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1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红安县实验中学宋义华2012年中考文言文分类复习之山水名胜\n2012年黄冈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及复习策略教学目标:黄冈市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命题:2003年《与朱元思书》2004年《唐雎不辱使命》2005年《隆中对》2006年《三峡》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2008年《愚公移山》2009年《送东阳马生序》2010年《岳阳楼记》2011年《唐雎不辱使命》\n九年来,黄冈市中考文言文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全部是课内经典篇目与课外短文的对比阅读;2、分值都在11—15之间;3、试题都包含解释或理解词语的意思、翻译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等。综合今年调考试题分析,我认为今年中考文言文命题可以在内容、分值、题型等方面有些预测。\n复习内容一、文言词语二、句子翻译三、朗读停顿四、对比阅读山水名胜类描写对象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技巧作者情感\n一、研究文言词语的复习【2011年·黄冈市】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2分)(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道歉介词,从、由明白,懂得穷尽,完结特别忧伤的样子B\n【07年·荆州市】山水画卷(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①负势竞上()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于时冰皮始解()C争大约像在\n1.略无阙处2.属予作文以记之3.百废具兴(一)通假字(属:通“嘱”,嘱托)(阙:通“缺”,空缺)(具:通“俱”,全,皆)注意:先指出本字,再解释意思。\n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犬牙差互()4.凄神寒骨()5.而或长烟一空()6.北通巫峡,南极潇湘()7.名之者谁()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二)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形容词做使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形容词作动词,消散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n(三)一词多义绝: ①沿溯阻绝()②哀转久绝()③绝巘多生怪柏()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①或异二者之为()②而或长烟一空()隔绝消失极从、由如果来因为看景象或许有时\n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②泉香而酒冽()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顺接的连词表并列的连词表递进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快乐,动词乐趣,名词\n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2.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今义:6.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四)古今异义词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离开前往,到某处景象看规模制度日光景色、景物国都国家\n小结:文言词语意思解释或判断以实词为主,以虚词为辅。实词复习应注重重点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虚词应注意“之”“其”“而”“以”“于”等。规范的命题很讲究文言知识的代表性,试题中文言知识的覆盖面广,我们的复习要全面点。\n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二、研究文言句子的翻译【08年·内蒙古】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n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重点语句翻译示例: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 和月亮。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n小结:文言文翻译要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要注意调整语序,要注意活用现象,达到准确通顺简明的要求。\n【06年·河北课改】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三、研究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练习:1、中 间 力拉崩到之声2、环滁 皆山也3、燕雀 安知 鸿鹄之志哉?4、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5、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古今异义词)(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中表连接的虚词前)(补语前)\n(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四、对比阅读例题:【2010·黄冈市】\n2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2分)24、理解填空。(3分)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滕子京是一个、的人。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n(五)【阅读古典文化】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2009年·黄冈市】\n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乙文范仲淹是:②。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要求填写两个)。(4分)\n对比阅读山水名胜类描写对象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技巧作者情感\n1.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B练习:(一)描写对象\n6、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三峡》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答:。,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二)景物特征\n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则是先写,后写;【乙】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山水异水(三)描写顺序\n【2006年·天门中考】2.《小石潭记》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水练习:四、描写技巧\n体会下面几篇文章作者所寄寓的情感:《小石潭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满井游记》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厌弃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五)作者情感\n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窥谷忘反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例题:\n【2011年·南宁中考】【甲】文《三峡》【乙】文《岳阳楼记》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D\n小结:分析景物描写要看清描写的对象,把握所写景物的特征,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研究景物描写的技巧,更应特别注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n【2008年·孝感市】[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巩固练习B急清山高岭连树木茂盛\n7、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拓展题欣赏【2006年·黄冈市】导游词: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