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为辅,文从字顺---调补贯1\n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一:留\n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凡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n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着勇气在诸侯各国闻名。2.得楚和氏璧。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人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器物名\n翻译下列句子:3.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朝代名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数量词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n二: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①夫战,勇气也。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③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结构助词)(调节音节的词)\n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却能够和世事转变(自己的想法)。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发语词,删去助词,表提顿,删去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n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2007全国卷1)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音节助词,删去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n三: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①吾闻而愈悲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小知不及大知④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悲痛、悲伤)(游水)(智慧)(振翅)\n翻译下列句子: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通“剃”词类活用,形作动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007浙江卷)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n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007浙江卷)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n四:调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n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甚矣,汝之不惠!译:你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n文言文特殊句\n睇少啲电视啦你行先少看点电视你先走\n2、设题方式: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n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2)、主谓倒装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n一、宾语前置(动宾倒装)(介宾倒装)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1、“大王来何操?”2、“何以战?”3、沛公安在?(动宾倒装)\n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莫能御之)\n(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不知句读,不解惑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n二、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于蓝取之,于蓝青以桑树之\n三、主谓倒装(强调谓语)。(1)甚矣,汝之不惠!(2)快哉此风!(《风赋》)四、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马之千里者。(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以“之”或“者”作标志。\n翻译下列句子:1.拜送书于廷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浑浊的外物的(玷污)呢?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呢!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句\n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二、判断句\n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⑥……乃/即/则……也⑦…为……。(1)相如素贱人。(2)刘备天下枭雄。(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我为赵将。\n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二、被动句\n……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n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n五:补①客从外来,与坐谈。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以筒水灌之,始出。④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判断词、介词、量词等)29\n三、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n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n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省略句()A、项伯杀人,臣活之。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客从外来,与坐谈。D、以筒水灌之,始出。2、以下省略句中,不同类的是()A、以为桂林、象郡。B、聚之咸阳。C、竖子不足与谋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n翻译下列句子: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省略主语:侯嬴3.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省略谓语:赂省略兼语:之,他\n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省略宾语:之,他5.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省略宾语:之,代纸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n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n翻译下列句子: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借喻:喻指边疆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n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借代:代指做官的人借代:代指元军借代:代指言语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n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借代:代指魏忠贤借代:代指赵国(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4.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n翻译下列句子:1.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指刘义隆北伐事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n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用典:指陈涉起义事借代:代指秦王朝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n翻译下列句子: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译:(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会(决)战。委婉:发动战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委婉:会(决)战\n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n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②(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拜了又拜说:\n留删调补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典故、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小结:\n小结:文言翻译的一般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贯45\n课堂练习1、运用文言翻译方法试翻译下面划线语段:①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②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③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46\n2、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注:[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47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舍不得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n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文:①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一天)穿着白衣服出去了。②天下起了雨,(衣服湿透了,他就)脱掉(那件)白衣服,穿了(一身)黑衣服回来了。③他的狗认不出(他了),冲上前来对着他叫。④杨布很生气,要打那狗。⑤杨朱(看见了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会像这样子的。假如你的狗一身白出去一身黑回来了,(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48\n49总结:高考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阅卷的采分点就是答题的得分点\n4、读下列短文,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答案: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n5、读下面的短文,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答案]译文①:译文[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纸条,看见许多所写的诗句,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n练习延伸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n参考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n练习延伸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n参考译文:(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儿子是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亮。\n6.(全国卷1)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n7、运用文言翻译方法试翻译下面划线语段:(江苏卷)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译文:\n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n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翻译: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n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n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自然的规律,不是和拉弓一个样吗?弦位比靶子高了就调的低一点,低了就调高呗。弦长了就缩短一点,短了就加长一点呀。自然的规律就是把多余的补给不足的,而我们的社会法则呢?则不是这样的,倒是截贫济富的多呀。谁能使有余的和不足的均衡呢?只有掌握了大道的人啊。所以说,有道德的人做了贡献也不会居功自傲。因为他觉得那是自然应该那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