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50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语参文言文翻译一3.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相国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来取代自己的职位。孙叔敖做了三个月的楚相,教化引导百姓,上下祥和,民俗美善,政令宽松,令行禁止,官吏中没有奸邪之人,盗贼不起。秋冬季节他劝说百姓进山采矿,春夏兴修水利,大家都得到了好处,百姓都为这样的生活感到快乐。楚庄王认为钱币太轻,就把小钱改成大钱,百姓使用不方便,都不做生意了。管理集市的官员对孙叔敖说:“集市混乱,百姓不知道到哪里安身,社会秩序无法安定。”孙叔敖问:“这样的情况有多少时间了?”管理集市的官员回答:“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孙叔敖说:“停止使用大钱,我下令从今天开始恢复使用小钱。”五天后,到了上朝的日子,孙叔敖上奏庄王:“以前以为小钱太轻,换成了大钱。如今管理集市的官员来说‘集市混乱,百姓不知道到哪里安身,社会秩序无法安定。’我请求下令恢复使用小钱。”庄王答应了,下令三天,集市恢复得像原来一样繁荣了。楚国百姓习惯喜欢矮小的车子,楚王认为矮小的车子不便于马拉,想下令让百姓把车改造成高大的。孙叔敖说:“政令下达多次,百姓无所适从,不宜强制下令改车。大王如果一定要百姓把车改造成高大的,我请求大王下令把街巷两头的门限加高。乘车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的人不肯频繁上下车。”楚王同意了,过了半年,百姓都自愿地把车改造成高大的了。这种做法就是不用教育的手段而百姓却能顺从君王的心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其他国家,不论远近,看在眼里,都跟着效仿这种做法。所以,孙叔敖三次为相,但不为之欣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干并且欣赏自己的才干;三次被罢免相国,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知道那不是自己的过错。4.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又有)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坚决挽留魏公子。平原君的门下客听说这件事,半数人离开平原君来归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门下来了。魏公子留居赵国十年不回国。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日夜加紧派兵东去进攻魏国。魏王忧虑这件事,派遣使者去请魏公子回国。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就告诫门下客:"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的,处死。"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谁敢劝告公子回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声名传闻到各国,只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假使秦军攻破大梁,毁坏先王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呢?"话还没有说完,公子立刻变了脸色,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5.王彦章,字子明,是郓州寿张人。年轻时当过兵士,侍奉梁太祖。末帝即位,升为濮州刺史。梁、晋争夺天下成为强敌。晋军攻破澶州,虏获彦章妻子儿女,把他们送归太原,赐给他们房宅,供给的物质非常齐备,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斩杀晋军使者来断绝自己的后路。这时候,晋军已全部占有河北,用铁锁锁断德胜河口,在河的南北修筑两座城,号称为“夹寨”。而梁末帝昏庸,小人赵岩、张汉杰等人把持朝政,大臣老将大多被谗言离间,彦章虽然是招讨副使,但谋略不被采用。龙德三年夏天,晋夺取郓州,梁人非常惊恐。宰相敬翔见事情危急,把绳子放进靴中,入朝见末帝,哭泣道:“先帝夺取天下,不认为我无能,我的谋划无不采用。今强敌没有消灭,陛下不重视我的话,我不被重用,不如死去!”于是拿起绳子将要自杀。末帝使人阻止他,问他想说什么。敬翔说:“事情危急了,非彦章不可!”11\n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用段凝担任副职。末帝问打败敌人的日期,彦章回答说:“三天。”左右的人都哑然失笑。彦章受命出兵,奔驰两天到达滑州,置办酒宴,大会宾客,暗中派人在杨村准备船只,命令六百兵士都手拿巨斧,船上装着冶炼金属的工匠,准备火炭,顺流而下。彦章(与宾客)聚会饮酒,酒宴进行到一半,假装起身上厕所,带领数千精兵,沿着河岸奔向德胜。船上的兵士举起铁锁(用火)烧断了它,于是用巨斧斩断浮桥,而彦章带领军队急攻南城。浮桥被砍断(使北城之兵无法过河援助),南城于是被攻破,只用了三日。这时,段凝已经有了异心,与赵岩、张汉杰暗中勾结,彦章一向刚正,为梁一天天被削弱而感到愤恨,因而憎恨赵岩等人的所作所为,他曾经对人说:“等我打败敌人回去,(将)诛杀奸臣来向天下人谢罪。”赵岩等人听到这话,很畏惧,与段凝合力排挤他。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召来彦章,让他把守东路。这时,梁的优胜兵力都交给了段凝,京城只有护驾兵五百骑,都是新捉来或招募来的兵,不可重用,就把他们交给彦章。彦章到达递坊,因为兵少而战败,彦章受重伤,战马跌倒,彦章被擒。晋庄宗喜爱他勇猛善战,想要保全他,让他活下去,派人劝慰并(把此意)告知彦章。彦章因伤卧病,躺着不能起身,仰头看着明宗,呼他的小名说:“你不是邈佶烈吗?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于是被杀,终年六十一岁。4.熊鼎,字伯颖,是临川人。元代末年熊鼎被乡里推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贼寇暴乱,熊鼎聚合乡里兵丁自行守卫。陈友谅屡次威胁,熊鼎都没有顺应他。邓愈镇守江西的时候,多次邀请熊鼎相会,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向朝廷)推荐他。太祖想授予熊鼎官职,熊鼎用双亲衰老(需要照顾)的理由而辞谢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之中辅助军队事务。等到母亲去世并守孝期满之后,熊鼎这才应召到了京师,被授予德清县丞的官职。松江人钱鹤皋反叛,相邻的郡治都非常惊恐,熊鼎予以镇守抚慰使他们得以恢复平静。后来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敕令(任命文书),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要求不派御史),皇帝都没有接受。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一起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人,都非常凶暴横蛮。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罪,不住地分辩,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的罪名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息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的人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等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没有敢隐瞒的。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熊鼎察知敌寇是假装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帝派使节前来慰劳,赐给他皮裘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来召他回京。