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 KB
  • 2022-08-26 发布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四)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四)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中,除了实词Z外,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虚词。这些虚词,在表达上,各口具有不同的意义或语法作用。因为在文言文中经常见到,高考也经常考到。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乂因为语言环境不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也会不同。因此,也就耍求我们掌握基础Z后,能够灵活机动,学会推断。近年来,高考文言文考查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考试说明》明确了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范围,就2007、2008年来看,主要为18个,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叽者、之。知道了范围,我们主要就巩同这18个虚词的用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屮,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清实词虚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冇些虚词,兼冇虚实两种用法(词性),需要分清。如:①所八如: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所+动词”式中的“所”为代词,因动词不同,其指代的意义也不和同,此处为“……的东西”。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Z高义也。“所以”为固定结构,表原因或条件、手段,在此旬中表原因,译为“……的原因”。C.得其所哉;各得其所。这两句屮,“所”作动词“得”的宾语,是名词,译为“处所、地方”。②为。如:A.尚思为国戍轮台。“为”读wQi,“替、给”的意思,介词。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读,表被动,译为“被”,介词。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为”读wOi,支配“刎颈之交”,动词,译为“成为”。③以。如: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为介词,与“物”“己”构成介宾短语,意思为“因为”。B.属予作文以记之。“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C.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的意思,动词,作谓语。能够区分开虚实,也就区分开了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判断一个词在不同语境屮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进而就可以做岀正确选择。\n二、掌握基本用法。即熟悉一个虚词有多少义项或用法。这是作出判断的基础。我们总说耍“胸冇成竹”,对文言文虚词来说,它的基本用法就是“成竹”,没有这些“成竹”,想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是不可想象。如:①乎。助词。A.表疑问或反问。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当于“吗”oB.表感叹语气。女山孰知赋敛Z毒有甚于是蛇者乎!相当于“呢”C•表测度语气。女口:无乃不可乎?相当于“吧”。介词。女口:生乎吾丽,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Z。相当于“于”,译为“在”。形容词词尾。女山故今Z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用在形容词“全”之后,相当于“地”。有的情况可以不译。②其。代词,又分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人称代词,意为“他的、他们的”,定语。此其所以败也。作人称代词,意为“他”,作“败”的主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作指示代词,“那(上面的)”意思,定语。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Z。意为“其屮的”,是特指代词,作定语。副词。其皆出于此乎?“其”在动词Z前,修饰谓语,意思为“大概”。攻Z不克,围Z不继,吾其述也。“其”修饰“述”,表商量语气,意思为“述是”。连词。其传Z非真也。这个“其”用在假设语气中,是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用在两个分句前,而对两种情况,表选择,是选择连词,相当于“是……述是……”。助词。霰雪纷其无垠兮。“其”用在“纷”与“无垠”两个谓语词语之间,调整音节,无实在意义。就像这两个虚词,如果不了解“乎”冇助词、介词、形容词词尾等用法,不了解“其”冇代词、副词、连词、助词等用法,那对具体语境中出现的“乎”“其”就很难做出判断,实在是因为没有判断的依据。所以,要下功夫打好基础,至少要识记熟18个虚词的用法。三、区分单音复音。即要注意一些复音虚词。如:1・所以。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2•无乃。如:无乃尔是过欤?“无乃”副词,表推测、委婉语气,译为“恐怕”O3•何其。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何其”副词,表程度,译为“多么”。4•得无。女口:览物Z情,得无异乎?“得无”有“该不会、莫非”等意,表推测语气的副词;木句是“该不会”Z意。\n5•然则。女II: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为连词,是“既然这样(如此),那么……”的意思。6•孰与。如:公Z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表比较,副词,为“(拿)……(谁)与……(谁)相比,哪一个……(怎么样)?”7•虽然。女口: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Z,弗敢易。“虽然”为古今异义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虽然”,它是两个词,“虽”为“虽然”,“然”是“这样”O这些复音虚词与单音虚词不同Z处,在于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许多复音虚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拆开,如“所以”,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屮,“所以”完全与现代汉语不同,表凭借的条件或依据;即便冇一些能够拆开,但拆开Z后每一个词素的意义与单音虚词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如“无何”,字而上看,好像是“没冇什么”,实际上,它表示时间短暂,是“没有多久,不久”的意思。所以,这类复音虚词也需要积累和识记。四、分析语法特点。所谓语法特点,包括语法标志、语法成分、语法功能。这是推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虚词的语法标志不同,语法成分不同,语法功能不同,那么,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有可能也会不同。