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文言文 5页

  • 41.00 KB
  • 2022-08-26 发布

语文课外文言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2014浙江宁波中考)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2.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一)1.【解析】在平时多积累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判断,推测其在句中的正确用法,加以辨析。D项“盗”不是强盗,应理解为小偷。【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答案】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回答本题,一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二要回答出人物的品格。【答案】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附:译文——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二)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5\n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1.解释加点的词。(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2.翻译句子。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3.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二)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考查点均在课文中出现过,要学会用课内所学解决课外的问题。“延”,《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是邀请的意思;“宜”,是适宜的意思,至今仍在沿用,如“因地制宜”。【答案】邀请  适宜 2.【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翻译。翻译时要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抓住关键词“使”的用法,一词多义,在句中第一和第三个意为派遣,第二个和第四个意为出使。注意做到句意通畅。【答案】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3.【解析】本题为开放型题目。要结合文段和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以及读过的其他关于“士”的故事如“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发现“士”的共同品格,都把国家使命看得高于一切,勇敢无畏,大义凛然。【答案】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附:译文——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5\n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递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8.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友人来过()②逾年而事暴()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10.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三)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对于课外文言文,要善于活用课内所学,以已知应对未知,答案:①访,探望②暴露,显露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会运用课内所学翻译,注意重点字“固”、“果然”、“窃”的解释,补充缺少的成分。答案: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要有自己的感悟。答案: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笑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④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也!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选自《浑然子》【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移时:不多时。④仆:倒下。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数息()②子之术()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甚矣,农之惰也!5\n10.谈谈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2分)(四)8.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要会利用课内所学解决课外文言文中遇到的问题。答案:①呼吸②方法、手段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这是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和《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相同。答题时要按照正确语序翻译。答案: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要体会主旨,才能言之达意。答案:欲速则不达,做事不能只讲究速度,应遵循相应的规律和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陈叔达①,字子聪。尝赐食于御前,得葡萄,执而不食。高祖②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高祖喟然③流涕曰:“卿有母可遗乎!”未几,丁母忧④。叔达先有疾,太宗⑤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注释:①唐朝人。②唐高祖李渊。③喟然:感叹的样子。④丁母忧:母亲死。⑤太宗:指李世民。8.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执而不食()②求之不能致()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太宗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10.请依据选文内容评价高祖其人?(2分)(五)8.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这两个词在《马说》“执策而临之”和《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中都曾有涉及,要活学活用。答案:①拿着②得到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虑”、“危殆”、“遣”、“吊”“等的解释。答案:太宗担心他支撑不住,派遣使者禁止人们去吊丧。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从文章叙述的事件中概括人物特征。5\n答案:重情义,关心臣子的病情,替下属着想,考虑事情周全。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