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 KB
  • 2022-08-26 发布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步骤与方法指导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帜一:如何篠懂选丈(1)先读最后—•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來提示B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口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屮去找答案。预备知识二:骨住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⑷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i出(黜)(5)表罢免的(7)表兼代的(8)表辞去的夺、黜、罢、免、去、废、蠲;兼(表兼任);领(兼代);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6)表恢复的:复、还权,行,假,署(代理);(9)跟俸禄冇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壽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揚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N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界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特,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白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n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C.富人有不占III籍,而质人III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05广东)永平初,显宗剪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Z,晖避不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眾(卖米);汆(买米);穰(为农事有关);禳(少祭示有关);觐(拜见)。★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05高考)对下列句了屮加点的词语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JLC.此吾弄臣,君释Z弄臣:帝王亲近狎玩Z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了屮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札I反。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利川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相关知识】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朝国类识悉知牺察归克胜微造代病固堪涉釦IS加兵一顾绝少望右讪鄙故举善干「阴鮒本盖就若亡易虬倍负解如徒贻翳被复见却涕遗电安非间劝汤宜—爱度假去素哇135791得既穷私阳坐道即请说许左当及迁率徐走殆疾奇数修卒从或期属幸族辞患内孰行贼除胡乃书兴诸励诚恨莫适信治収乘何弥是谢质皿曾过怜使相致桶246810I2T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怦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n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杏)膽(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n折(驳斥、指责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2•文言虚词题【答題技巧】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⑴虚实意识:2久Z,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Z师侵蔡;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⑵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班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盍2朝野服焉—3尤11择师而问盍4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以三公Z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1吾将以身死白之笫五组:1因谓其友口⑶句位意识: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2所渭因人成事也例:笫一组:1甚待君王乎?2尔甚勿忘乃父乙忐3尔甚戒Z(05高考)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虹3臣Z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纟也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查索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殖不闻者(05高考)(4)呼应意识:例:笫一组:1然则一羽Z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笫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Z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Z最也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2甚一人大叫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甚待君王乎?第二组:1其李将军Z谓也?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H安丞?2王之好乐其,则齐国其庶儿垩?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农并列,农递进,农承接,农转折,农修饰,农假设,农因果,农口的('用来兀%1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兀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n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1介词:'广在广从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常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尔的?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广要7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先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广将‘广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常而且常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严却?%1助词,用于句首。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广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儿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1“用靠'广按照";表原因,“因1“由于';’表对象,“跟1“和'';表时间、处所,“于7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H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于趁着'广就着";因为;“从常由”;②连词,“因此工于是,就(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严向严到严从讐对'广对于广由于”;(2)表比较,“比”;(3)被动,“被2(15)与①介词,“跟厂同”;介词,“给'广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營及';%1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严便&源来是笃表假设,“如果'广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1“但是倒是?\n(10)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n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了独立:结构助词紬勺');定语后置的标忐,宾语前置的标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人【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注意:如果耍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乂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英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启无现实意义。古今异义几种情况:%1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7今专指稻谷。%1词义扩大。如“涉江,冲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1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1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1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7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叫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常见古今异义如下: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9其实10春秋11结束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CK住文言丈中单咅词较多的特点,对玖咅词进行切分丿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为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5.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F1”“云”“言”为标志,—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n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Z前找主遇,Z后找宾语。1.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2.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3.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血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和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2)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1:常见丈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冇“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一一当作一-”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渝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Z”o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札I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述”。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川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徳。”(使一一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Z。”(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Z收藏,韩魏Z经营”。备查知识2:常见丈言特珠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Z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O(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n(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捉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冇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Z:蚓无爪牙Z利,筋骨Z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吋耍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収Z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备查知识3:常见圈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丿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为……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1如Z何……?(怎么能……呢)⑤岂(其)……战(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肓……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⑧得无(微)……乎?(该不……吧?))%1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⑩庶儿……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具……?具……?(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R……:又……又…\n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冇)以:没冇(冇)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Z谓:说的就是一一。Z于:对……的态度,同……相比丈言丈翻译題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o“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旬、介宾后置旬、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而)风平浪静”。另外还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许多内容是分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Z中,往往不被重视。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明确了古代文化常识不作考试内容,这就更加让人觉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是偏离了高考复习的方向,这实在是一大误区。因为,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势必总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岀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來讲,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在翻译时都应注意。对高中学生来说,只耍能掌握好课文中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部分,也就够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