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77 KB
  • 2022-08-26 发布

《文言文学习系统》PPT课件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学习系统\n文言文学习的方法1、普遍联系法在学习中联系前后文,联系各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才能吃透全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n2、定向归纳法就是把有关词意、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要求归类。归纳不一定局限在一篇之内,也可以跨篇进行归纳。另:必备工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n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通假字4、词类活用\n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江”、“河”2、词义缩小“臭”3、词义转移“慢”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卑鄙”\n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掌握的方法: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n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原来词性。\n词类活用的类型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朝服衣冠”(2)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4)名词作状语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n主+状+谓+宾这两种位置都是名词不该处的位置,所以它必须活用(就象学生一旦处在军队里一样,他必须变为军人才行)。名词处状语的位置,名词必须作状语,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n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2)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3)动词活用为名词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n主+状+谓+宾动词不管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还是不该处的位置它都能活用,动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必定活用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有两种情况: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动词的使动用法。\n(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n主+状+谓+宾形容词不管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还是不该处的位置,它都能活用。形容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必定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n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见word文档)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n常见的文言句式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n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n2、用副词“乃”、“则”、“即”、“皆”、“亦”、“必”、“诚”等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n3、用“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n4.用动词“为”字帮助表示判断,但“为”是一般的动词,不是判断词,可译为“是”、“就算是”、“算做”等。“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n5、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n6、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刘备天下条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n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n(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n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n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n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n(二)无标志的被动句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n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1)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 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n2、 谓语的省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n3、定语和定语中心词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伐无道(君),诛暴秦。”\n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郑穆公使(人)视客馆。”\n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n6、分句的省略“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n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n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n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无情郎安在?\n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微斯人吾谁与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n4、特殊结构:用“之”、“是”作为标志的宾语前置。“之”、“是”,有人认为是助词,有人认为是代词,起复指作用。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  惟兄嫂是依   惟你是问。\n定语后置1、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n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n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n状语后置 (介宾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覆之以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n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快哉此风!美哉,我少年中国。\n固定结构也叫固定句式,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n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