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以大义相斥责,怒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杀害了。5.员半千本名余庆,是晋州临汾县人。青年时与齐州人何彦先一同用师礼对待学者王义方,王义方赞赏推重他,曾经对他说:“五百年出现一个贤人,您可以承受这样的话。”于是改名半千。等到王义方去世员半干与何彦先都穿上丧服,办完丧事才离开。上元初年,参加八种科目的科举考试,后被任命武陟县尉。适逢多年旱灾饥荒,员半千劝县令殷子良开仓来救济贫苦饥饿的人,子良不听。恰逢子良到州府去了,员半千便发放粮仓粮食来供应饥民、怀州刺史郭齐宗对此很吃惊,于是查办他。此时黄门侍郎薛元超做河北道存抚使,对郭齐宗说:“您的百姓受灾您不能救助他们,却把赈济百姓的好事让一个县尉做了,难道不惭愧吗!”立刻下令释放员半千。不久,员半千又参加岳牧(岳牧,指封疆大吏)科举考试,唐高宗来到武成殿,召集各州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亲自问道:“兵书上所讲的天阵、地阵、人阵,各指什么呢?”员半千越过等次进前说:“11\n我看过有关书籍,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天阵,是像星宿孤立若虚;地阵,是指山川阴阳向背;人阵,是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按照我的见解,认为不是这样。军队出战靠道义,像天及时落雨滋养庄稼一样,得到上天的赐命,这是天阵;军队重在有充足的粮食,一边耕种一边作战,得到土地的好处,这是地阵;善于用兵的人,能使三军将士像父子兄弟一样,得到人的团结和睦,这是人阵。离开了这三条,凭什么作战呢?’高宗听了非常赞赏他。等到回答策问,提拔为优等。垂拱年间,多次补任左卫胄曹,依旧担任宣慰吐蕃使。等到引见天子告辞,武则天说:“我很久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出使境外是小事,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当天就让员半千进入朝廷官署做供奉官员。员半千于是撰写《明堂新礼》共三卷呈报给武则天。武则天祭拜中岳嵩山,员半千又撰写《封禅四坛碑》诗十二首来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很赞赏他。前后赐给他千余匹绢。五次升官做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二年去世。二1.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路过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释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时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土弘带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吊民伐罪。百姓受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敌人投降了,反而抄没他们的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太宗继承皇位,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军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他心腹之人(将领),使突利可汗所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仅仅一个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2.11\n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梁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象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宴会完毕,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有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3.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又进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 洪武元年,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使人看了晕眩。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11\n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4.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对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三1.董叔想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董叔说:“想要结交攀附他们。”后来有一天,董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董叔)不尊重我。”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叔向经过董叔处,(董叔)说:“你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叔向说:“(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2.王道是不能用在小处的,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从前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施行过仁义,然而最终导致自身灭亡、国家丧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所施行的是不能够用来满足他们想得到的。所以有可以用来取得天下的方法,而没有夺取天下的思想,才能够跟他谈论王道。……吴王被困在姑苏域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勾践想赦免他,唯独那范蠡认为不能赦免,拿起鼓锤敲打战鼓,率领军队进攻,最后割下了吴王的头。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留侯劝谏说:“这是上天灭亡他,赶快攻击,不要丧失时机。”这两个人,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能用来改变自己的重大方针。3.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三次都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生养我的人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鲍叔推荐管仲做了官,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4.11\n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到了那里,就处理了原先没有判决的一百多宗案件。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饭,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刀(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5.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6.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广博,才华出众,善于论辩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子女,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强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7.