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0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曹刿论战》(1)1)木文选自《》全称《》,相传作者是时期的'2)《》是我国第一部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是作者根据鲁国国史《》所编。3)本文选自o“齐师伐我”中的“我”指o(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进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岀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曹刿认为战前要做到取信于民B.曹刿认为选择“辙乱旗靡”Z时追击是本次战争取胜的原因Z-o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D.本文主要运用对话形式,展现了曹刿论战的过程。♦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D.与曹刿之间的儿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n《公输》填空题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人名)名是—1.家创始人。2、作者的思想核心是和o3、“行十日十夜”既表现了时间紧的精神。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③起于鲁■①不可谓知类()②公输盘不说(••()④吾从北方闻子为梯()翻译下列句子①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⑵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③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⑷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简答1、墨子是怎样折服公输盘的?从中表现墨子的什么进步思想?2、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3、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让楚王最终放弃攻宋计划?展现了他怎样的才能?4、上文体现了墨子的精神和的思想。5、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岀;再以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木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王顾左右而言他》\n填空题1、本文选自《》一书,作者是(朝代)的思想家(人名),他主张和(思想主张)2、本文记录的是我国古代学派大师孟子的言行,有“”Z称。在教材中我们述学过他的文章《》3、《》与《》、《大学》、《中庸》合为〃四书〃词语解释比其反也()()王顾左右而言他()■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翻译句子: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面对孟子第三次发问,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用自己的话说说“顾左右而言他”的含义:孟子巧问诘难齐宣王,其根本的目的是1、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木文的对话表现了孟子的机智、勇敢和能言善辩。B.孟子意在通过层层诘难使齐宣王认识到治理国家是自己应负的责任。C.齐宣王对孟子的提问每问必答,表现了他是个胸无城府的君王。D.本文体现了孟子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2、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依次列举的三个例子是为了表明:不能尽职的人应该受到惩罚。B.“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因为齐宣王无力招架,只能扯开话题,缓解尴尬。C.孟子发问的技巧是由小及大、由近到远,从生活中的事情逐层推论到统治者身上。D.孟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是为了劝谏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对话体现了孟子的能言善辩、机智勇敢。B.孟子的最终目的是想表现自己,以便得到齐宣王的重用。C.课文最后一句,牛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D.通过课文,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有吋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的多。4、下列内容与《孟子》无关的一项是()\nA.儒家经典B.记录孟子言行C.编年体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出处5、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B.孟子史称“圣人”,《孟子》一书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C.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捕蛇者说》\nK本文选自,作者柳宗元是(朝代)家.哲学家。他与同时代的人名)同列“唐宋八大家”。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被贬以后借山水求解脱抑郁忧伤的心情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议论、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我们曾学过的文章《黄生借书说》、《爱莲说》都属这类文体,这类文体都可按“说说的道理”来理解。《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3)君将哀而生之乎?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5)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6)苛政猛于虎也。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8)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个方面介绍了永4、文章第一段从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n5、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答:6、蒋氏先自述三代人捕蛇的不幸遭遇,接着声泪俱下的诉说,表明宁可死捕蛇也不愿意更役复赋,作者得出的结论。7、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反映了他虽遭贬谪,但仍然的思想。&本文在描述乡邻的苦难境遇时多用、句式,如“卿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叫嚣乎东西,慕突乎南北”;“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这就造成了文章的气势,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本文写作方法上最突出的是手法的运用。通过悍吏同农民、乡邻和蒋氏、蒋氏三世的比较,使毒蛇的危害黯然失色,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x课文描写了蒋氏三代不愿冒死捕蛇的故事。B、课文反映出横征暴敛害民比毒蛇还厉害。C、课文主要说明了永州所产“异蛇”的毒性。D、课文用了比喻的方法来渲染悍吏的凶暴。《桃花源记》1、本文的作者是,是时期的诗人。《桃花源记》选自\n《》,也是成语的由来之处。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访问桃花源、o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寻向所志寻病终C、缘溪程复任数十步D、便舍船屋舍俨然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用原文语句作答:(1)桃源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2)桃源人在桃花源闲适快乐生活的句子丿(3)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生活的句子是: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n7、从“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都可看出桃花源是虚构的,它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理想社会?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描述来。邙艮60字以内)《登泰山记》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派古文家。\n2、翻译句子1).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5).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6)、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7)、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3.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4、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和,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这一段作者按照顺序,依次写了.和的不同景色,展示了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5、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7、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搏麓,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A、平视B、仰视C、侧视D、俯视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须臾成五彩\n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A、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颜色。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B、①一会儿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C、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色彩。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D、①一下子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伤仲永》1.《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2.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①世更耕②或以钱币乞之③复到舅家④父显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口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和。后来又发牛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o(用原文填空)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我最想对他说6.①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o《周处》1•课文选自,本文的作者是代的o\n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周处、蛟、虎是危害义兴乡里的三大祸害。B.周处杀虎击蛟的行为显现出他内心的侠气。