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23 KB
  • 2022-08-26 发布

高考文言文复习检测专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检测(原创密卷)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一、课内文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昼夜勤作息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2、下列各句小加点的词语,占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3、下列全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I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岂敢盘桓,有所希冀cl暴秦Z欲无厌I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Z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I张良出,要项伯涂有饿苹而不知发D.J一尊还酹江月I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户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4、下列各组句了屮,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由山以五六里,有穴窈然D-{I吴广以为然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r四体康且直r纵一苇之所如A.1B.不出,火且尽C非我也,岁也C.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n某所,而母立于兹r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左右欲刃相如■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n厂却匈奴七百余里B/1相如因持璧却立r宁许以负秦曲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宙之农夫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Z■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尽归汉使路充国等*•A.・D/1秦无亡矢遗饌之费■8、从句式角度看,和“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B.夫晋,何厌Z有D.渺渺兮予怀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B.太子迟之D.以弱天下之民A.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9、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君幸于赵王C.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丞相公孙弘者,齐苗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莆川国推上公孙弘,是时弘年六十。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疲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n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①,侈拟于君,桓公为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②,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n11-对下列句子屮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A、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B、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C、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D、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对策:(应试者)回答皇帝提出的治国方略。苦:以为苦。辩论:说明自己的见解,论争事理。”谢:道谢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品德好的一组是()①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②后母死,服丧三年③弘为布被,食不重肉④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⑤弘数谏,以为疲敝中国奉无用之地⑥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A、①④⑥B、③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曾在海边放过猪。四十多岁时学习《春秋》各家学说。青年时期担任过薛县狱吏,因犯法被免去职务。B、公孙弘六十岁时,被朝廷征召,在一百多人中,成绩居于下等,但得到皇帝的赏识,以贤良文学的身份任博士。C、公孙弘为人气度恢宏,博闻多见,常说人君怕的是心胸不广大,臣子怕的是不节俭。他本人实际上生活也非常俭朴,用布被子,吃饭不上两种肉莱。对人也非常礼让。D、公孙弘出身贫寒,为人敦厚,知书识礼,孝敬后母,不与人争名利。在朝中议事与别人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时,或与皇上意见相左时,总是谦虚地承认是自己不对。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1)弘数谏,以为疲敝屮国以奉无用Z地,愿罢(5分)译:(2)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曰庭诘弘,诚屮弘Z病。(5分)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报燕王书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使臣为亚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n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若结于赵矣。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命,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n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鹅夷而浮之江。故吴王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节选自《古文观止•报燕王书》)15、对下列句屮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F1•报:回复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数:数落,列举C.不以官随其爱•爱:喜欢D.故受命而弗辞•辞:拒绝16、下列句子全部用来说明乐毅“敢以书对”原因的一组是()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②顾反命,起兵随而击齐③吴王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④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Z所以畜幸臣之理⑤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⑥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毅怕惠王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臣下的道理,就写了这封信,书信词真情切,富有感染力。B.乐毅认为圣明国君是“功立而不废”,而“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含蓄表达对贤圣之君及“蚤知之士”的景仰,实则含蓄批评燕惠王。C.乐毅得燕昭王之恩遇,但却不为燕惠王所赏识。惠王派人収代其兵权,还有加害责难之意,故乐毅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D.本文铺张排比,气势不凡,同时也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阐释了君臣正道、用人原则、功名俸禄等原则问题,可谓遣辞精当婉曲,柔中带刚。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5分)译文:(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5分)译文:\n(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22分)\n戊子中秋记游[清]袁枚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岂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屡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金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檣,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蝮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扌不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挈:带领B.客来当有不速者■速:快速C.窃念墩不过土一拆耳■窃:私下D.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属:嘱咐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而不知眉岑Z欲饥客以柔其口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