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的得分技巧望都中学张海燕\n【考纲聚焦】《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驭这一题型。\n【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n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n1.原句: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译文:①唐太宗听到了将有武姓人杀戮唐室子孙(的传言),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杀掉。评分细则:前半句对,得1分;后半句2分:“除”1分,倒装句式“求人于疑似之际”对1分。全句意思翻译完全错了,不得分。请你打分考生翻译(1)唐太宗听说武氏要杀了他子孙后代,于是要求别人在他怀疑的时候杀了他。(2)唐太宗听说武则天杀了他的子孙,叫人在疑似的时候除掉她。2分0-1分\n2.原句: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译文: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评分细则:“乃、工”翻译对各得1分;全句意思翻译错误,不得分。1.你的功能在于谋划别人,然而不能谋划上天啊!2.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攻,而在谋略上天的方面笨拙。0分1分学生翻译\n失分举要:忽略语境大意不明字词句式没有落实语意不通表达不畅宏观微观启示?\n翻译文言文的两个关注点启示小结:联系语境,推断大意。宏观上: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句子大意!(基本分)微观上: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关键实虚词、特殊句式!(踩点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n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解决问题\n探究尝试?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译一:文天祥思索了很久很久,才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他。\n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 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扞(hàn):保卫。】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句子大意?(基本分)(张弘范)要书信,(文天祥)书写了《过零丁洋》给他。\n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n探究尝试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关键字词、特殊句式!(踩点得分)“索”、“固”“书”的意思以及倒装句、省略句的调整及补充。\n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估处理。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n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译二:(张弘范)坚持索要(招降张世杰的书信),(文天祥)于是书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他。补留猜移替补替替替替补\n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带回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避免: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攻,而在谋略上天的方面笨拙。\n高考体验结合运用四个步骤,翻译下面高考试题:\n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2007山东卷)(节选自《晋书·王戎传》)\n回顾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请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实虚词关注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看,念,写。\n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3分(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分(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4分\n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注意点】:(1)注意“异”字的特殊用法,以及“何如”的翻译。(2)注意“安出”的解释。(3)注意“虽”“以”“然”“由是”的翻译,注意被动句。\n【答案】:(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何计策。(3)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评分标准】:(1)“异”1分,倒装句式“何如”1分,句子大意对1分。(2)注意“安”字的解释,句式“安出在”的翻译1分(可以意译)省略句要补出。(3)虚词“虽”“以”“然”1分,固定用法“由是”的翻译1分,被动句式1分,句子大意1分。\n得分小结:翻译题得分两个关注点踩点分三个关键点实词虚词句式基本分句子大意积累源于过程方法取于课内四个步骤\n1.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2.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3.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练一练4.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n2、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1、(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3、4、变法的法令施行了一周年,来至秦国都城诉说新令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你做对了吗?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n文言文翻译题的启示采分点——关键词语、重要语法现象A.积累性的:重要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虚词固定结构B.规律性的: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直译——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