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基础 6页

  • 68.37 KB
  • 2022-08-26 发布

九下文言文基础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于忧患死于安(60分)一、(6分)作者简介:木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字—。他是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了并称也被世人尊称o木文选自二、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意思(20分)⑴舜发于吠亩Z中发:⑵傅说举于版筑Z间举:⑶举于士士:⑷任:⑸苦其心志苦:⑹饿其体献饿⑺空乏:⑻行拂乱具所为拂:舌L:⑼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动:忍:(10)曾益其所不能曾益(11)人恒过恒:(12)衡于虑衡:(⑶作:(⑷而后喻喻:(15)入则无法家拂丄入:拂:(16)出则无敌国外患岀:三、翻译下列各句(16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女乐也。四、内容冋顾:(10分)1.其屮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了是:;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了是:,,O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2.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答:3.选文首先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闲苦的牛•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n的论点。1.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鱼我所欲也(47分)1仇,我所欲也,熊寧,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収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牛,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町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共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Z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Z,行道Z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Z;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木心。一、解释加点词(10分)2、所欲有英于生者M:4、故患有所不辟也虑:辟:5^蹴尔而与之蹴尔:加:6、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8、是亦不可以已乎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故彳、为苟得也。苟得:4、贤者能勿丧耳勿丧:5、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二、翻译句子(12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英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是故所欲有其于生者,所恶有共于死者。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弟受;5、力•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力钟于我何加焉!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木心。三、(6分)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失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弟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Z乘,战于长勺。公将鼓Z。刿口:“未可。”齐人三鼓。刿□:“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Z。刿口:“未可。”卜•视具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F1:“夫战,勇气也。-•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n(一)文学常识。(3分)\n1.本文选口作者(年代)(人名)(二)重点词语解释:(12分)I、肉食者谋Z,又何间焉肉食者:3、弗敢专也专:5、小信未孚孚:7、可以一战以:9、公将驰之驰:II、既克,公问其故克:(三)重点语句翻译:(20分)1、肉食者谋之,乂何间焉?间:2、肉食者鄙鄙:4、屮;敢加也加I:6、小人之狱狱:8、齐师败绩败绩:10、望其旗靡靡: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牺牲土帛,弗敢加也,必以信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蝎。7、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8、夫大国,难测也,惧冇伏焉。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彼竭我盈,故克(四)理解性默写:(8分)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4、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邙艮4个字)(五)(12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3分)(1)小惠未徧(徧:)(2)公将鼓之(鼓:)(3)再而衰(再:)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口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來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3.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安排有何作用?(4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n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4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R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其,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Z美丽者也。忌不口信,而复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Z,口以为不如;窥镜而口视,又弗如远甚。暮决而思Z,口:“吾妻Z美我者,私我也;妾Z美我者,畏我也;客Z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Z妻私臣,臣Z妾畏臣,臣Z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Z臣,莫不畏王;四境Z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Z,王Z蔽甚矣!"王口:“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Z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Z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克进谏,门庭若市;数刀Z后,时时而间进;期年Z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Z,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文学常识(5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编订者是(朝代)的(人名)。“讽”的意思是O2、解释词语(18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咲丽。修咲丽2、朝服衣冠,窥镜服窥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4、朝于齐朝5、王之蔽甚矣蔽6、而刺寡人之过者刺7、谤讥于市朝谤讥8、闻寡人之耳者闻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私10、今齐地方千里地方—11、时时而I'可进时时间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13、期年之后期年1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畏五、句了翻译(16分)1、邹总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2、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3、吾妻Z美我者,私我也,妾Z美我者,畏我也,客Z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王之蔽其矣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n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此所谓战胜于朗廷。3、课文内容理解(9分)1、对文屮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分)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冇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