如“且”:用作连词,它的前后是相同、递进或让步的词、短语、句子。像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康、直”都是形容词,“咳、笑”都是动词,前后词性相同,为并列关系。像①彼所将屮国人不过I•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Z战》),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后面的句子与前而的句子相比,句意上更进一层,表递进关系,为“而且、况且”Z意。像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Z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前后句子之间是让步关系,有“尚且、还”Z意。用作副词,像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这两句中的“且”都放在动词(尽、偷生)前而,对动词谓语进行修饰,作状语,是副词。在这些例子屮,前后词性就是语法标志,前后句子的关系就是语法功能,处在什么语法位置上,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就是语法成分。下面再具体举例分析:1•语法标志。即认定某一虚词为什么词性的特征,把握住这些特征,就很容易区分一个虚词的用法。女m①所。A.作代词,其语法标志为“所+动词”。女m吾尝终□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学(动词)”,“所”代人、事、物,为“……的东西”。B.作介词,其语法标志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译为\n“被”。如:若属皆且为(Z)所虏。C.作连词,其语法标志为“所以”。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Z急而后私仇也。“所以”表原因,意为“……的原因”。②焉。作词尾助词,其语法特征为“形容词+焉”。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③Z。助词,作宾语前置标志时,其语法特征为“名(代)+Z+动词”。如:何陋Z有?作定语后置标志时,其语法标志为“名+Z+……者(或形容词)。如:马Z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又如:蚓无爪牙Z利,筋骨Z强。”利“和”强“为形容词。2•语法成分。一个词,在句子小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其意义和用法往往是不同的。这一点,只要利用语法分析手段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如:①其。作第三人称代词时,多作兼语、定语。作兼语时,译为“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如: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其”作“惜”的主语,又作“用武而不终”的主语,是一个兼语,用在两个谓语成分Z间。意为“他们”。作定语时,用在名词Z前,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如: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其”作“度”的定语,意为“他们的”O②焉。作代词,女m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用在“得”Z后,代词,作宾语,代《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作兼词,女口:针针从棘,青麻头伏焉。“焉”虽然也用在动词Z后,但“伏”表趴的行为,与Z有关的应该是表处所的词语,所以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于Z”;再如:且焉置土石?“焉”放在“置”这个动词之前,对“置”加以修饰,状语,相当于介词加副词,意思为“往哪里”O3•语法功能。即一个虚词在组词成句、组句成群(复句、句群)方而的作用。如:①而。作连词,表并列,$11:黑质而白章。前后结构一致。表递进,$11:拔剑撞而破之。前后两个动词,前一个表行为,后一个表结果。表修饰,女h吾恂恂而起。前一个词为形容词,后一个词为动词,是屮心词。表承接,女II: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句话之间有时间先后之分。表转折,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后词义不一致。表假设,女II: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己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句子表达的意思未成事实。②以。作介词,女m秦亦不以城予赵。“以”与“城”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谓语“予”。作连词,表并列,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前后两个短语结构一致。表目的,女口: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前后两个短语之间具有行为和口的关系。表修饰,如:鸾鸟凤凰,H以远兮。“日”作状语,表修饰,“一天天地”的意思,“远”作中心语,“(被)疏远”之意。\n①于。作介词,表处所,如:大声发于水上。“于”和“水上”组成介宾短语。表比较,如: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表对彖,和“蓝”组成介宾短语;第二个“于”表比较,这第二个“青”是形容词,“于”前如果是形容词,“于”一定表比较,形容词成为介词表比较的语法标志。表被动,女h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和后而的人组成介宾短语,其中“郑袖、张仪”是施事者,即做出“惑、欺”这一行为者,表示主语是受事者。②则。作判断动词,译为“是”,如:此则岳阳楼Z大观也。而后构成判断关系。作副词,状语,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对动词谓语进行修饰,“就”的意思。作连词,表假设,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Z,万钟于我何加焉?“则”连接前后句意,不一定是事实,“如果”的意思。表承接,如:弟了入则孝,出则悌。“则”用在两个动词Z间,表示动作的先后,可译为“就”。表转折,女m欲速则不达。“则”用在两个短语Z间,表示语意的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但是”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能够抓住语法标志、语法成分、语法功能,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出分析,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推断方法。需耍说明的是,这一节里没有讲语言环境。实质上,作任何题都离不开语言环境。不过,虚词对语境的分析可以参考文言文推断对策(三)“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理解”中有关“分析语境”的阐述。面对虚词题时,如果既有扎实的基础,既能抓住语法标志、语法成分、语法功能,根据语法特点加以分析,又能够透彻地分析虚词所在的语言坏境。那么,就应该能够比较正确地推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出正确的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