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复习二 9页

  • 74.50 KB
  • 2022-08-26 发布

课外文言文复习二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二)1、执泥绘像(《贤奕编·警喻》)歙(1)俗多贾(2),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3)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4),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5),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注释】(1)[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2)[贾(ɡǔ)]指经商或商人。(3)[秦陇]秦州、陇州。(4)[皙]皮肤白。(5)[皤(pó)]白。(6)[綦(qí)]鞋上的装饰。(7)[亟(qì)]多次。(8)[颠末]始末。(9)[惬(qiè)然]高兴的样子。(10)[阿]惊讶声。【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焉()以()肖()乃()是()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①子于是乎礼而父焉()②一日父归,其子疑之()子曰:学而时习之()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2王者何贵;I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者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王者何贵?(2)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 2、翻译句子。“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3、请把管仲的“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用四字短语来概括:4、《曹刿论战》中哪一句话与“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相吻合?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午”皆为人名。1.(5分)翻译上文2.(6分)给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标点。-?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4、王右军诈睡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9\n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⑥阳:同“佯”,假装。⑦从:同“纵”。1.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A.智B.谋C.才D.诈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恒须臾觉既诈于是全于时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5、柳下季存国©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齐攻鲁,求岑鼎①。鲁君载他鼎而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②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③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①岑鼎:鲁国宝鼎。②柳下季:春秋时鲁国一位大夫。③赂以欲岑鼎:等于说“赂以所欲之岑鼎”赂,送。1.解释加点的字词。他反于是乃说存2.为上文中出现的“之”的三种用法作举例说明:用法⑴,例句用法⑵,例句用法⑶,例句3.翻译句子:“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4.文中柳下季所谓的“臣之国”与“君之国”各指、6、华、王之优劣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王朗:都是东汉时人。1.(3分)翻译文中划线: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2.(4分)读了上文你认为华歆、王朗哪一个做得对,并简要分析理由。7、醉人击虎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是()项:C.之山下月明处D.而气以盖之矣2.“杖击之”中“杖”应解释为,下列句子中哪一项也有这种用法的词()。A.尉果笞广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弦而鼓之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4分);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Bt4.(4分)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9\n8戎夷解衣戎夷违齐如鲁①,天大寒而后门②。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③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④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叹息曰:“嗟呼!道其不济夫⑤!”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①违齐如鲁:离开齐国到鲁国。②后门:城门已经关闭。③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④不肖:不贤。恶:相当于“何”。⑤道其不济夫: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1.(3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2.(2分)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3.(4分)试针对文中某一个人言行、观点发表看法(50字):9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之(人)智②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③为盗④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①杜子: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②智:见识。③庄足乔: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g④盗: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1.(5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臣患之(人)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2.本文段虽短,但不失为楚庄王、杜子两人之间的一场辩论会。辩论的话题是;(2分)楚庄王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杜子进谏时用了什么方法让楚庄王改变了主意:(2分)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文中楚庄王“目不见睫”一样的毛病,请举例说明:10: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lkE,1.(6分)解释加点字词:集辄去遥足云z62.(3分)翻译划线句: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3.(2分)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11虫负虫版传虫负虫版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虫负虫版: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踬:zhì,被绊倒。1.给加框句子注上标点:~2.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9\n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昂其首负之B.背愈重C.其背甚涩D.为去其负4.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虫负虫版者,善负小虫也。5.虫负虫版的悲剧根源是什么?^12:直不疑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①事文帝②其同舍或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日③,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长者。①郎:官职名,侍郎。②文帝:汉文帝。③已日,相当于“一天后”。1.加框句注上标点。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2.翻译文中加线句子:金主觉,妄意不疑。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其)其同舍或告归其如土石何B.(舍)误持同舍郎金去舍其船C.(亡)而前郎亡金者大惭吴广故言欲亡D.(以)以此称长者先帝不以臣卑鄙l(>4.如果你是直不疑,在遇到有人误解你时,该怎么办?]13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①贾人:商人。②苴:枯草。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⑤薄:撞。1.第一句中的“济”是指山东省的济水,那么“济阴”这个地方当在济水的面。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亡号尔则向没3.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组是:()()A.渡河而亡其舟B.渔者载而升诸陆C.而今予十金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匣而埋诸土E.立而观之2.给文中加框的句子须加标点处用/表示: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3.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5.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他是个的人。  14醉猩著屐 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①设于路侧。又爱著屐②。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③,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④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⑤9\n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⑥。①糟:酒糟。②屐:木底有齿的鞋子。③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④奴:奴仆,混蛋,骂人语。⑤逮:直到。⑥遗者:漏网逃脱者。1.解释加点字词:①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②又爱著屐③及饮其味④兼获,辄无遗者2.翻译:①奴欲张我,舍尔而去。②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3.猩既已知道人的设下的圈套,那为何它们还上当被捕呢?15割肉相啖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②革:更,另。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4.解释加点字词:其涂姑子2.“觞”在句子“引觞满酌”中作本义讲,但在文中“觞数行”一句中词性发生了改变,应作讲为妥。}"3.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4.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16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①攫:jué夺取。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手:戟,jǐ。戟手,即“叉手”。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已索予甚于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不知为尔物也。B.我若富贵当尔偿。)_C.世人好利甚于我。D.何哂之有?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若)皆若己所固有我若富贵当尔偿B.(之)遇物即攫之旁有哂之者C.(于)世人好利甚于我岂不又贤于彼哉D.(固)皆若己所固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5.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7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9\n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ncx^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固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7.翻译下面的句子。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fh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18:不计人过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⑤量:度量(肚量),气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O\tO①不喜计人过()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③是小子亦参政耶()④同列犹不能平()⑤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2分)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②蒙正遂止之B.朝士姓名③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译文: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3分,有创意加1分)19: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9\n答:20: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2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9\n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t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22: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23: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9\n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24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3、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_25: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26七录《明史·张溥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