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回去。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8.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好阵势迎战,朱文逊战死了。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池陷落,贼兵绑缚了花云,花云用尽力气大喊,绑他的绳子全断裂了,花云乘机夺下看守者的刀,砍杀了五六个人,骂道:“你们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什么不赶快投降!”贼兵大怒,打破了他的头,又把他绑在桅杆上,用箭射他,(但花云)大骂贼兵没有一点变化,到死他的骂声还十分雄壮,当时年龄只有三十九岁。9.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10.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愚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11.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11\n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后。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要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12.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那些土地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土地庙,(是)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又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的原因,是由于土地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社鼠啊,国君身边的小人就是土地庙中的老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会作乱;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视他们为心腹并包庇他们,这就是国家的社鼠。”13.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14.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15.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我想传授给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请他住在家里,供给他衣食,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李超轻松地答道:“我觉得进步了,师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着让李超试一试武艺。李超便马上脱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跃起来像猿猴一样飞行,落下来像鸟一样轻盈,腾跃了一阵子,露出骄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说:“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会了,那不妨让我们来较量一下武艺高低。”李超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两人双手交*,作好比试的姿势,然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绽,没料到,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16.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17.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践踏百姓的农田,中牟县令在马前直言进谏,为民请愿.庄宗生气,呵斥县令离开,打算杀了他.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行,于是率领一帮人小跑去追县令,把他捉到马前责问他说: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天子爱好打猎吗?为什么还纵容百姓种庄稼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饿着百姓来让这里的土地空闲起来,以便让我们天子任意驰骋呢?你犯了死罪!于是上前请求行刑,各位伶人也一起附和着.庄宗大笑,县令才能够免死并离开。18.11\n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19.孟子少年时,有一次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20.孟子说:“道在近旁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人人都亲近自己的父母,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安定了。”21.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22.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23.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24.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上下也就都穿起紫色衣服来了。这时,五件素色衣服的价格抵不上一件紫色衣服。齐桓公对此感到忧虑,便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特别昂贵,全国老百姓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国君想制止这种风气为什么不试一下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呢?您可以对周围的人说:‘我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要是这时候正好有穿紫色衣服的人来拜见您,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吧。”这样一来,当天宫中的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整个都城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齐国境内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25.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26.吕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告知,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言语。听到此语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说其比李卫公更贤德。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27.庄子到齐国去,看见饥饿的人便对他表示同情。饿人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饿人叹息道:“11\n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四10.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11.十一月庚午日,万寿公主要出嫁给起居郎郑颢。主管婚姻的官员按照旧例请公主使用以银装饰的车辆,皇上说:“我想用节俭的制度来治理天下,应当从我自身开始。”下令按照外戚贵妇的待遇用以铜装饰的车辆嫁女。下诏命令公主妇女的礼节,要和其他的臣子、庶人一致,告诫她不能小看丈夫家族的人,不能干预朝政。