(jiàng)中道崩殂(cú)以遗陛下(wèi)裨补缺漏(bì)长史(zhǎng) 咨陬善道(zōu)夙夜忧叹(sù)猥自枉屈(wěi)陟(zhì)罚臧否(pǐ)以彰其咎(jiù) 千骑卷平冈(jì)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九下: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íng)胡不见我于王(xiàn)蹴而而与之(cù)乞人不屑(xiè) 非醴泉不饮(lǐ)又何间焉(jiàn)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 期年之后(j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è)始龀(chèn)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 亡以应(wú)窈窕淑女(yǎotiǎo)二、通假字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尊君在不“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2、八年级 八上: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n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三、九年级 九上: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孟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假寐(mèi) 三、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n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n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n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靠(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n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少:shǎo1、一会儿(少时)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n 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 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刻有(为人五)3、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是(此不为远者小)6、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下:1、攻下、攻克(蕲下)2、向下(日光下澈)3、往下走(下见小潭) 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n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易:1、交换(寒暑易节)2、容易(难者亦易矣)3、交易,买(易以百金)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4、渐渐地(益习其声) 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至:1、极点(寡助之至)2、周到(礼愈至) 3、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3、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 \n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四、古今异义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n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1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1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1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2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n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崐念等的话。) 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龟虽寿》) 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 34、年已蹉跎(《周处》)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35、令名不彰(《周处》)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 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崐一事实的连词。) 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9、居数月(《塞翁失马》) 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19)\"。) 41、请献十金(《公输》) 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义:金银的金。) 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义:盖住、盖子。) 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 47、夜篝火(《陈涉世家》)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崐。) 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崐:古义是仅、只。今义表示次序。) 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n 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