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50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课时:共两课时设计者:刘桂玲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目标设计的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材简析: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学情分析:32\n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学习当中,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内容,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学习能从课文中说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评价任务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表现性评价)2、在课堂中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表现性评价),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论述性评价)3、在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的基础上,能够说出从文言文中得到的启示。完成对目标3的评价。(表现性评价)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能说出故事内容学习难点:能从课文中说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入很快进入课堂学习。32\n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学生能从课本下边的注释中找出相关解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题提出质疑。环节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完成目标一:朗读课文)学生能在反复练习后,熟练朗读课文。(目标一朗读目标)环节三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32\n精读课文,理解文意。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完成目标二中第一篇文言文的目标)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表现性评价),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评价目标二)环节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提示下明白文言文给自己的启示。32\n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环节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环节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目标一背诵目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熟练背诵课文。(目标一背诵目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熟练背诵课文。学生能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环节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通过回忆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2\n2、明确目标环节三运用方法,学文言文1.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完成目标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2.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3.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自读、互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正确朗读课文。(目标一朗读目标)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表现性评价),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目标二)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说出受到的启示。32\n(完成目标二)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3)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目标一背诵)(学习目标三)板书设计: 学弈 两种学习态度 两种学习效果 两小儿辩日 如车盖(大—近) 如盘盂(小—远) 孔子不能决 沧沧凉凉(凉—远) 如探汤(热—近32\n课题匆匆+时间怎样的行走课型以文带文设计人刘桂玲指导教师冯育敏审批人时利平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主题丛书中的一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总结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并说说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2、、抓住重点重点句段,说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返的无奈和惋惜的强烈情感,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3、拓展阅读同类型的文章,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匆匆,知道如何才能珍惜时间,并积累优美语句。学习重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学习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方法情境创设、合作交流、读悟结合学前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身傲骨,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匆匆”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默读课文,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句段批划下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旁边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还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把自己批划的句段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其他人要注意倾听,及时给予补充,谈谈自己的不同感受。3、交流重点:引导品味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三、展示交流,感悟精彩1、小组展示交流。32\n2、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李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3、总结指导品读感悟的方法:从句子的写作方法来品析,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抓住关键字词感悟,也可以想象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四、回归整体,梳理写法 1、朗读全文,体会这篇文章的妙处,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五、以文带文,拓展积累快速默读主题丛书中的《时间怎样的行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1、通过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给你了哪些启发?2、文中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语言或者你认为优美的句段,画出来,和大家交流你的阅读感悟,并背诵积累。3、总结《匆匆》和《时间怎样的行走》的共同点:都是告诉我们时间的匆匆而逝,一去不复返,启发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的利用时间,让有限的生命绽放无限的精彩。六、拓展阅读,广泛积累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32\n板书设计:匆匆时间怎样的行走花有重开日时间永恒它支配着人的生活的,逝去如飞 - 珍惜时间时间有限人类的生命是长久的。 人无再少年惜时如金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课时:共两课时设计者:刘桂玲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目标设计的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左右。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实践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更感受。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学情分析32\n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再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会正确读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结合文中语句说出种树人的用心和其中的道理,4、学过课文后,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评价方案:1、目标1通过指名读、默写的方法来检查。2、目标2通过指名回答、教师点拨、课堂观察的方法来检查。学习重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学习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学法指导: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32\n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本环节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花心木树苗的样子。环节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完成目标1)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主要内容。5.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目标2)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评价目标二)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32\n3、交流反馈。(完成目标2)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作业设计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第二课时环节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⑴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⑵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⑶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答问的要点是: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种树人做法的语句,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老人种树人话语中的深刻内涵以及对于所包含的道理。32\n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⑵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⑶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理解。(对照目标三)32\n9、拓展资料(1)人物:爱迪生、贝多芬、曹雪芹(2)名言警句(完成目标三)环节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⑴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⑵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完成目标二)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话练习。环节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本环节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完成目标4)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对照目标四)板书设计回顾老屋,简介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回顾种树过程32\n桃花心木长大成才课后反思:4、*《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课时:共一课时设计者:刘桂玲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左右。﹙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有关句子的意思。﹙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实践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更感受。﹙5﹚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如何面对挫折。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败,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最终取得了成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反映了少年的心理变化。文章用细腻感人的笔触赞颂了少年锲而不舍、勇敢拼搏的精神。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32\n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要突破这个重点,必须认真朗读朗文,找出少年表演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过一些失败的体验,加之文章通俗易懂,读起来不难理解,但是距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读后的感受或深或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努力提升学生的认识,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能说出“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出我和观众的情绪变化。3.能说出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4.学习通过人物心理、神情、动作的写作方法来。评价方案: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2、通过默读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描写我和观众情绪变化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3、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说出文章蕴含的道理。4、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课文通过人物行动描写的方法进行细节描写。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能说出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进入课堂的学习。