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时文言文教学 6页

  • 63.50 KB
  • 2022-08-26 发布

浅论现时文言文教学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论现时文言文教学中专二部易继红近年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所占比例明显提高,高考以及各地中考试卷中文言文所占分值也明显增加,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现时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我们职业类学校,文言文教学就局限于几个通假字、几个一词多义、几个词类活用,可以说几年下来,根本不用去讲课文了,只要把这些知识点一一罗列,让学生背诵,熟练掌握后,碰到考试中的文言文部分就一如反掌了。难道承载着我们五千年文化的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来学习,就剩下这几个通假字、词类活用了吗?好在,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仅仅从“量”的增加,“考”的变化来改变现时的文言文教学是难于获得理想效果的。那么如何使有着沉重积淀的文化传统文言文不再成为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老古董”呢?我觉得迫在眉睫的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现实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极易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互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止学生的创作力。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文言文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愿学、爱学的东西吗?我们不妨从学习文言文的原因、内容、方法这三方面进行探究。在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中,许多支持学习文言文的专家都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的论述,特摘录一些,俗话说“他\n山之石,可以攻玉”。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至少在民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n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话作为依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再说,如果一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文呀?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的《中国的科技和文明》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学到中医,这恐怕不只是一种尴尬吧?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发展到哪一步?如果高中生对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文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明确了,下一步就是文言文学些什么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可以说是编写的相当合理的,编者四册教材每一册中文言文占到2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古文又分为必读、必选、自选三种。每个文言文单元都有一课“诗词四首”,另外还有一篇知识短文,对一、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照顾,较好的避免了“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局面。而我们现在的教学仅仅满足于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110个文言实词和12个文言虚词。我并不在鼓吹这些内容不要学而是觉得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话,这就好比进入宝库拿了一把钥匙,没有进入就仓促而出了。因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佳作精品进行领悟。可以说这些经过千挑万选的佳作,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谋篇布局,都对现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现在有\n很多学生不会写文章,我们不妨可以从古文中找出一些方法来,比如《滕王阁序》、《鸿门宴》等,哪一篇不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其为文的典范呢?因此,我认为文言文诗文教学对写作因素的挖掘、理解、体会亟待加强。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学生尝试着用文言开始写作,而且都获得了高分,可以说在这方面作出了有力的尝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认识写作的精妙之处,在写作实践中借鉴,从而提高阅读的层次与兴味。最后只剩下学习方法问题。要让文言诗文教学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精神,除了明确原则、修正内容,改革教法也是必须予以重视、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息怒至终牢牢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不懂”为由而“名正言顺”地“老师讲,学生听”的死气沉沉局面再也不应该存在下去了。教师不能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宰,而应该自觉地转移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以至灵感的导演,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肯定、鼓励学生闪现出的点滴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沟通、交流,营造出崭新的师生互动的局面。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上,只有牢牢树立、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教法上才可能弃旧图新、改弦易张,从而为文言诗文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广大学生文言诗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文言诗文教学应以发展、增强学生文言诗文的自学能力为核心,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应该改变、抿弃对课本中所选诗文依次单篇(首)讲授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孤立的单一模式固然能帮助学生读懂一篇(首),但其收获往往是零碎的、无序的,也就难\n以记忆或转化为能力。文言诗文教学的整体性、大局观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并大力提倡。教师至少要对所教课本(最好是任教年级、年段)中的文言诗文有个全面、准确、深入的认识,对其中应落实的知识点、能力点心中有数,进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上下联系,左右呼应,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方面作出榜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掌握若干文言诗文的特殊规律,为提高自学能力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捕捉到“一条条鱼”的同时逐步编织起“鱼网”,并用这张“鱼网”自主地去捕捉更多更大的“鱼”。二、应该改变、纠正文言诗文教学中重内容讲述分析、轻方法点拨介绍的倾向。学之有法,引之有效,这是为实践所证明的学习途径,遗憾的是文言诗文教学每每被文字的疏通、内容的理解、结构的分析所淹没。其实大谬不然,因为方法被忽视,必然导致效率的低下、能力的不足。所以方法介绍与点拨应该在文言诗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既包括结合具体诗文学习介绍诸如专用工具书的查检,注释的阅读要领,文言特殊词法、句法的归纳,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知识的梳理与训练,也应涉及我国千百年来总结、积累的诸多文言诗文学法,如韩愈的“钩言提要”、刘勰的“披文以懂”“瞻言见貌”、朱熹的“激疑释疑”等以及传统的“熟读成诵”“博约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等,从而使学生在学海中自主地击“浆”前进,以至扬“帆”远航。三、应该改变、扭转文言诗文教学于一隅、自成一家的局面,坚定地树立大语文观,使其不仅与现代语文,而且与其他学科充分地相互渗透、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在文言诗文学习中具备更高思维层次上的融会贯通能力,将自学能力推上新\n的台阶。总之,近年来文言诗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诸多令人鼓舞的积极信息,然后由于种种原因,文言诗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为此,以素质教育理念来观照、认识、指导文言文教学就尤显重要,且刻不容缓。此篇就作为引玉之砖,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改变现有的文言教学现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