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考前指导 28页

  • 572.50 KB
  • 2022-08-26 发布

文言文翻译考前指导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考前指导\n【考点阐释】通常文言文翻译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n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①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②杀牛。他用手按着③牛头,用肩膀靠住③牛脖子,用脚踩着③牛肚子,用膝盖顶住③牛身子,④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⑤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⑥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⑦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其中②③⑦为译得不确切、多余,①④⑤⑥译得不明白通顺。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n【技巧点拨】一、翻译的两个标准古人认为翻译有三个标准,即“信、达、雅”。“信”就是要字字落实,“达”就是要文从句顺,“雅”就是要生动形象。而高考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以,翻译的标准只要两个字:“信、达”。(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信”就是要字字落实。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n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n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n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n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n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翻译。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的人,应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应得的处罚,对尽忠行善的人,评定应得的奖赏。\n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⑴范氏富,盍已乎?译文:⑵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译文:⑶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文:范家富贵,何不(为什么不)取消(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范献子把董叔抓来(捉来、逮住)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想要的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n命题时评分细则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盍”1分,何不,为什么不;“已”1分,停止)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执”1分,捉住;省略句“执之”1分;“纺”1分,绑)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欲”1分,想要;宾语前置“何请”1分,请求什么;句意1分)\n董叔将要娶范献子的妹妹范祁做妻子,叔向说:“范家富有,我看这门亲事就算了吧!”董叔回答说:“我正想借婚姻的联系来攀附范氏家族呢。”婚后某一天,范祁向范献子诉说:“董叔不尊敬我。”献子就把董叔抓来捆绑了,吊在院子里的槐树上。正巧叔向经过那里,董叔说:“你何不替我去求求情呢?”叔向说:“你过去谋求联系,现在已经系上了;想求攀援,已经攀援上了。你想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还有什么可请求的呢?”\n(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达”就是要文从句顺。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译: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或: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n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②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词结构后置)译: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⑤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无标志的被动句)译: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楚国六个郡的地方。\n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信”即字字落实,“达”即文从句顺,“雅”即生动形象。对于高考来说只要达到前两个标准即可。“二标准”:信:字字落实达:文从句顺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n二、翻译的方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hua)然向然,奏刀騞(huo)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第一招:再如:“拜相如为上大夫”,“赵惠文王十六年”,“庐陵文天祥”,“以勇气闻于诸侯”等。\n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第二招: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再如:“夫赵强而燕弱”“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偏义复词)(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n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第三招: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再如:“宁许以负秦曲”“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乃使蒙恬北守藩篱”负,使……担负藩篱:边防倍,通“背”肩膀膝盖腿节奏\n小结:对文言句子的每个字,我们落实这三个方法,就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试翻译划线句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译:狗和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显现在人们面前。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它们。\n第四招: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再如:“君何以知燕王?”“石之铿然有声者”“故燕王欲结于君”。君以何知燕王铿然有声之石故燕王欲于君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有为齐王画之客\n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第五招: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中的“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中的“得璧,传之()美人”中的“秦”[补主语]“赵王”[补介宾]“于”[补介词]省略谓语“画”\n试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第六招: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n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文从句顺调补贯\n第七招: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猜!试翻译下面加线句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不容易画得像它们。\n试翻译下面三个句子:1、俄而,柳生左肘。——《庄子》2、不获世之滋垢,皭(jiao)然泥而不滓(污黑)者也。——《屈原列传》3、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声训:形训:判断:愚人不聪明,就光吃盐。吃时嘴里爽快,回到家里就得了病。理训:猜的途径:声训、形训、理训柳者,瘤也。皭者,白也。“爽”在这里是“败坏”之意,“返”是通“反”。(吃后败坏了口味,反而被盐害苦了。)\n翻译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遇到疑难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n根据上面的讲析,翻译以下句子。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注:留-孟尝君、鸡鸣狗盗换-雄,调-岂足以得士言贯-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译: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n文言文翻译歌诀(详细)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