又下手诏说:“如果违反了我的告诫,必然会有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一样的祸患。”郑颢的弟弟郑顗,曾经得了危重的病,皇上派使臣去探视。使臣回来后,皇上问:“公主在哪里?”使臣回答说:“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场。”皇上很生气,叹口气说:“怪不得士大夫家不肯和我家通婚,原来是有原因的呀!”紧急召公主入宫,让她站在台阶下不看她。公主害怕了,流着泪向皇上谢罪。皇上责怪说:“哪有家里小儿得病,不去看望,还去看戏的道理!”又把公主赶了回去。从那以后一直到新皇上继位,贵族外戚都很守礼节法令,犹如山东孔孟之乡最有礼节的人。12.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13.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11\n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综合测试(一)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家在仙居万山之中,博学多才,能诗能文,问他问题没有他不知道的,但他却总是隐匿姓名,耕地打渔来养活自己。有一天,他拿着钱到一个富人家里买谷种,正赶上天降大雪,他站在人家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他慢慢走到庭院前,听到东阁里有群人分韵作咏雪诗,有个人拈得一个“滕”字韵,苦心推敲,反复吟咏,始终写不出,先生忍不住笑出声来。东阁中的那些贵族子弟们听到了,派了侍从去责问他发笑的缘由。先生最初不说,那些贵族子弟更加疑惑,便亲自走出屋子,他们看见先生露着头顶,穿着粗布衣服,布袜草鞋,看不起他,责问他笑的原因。先生迫不得已,于是说道:“我想列举滕王李元婴作蝴蝶画的典故。”众人这才赞叹佩服,邀请先生入席而坐。先生说:“我这个穷酸样子,怎么可以置身于你们之间。”众人更加诚恳坚决地邀请他,先生于是进入东阁。众人用“藤”“滕”二韵请先生写咏雪诗;先生当即拿笔写道:“‘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众人又请他用“昙”字为韵作咏雪诗,先生也当即写成,便要走出门去。众人极尽挽留也留不下。问先生姓名,先生也不回答。众人都惊讶地说道:“我们曾经听说过吕处士的大名,想要见上一面却不能办到,先生莫非就是他吗?”先生说:“我一个农夫,哪里知道吕处士是什么人?”众人送给先生谷种,先生发怒道:“难道我会要不义之财吗?”一定要用钱买谷种,然后撑着船离开了。众人派侍从远远地跟在先生后面,先生居住的地方非常遥远偏僻,侍从做好标记,然后回去了。等到雪过天晴,众人前往拜访先生,看见先生只有一间草屋,家中贫穷,一无所有。忽然发现米桶中坐着一人,原来是先生的妻子,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坐在米桶中避寒。他们试探着问吕徽之先生在哪里,先生的妻子答道:“在河边捕鱼。”这才知道(他)真的就是吕徽之先生。到了溪边,果然看见了先生,他们把特意来问候道谢的意思告诉先生。先生隔着溪水说:“你们先到我的屋子里,等我捕到了鱼,去换酒给你们喝。”不一会儿,先生拿着鱼和酒回来了,主客尽情欢饮之后,才分别离开。回去时走到半路,天就黑了,走路不太方便,就暂时在一露棚下歇息。刚好遇到这家主人从外面回来,是以前认识的人,主人问他们从哪里来,众人说了来龙去脉,主人高兴地说道:“吕先生原本也是我平常想要一见的人啊。”让众人留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众人辞别。那家主人沿着众人的踪迹去找先生,发现吕先生已经迁走了。又过了一天,先生和陈治中在路上相遇。陈治中骑着跛足的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先生说:“是啊。您莫不是陈刚中吧?”说:“是的。”二人握着手像是平素就交好的样子,一起谈起关于驴的典故来。先生说一个,治中说一个,一来一去各自说了四十来典故,治中说完了。先生说道:“我还记得某个典故出自某本书,某个典故出自某个传奇。”于是又说了三十来典故。陈治中深深地佩服他。(二)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小时候不听话,不肯顺随各位兄长,他所之处物品大多残缺毁坏,各位兄长也不看重他。户部郎万泰本想把他寄寺院中,不久,因其顽劣,就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中。万斯同暗中书架的藏书中有明史资料几十册,很喜欢读,几天就读完了;他又有经学书籍,又都读完了。等放后,就时常跟在各个兄长后,倾听的。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授课讲学,斯同也要参加,长兄笑着说:“你知道?”斯同回答说:“看了各位兄长所做的事,我也能很容易的。”11\n长兄突然听到他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把经义科目(科举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义理)试题错杂在一起对他测试,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非常多,但他一会就做完了。兄长非常吃惊,拿着试卷热泪盈眶,把这事告诉了户部郎万泰说:“我差点耽误了我弟弟”户部郎万泰也很惊愕,说:“差点耽误了我儿。”从这天开始,为万斯同置办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送到梨洲先生那里请教学业,而他又在师门讲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读书一目十行,如同大海决堤。然而他能坚守先辈的训诫,无益的书不必读,无益的文章不必作。先生无书不读,他能懂得把握要领。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把先生推荐上去,但他极力推辞才得作罢。年,官府设立史馆编修《明史》,昆山大学士徐元文延请先生前往修史,当时史局征召学士都给七品俸禄,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们想援引惯例给他申请七品俸禄,先生却请求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参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职,不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各纂修官稿子写好后,都送到先生那里再审,先生审阅完毕,对工作人员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增补进去;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参校订正。先生说的去查找,有差错的。《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审定的,后来的《明史》不使用先生之原先审定的稿件,先生的稿本精粹扼要,足以自成一书。先生初到京师时,众人对他的看法是他的专长在史学,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守孝期间,先生同他谈论《丧礼》,才知道先生的经学造诣也很精深,徐侍郎于是就请先生编修了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云集,各长,而先生最闲雅淡泊,然而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各读书人,无不称他为万先生,而先生与人来往,签名只用“布衣万斯同”,从未用过称号。先生性情谦和,举止高雅,然而他内心刚正耿直。前朝督师的姻亲现在身居要职,向史馆请求对督师稍微宽容些,先生一件一件地列举他的罪行说给他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官员的孙子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长子生活非常困顿,先生多方为他谋一差事,,但先生未曾厌倦过。先生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几个儿子身陷勋卫家,先生把赎了,让回家了。先生炫耀的神气,也不作公开声明,喜欢奖励引荐后辈,唯恐失,于讲会(教学,学术论辩的集会)中再三恳切地表达心意,原来他是在亲身践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后学生们他谥号“贞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