C.乡人的“更相庆”印证了三害中“处尤剧”。D.周处不知自己为人情所患体现不知者不罪。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乂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或以钱币乞之。B.并皆暴犯百姓。陈胜佐之,并杀两尉。C.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下列加点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以光先帝遗德。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Z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屮被虎蛟吃掉。B.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C.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吋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D.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址,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而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课文选自,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同一作者的文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理解有误的是()A.第二段描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文中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兀而转忧卖油翁\n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Z,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屮八九,但微颔Z。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Z。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姓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我亦无他,唯手熟尔。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B.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D.本文解释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Z塞,出入Z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毗,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选文出自《愚公移山》,由时期学派代表人物(姓名)所作(战国,道家,列子或列御寇)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且焉置土石?(再说往哪儿放泥土和石头呢)O1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wd5A.“杂然相许”表明愚公在家中有很强的号召力B.“其妻献疑”从侧面体现了移山的困难巨大C.“跳往助之”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形象鲜明D.第二段介绍愚公要移山的原因和做出的决定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薯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楊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i出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1.选文出自《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姓名)编辑的《虞初新志》,课文的作者是(姓名)(张潮,魏学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不是顺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白3.下列对选文第三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苏轼、黄鲁直、佛印三个游览者\nA.本段文字对表现雕品的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也最为详细B.本段文字写三人外貌衣着姿态各异,乂显现他们的神态、风度C.木段文字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雕刻着的精巧的技艺。《曹刿论战》答案为:1)《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左丘明。2)《左传》、《春秋》3)《左传》;鲁国(2)我看见地上的战车轮印混乱,望见军旗都折断了,所以下令追击.\n头通鼓(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第三次击鼓)吋勇气已经消失了。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作深远的谋划。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裁决)。(3)A、C、C《公输》答案1、《墨子》、战国、墨子、翟、墨家2、“兼爱”、“非攻”3、(不辞劳苦)践行“非攻”思想答案①知:明白事理②说:通“悦”高兴③出发、动身④建造答案①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0)公输盘替楚王制造攻城时用来登城的器械,造成后,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②如今去杀不足的民众,却争夺自己多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③坚守道义,不杀少量的人却屠杀众多的人答案1、墨子用“激将法”(“借刀杀人”)使公输盘说出自相矛盾的话來(“吾义固不杀人”)。再以事实论说了公输盘的“五个不可谓”,从而使公输盘折服。从中可见墨子爱好和平、爱护人民的进步思想。2、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人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3、兼爱,非攻;展现了他高超的论辩才能4、艰苦实践(不辞辛苦践行);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5、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宋国有什么罪呢;义不杀少而杀众6、《王顾左右而言他》答案1、孟子、战国、孟子(孟轲)、民本、仁政2、儒家、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3、《孟子》、《论语》答案等到,通“返”返回、回来四顾、环视妻子儿女,到……去答案等他回来,却(发现)他的妻子子女在受冻挨饿,那么,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该对他怎么办?答案齐宣王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他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问题,只好转移话题。指扯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希望齐宣王能做好君王的本分,对百姓负责。答案\n1、C(第三次提问,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回答孟子的问题。)2、C(应为由远到近)3、B(最终目的不是表现自己,而是劝说齐宣王治理好国家)4、C5、D(A项“春秋时期”有误,应该是“战国时期”;B项中说孟子史称“圣人”有误,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C项说前两个问题是闲笔,意义不大显然是错误的,三问一环紧扣一环,前两问是最后一问的铺垫,层层深入引入正题;)《捕蛇者说》答案:1、《柳河东集》、唐、文学、韩愈、《小石潭记》2、说说“捕蛇者”的故事所包含的道理。3、1)、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2)、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3)、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4)、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來度过我的余生。5)、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6)、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残啊!7)、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8)、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4、蛇的外形、蛇的毒性、蛇的药效。5、作者听了蒋氏三代人的不幸遭遇后同情他,以为他怨恨捕蛇这差事,所以准备给他更役复赋,蒋氏因此汪然出涕。6、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苛政猛于虎也”)。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关心民生疾苦(百姓的痛苦生活)。8、对偶、排比、对比9、B答案:1、陶渊明东晋《陶渊明集》世外桃源2、发现桃花源离开桃花源3、C4、略5、(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3)不足为外人道也。6、这样的结局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感,使桃花源显得似真亦幻,似有而无,也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7、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8、自选角度,以“心中的梦想、愿景、理想”为中心来谈,扣住要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登泰山记》答案:1、《惜抱轩诗文集》、姚鼐、清、桐城派2、翻译句子1)、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巅峰。2)、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n3)、4)、等到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面的天空。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5)、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6)、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又都像弯曲背的样子。7)、那些偏僻不在路边的石刻,都没来得及去看。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4、登山、观景、时间、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5、D7、D8、B《伤仲永》答案:3、①从此(人们)指定物体让(仲永)作诗,他就能立马写好。②(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方父是一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我最想对他说:“略”。(合情又合理,语言通顺即可)6、①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伟编三绝》、《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等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蓊而食》等。《周处》答案3.D4.B;5.D;6.B;《小石潭记》(《柳河东集》)、(《黔之驴》或《捕蛇者说》)、(因为这里坏境过于冷清,不可长久停留)B《卖油翁》(北宋,欧阳修)、(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