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6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富人之子【作者】苏轼【朝代】宋【原文】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了谓其父曰:“君之了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h©]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厂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ng]取来。”其父愀[q佰o]然改容Eh“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译文】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他。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您的儿子)不通事务,他口后怎么能够持家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承担造谣的罪名。”父亲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太笨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艾子说:“不是他的父亲不生他的儿子(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怎么会不笨呢)。”【启示】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字词解释】累:积攒、拥有。克:胜任。曷:何,怎能。敏:灵敏,聪明。多能:多种本领。恃:依靠,指具有。妄言:乱说,造谣。以:从。囊:口袋。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甚:十分,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伯牙绝弦【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ai],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n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吋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而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启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干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字词解释】善:擅长,善于。鼓:弹奏。听:倾听。绝:断绝。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曰:说。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以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弦:在这里读作xiQn的音。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阴:山北或水南为阴。反之,山南水北为阳。【名句■爱国】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z不破楼二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呜呼!楚虽三户能亡奏,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n画地学书【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di]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zh©]成诵。及冠,嶷[ni]然有声。修始在滁[chCi]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png]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吋,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启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耐心细致的辅导,能帮助孩子发掘潜能,坚定意志。同时,对于学习的重视,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坚持,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应该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字词解释】母郑:母亲郑氏。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诲:教导,训导。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辄:立即,就。冠:指成人。歎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及:到……的时候。天资刚劲:生性刚直。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名句■爱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荡》\n虎求百兽【原文】荆宣土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xtl]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a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冋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來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狎。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启示】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狎改变虚弱的木质。把戏一旦被戳(chuO)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來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字词解释】荆宣王:楚宣王。食:吃。子:你。无敢:不敢。天帝:上天。使:派遣、命令。长: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逆:违抗。以……为……:认为……是……。不信:不真实,不可靠。走:逃跑。以为:认为。然:认为……正确。故:所以。畏:害怕。皆:都。曰:说。而:才。是:这遂:于是,就。【名句■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功名万里外z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n桑生李树【原文】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sang],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gaiguan]o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tunjo〃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f&]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芮he],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pangtu6]o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zhuo]之。【译文】南人张助在出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又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所以就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屮忽然长出了李子,以为是神,就互相转告,有一个眼痛的病人在树下乘凉,说:李树使我的病好了,我耍用一只小猪祭谢。眼痛的小病,自己也会痊愈,众人盲目符合,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在边上下车马的常有数千,李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张助从远处回来,看见了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呀,这是我种的啊。〃于是就跑去把树砍了。【启示】这个故事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就肓口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以及这种不正常的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社会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字词解释】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众犬吠声:一种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冃附和。翕赫:轰动、惊动。涝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指摆满了酒肉。顾;;看见。语;转告。间;过了。乃;这。【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岀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牛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吋传来群鸟碉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彖,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白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牛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冋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n文侯与虞[yd]人期猎【原文】魏文侯与虞[yU]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岀,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乂雨,公将焉[y^n]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译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启示】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z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有关。【字词解释】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的官。期猎:约定打猎时间。焉:哪里。是:这;罢:停止,取消。之:至ij,往。强:强大。期:约定;雨:下雨;岂:怎么;可:能;乃:于是就【名句■四季】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n外科医生【原文】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pi']将阵冋,中流矢[shT],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裨将曰:"^[zu]在膜内须亟[川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译文】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有一个副将从前线冋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肌肉里了,请(那)医生医治。医生就拿剪刀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副将说:“箭头述在肌肉里,请先医治。”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副将说:“世上竞然有这样的欺诈的人。”【启示】我们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样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看问题,而要认真负责,讲求实效,并千万不要上骗子的当。【字词解释】善:这里有精通的意思;为:介词,被。裨将:副将。阵回:从阵地回来。中:击中。流矢:飞来的箭。膜:这里指皮肉。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延:邀请。持:拿着。并州:古代地名,生产锋利的刀剪。矢管:箭杆。请谢:请求赏钱。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还在肉里,必须赶快治疗。簇,箭头。亟,快。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并,一起。责,要求。亟:赶快;直:竟;【注】出自《雪涛小说》。作者江盈科,明代人。【名句■四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n精卫填海【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ij]之山,其上多柘[zhQ]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i],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5[xiao]0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i]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an]西山之木石,以埋[yTn]于东海。漳[zh吞ng]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冋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启示】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了上古时代人类与大自然艰难的斗争。由于当时人们抵御大自然的能力不强,大海经常吞没人们的生命财产,于是人们产生了填平大海的愿望。所以精卫鸟便成为人们征服大海决心的象征。“精卫填海”比喻坚毅不拔,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面对厄运要知难而进,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做到问心无愧。【字词解释】曰:叫作。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状:形状。乌:乌鸦。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鼓: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是:这。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故:所以。湮:填塞。【故事】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冋來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來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一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來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一一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冋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來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地还在做着这种工作。\n董行成【原文】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chi]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jiang]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译文】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你这贼子给我站住!立即从驴上下来!”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岀那人是贼,董行成说:“这头驴因长途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而是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启示】【字词解释】策:辨认;至:至山遂:于是;人问何“以”知之:凭借;以此知“之”:代词,代这个小偷【名句■友情】—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洛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在玉壶。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高适《别董大二首》张谓《题长安壁主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n晏子使楚【一】【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僅[bTn]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口:“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zT]三百闾[1切,张袂[m&]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zhong]而在,何为无人?”王Fh“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徳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启示】【字词解释】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以:因为。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袂:衣袖。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徳才的人。宜:应该。【名句■友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赠汪伦》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n晏子使楚【二】【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tl]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S:'坐盗。'【译文】晏子将要岀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启示】【字词解释】将:将要。使:出使。闻:听说。之: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左右:身边的人。谓……B:对……说。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习,熟练、善于;辞,辞令;<:……的人。方:将要。吾:我。欲:想。辱:侮辱。之:代词,代晏子。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对:回答。为:这里相当于“于”。缚:捆绑。而:表顺承。何:什么。坐:犯罪。【名句■爱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文天祥《扬子江》王昌龄《出塞二首》陆游《示儿》彳余锡麟《出塞》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n晏子使楚【三】【原文】晏子至,楚王赐[ci]晏子酒,酒酣[han],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hQ]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I古I善盗乎?”晏子避席对口:“婴闻之,橘[jCi]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T]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字词解释】赐:赏赐,给予。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酣,喝得正畅快的时候。诣:到…..…去(指到尊长那里去)。曷:同“何”,什么。为:相当于“于”,当;固:本来。善:擅长。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古代把席子铺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避,离开。席,座具闻:听说;z: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生长;贝|」:就是。则为:就变为。为:变为。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杲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实酸苦。徒:只是,仅仅。其实:它们的果实。味:味道;不同:不一样;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所以:……原因;对曰:回答道得;无:莫非。耳B:语气助词,“吗”?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名句■爱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未收天子河淳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