32\n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环节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完成目标一)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完成目标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少年表演的过程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通过朗读课文中少年表演的句段,读出文章中表演的惊心动魄。(评价目标二)环节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32\n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完成目标3)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评价目标三)环节四感情朗读,体会内心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3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完成目标4)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抓住人物的审定神情、动作进行说话练习。(评价目标四)32\n板书设计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终生难忘顶碗少年回忆往事课后反思:5、*《手指》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略读课课时:共一课时设计者:刘桂玲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左右。〔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有关句子的意思。〔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实践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更感受。〔5〕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的重点是32\n朗读课文,能说出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突破这个重点,需要找出五个手指特点的句子进行理解感悟。3、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可以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能说出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能说出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3.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评价方案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说出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评价任务二: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五个手指特点的句子。评价任务三:通过默读的方式,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学习重点:朗读课文,能说出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学习难点: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手语游戏。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学生又兴趣参与这个活动,很快进入新的课堂。32\n2.成语竞赛。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拱手让人拱手听命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齐读自学提示,明确要求。2.指名读词语,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瘙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附庸蘸药末(完成目标一)3.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速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5.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学生能抓住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一)环节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理解要点如下: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默读课文,在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说出五个手指的特点。(评价目标二)32\n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完成目标2)环节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完成目标3)在学习过课文之后,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文章所蕴含的的道理。(评价目标3)板书设计手指:手游五指各不相同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口语交际·习作一》课时:共四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桂玲新郑市新华路小学32\n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2)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2.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通过学生的回顾展现学生难忘的第一次。本次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习作,都是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要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说话、习作的训练。3.学情分析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学生可就自己有独特感受的一方面和大家交流,然后写成短文,同“时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将这些收获灵活地呈现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习目标: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3.能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或者他人的习作。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围绕一个主题有条理的表达,能用心倾听。评价任务二:通过补充,审视观察,学生能运用学习课文所学到的方法,完成口语交际与写作。评价任务三:能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或者他人的习作。32\n学习重点: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习难点: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课前准备: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2.学生朗读要求。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想起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环节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⑴明确说话要求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⑵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小组交流组织有序、有效,学生能够流利表述自己的第一次。环节三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32\n课内交流取长补短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学生能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第一次经历以及独有的感受,并相互修改、补足。环节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评价目标二)讲述的学生能有条理、流利地讲述,其他人能认真倾听、评价。(评价目标一)第二课时环节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确定好要表达的材料。环节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教师的指带动下,学生能够构思出文章题目、思考习作的内容。32\n环节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⑴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⑵表述是否具体、流畅。⑶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要写的内容说具体。环节四再明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片段。学生能明确习作要求。第三课时学生习作学生自己习作(完成目标二)学生能完成400字以上的习作,且语句通顺、内容充实,能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法。(评价目标二)第四课时环节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2.提出评议重点:⑴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⑵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学生能产生对习作讲评的期待感和兴趣。环节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学生能从优秀习作中获得方法或启示。环节三小组交流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32\n互议互评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学生能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并对别人的作品提出修改良策。环节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完成目标三)(评价目标三)课后反思:《回顾·拓展一》教学方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回顾·拓展一》课时:共二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桂玲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3)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2\n2.教材分析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本次“交流平台”主要任务是:通过本单元5篇课文的学习,回顾、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学生的体会感悟。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本组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围绕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这两个方面,以课文为例谈自己的收获,然后交流阅读文章形成自己见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还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在习作中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5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教学时,可先读一读这些句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再说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了解每句话蕴含的道理。“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在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感悟为主。先由学生自读这个成语故事,读懂主要内容,理解其寓意。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成语故事对我们的启发。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如“东施效颦”,进行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有话可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另外,学生对“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会很感兴趣,因为这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评价方案: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够说出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评价任务二:学生会读通,读顺日积月累名句,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评价任务三:学生会读懂故事,并说出成语的寓意。学习重点: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学习难点:32\n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课前准备: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3.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预设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找自己熟悉的课文,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评价目标一)第二课时环节一自读感悟活动一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活动二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学生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尝试理解含义,说出句子蕴含的人生哲理。环节二讨论交流活动一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环节三活动一32\n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环节四练习背诵活动一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完成目标二)学生能背诵并积累诗句(评价目标二)环节五拓展延伸活动一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环节六概括内容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默读故事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环节六明白道理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读懂故事,在明白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说出明白的道理。环节七谈谈感受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完成目标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生活学习中邯郸学步的人和事。(评价目标三)环节八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课后反思:32\n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