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M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马说韩愈\n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文体: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n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n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n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n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然后:表条件关系而:表转折,但是故:所以虽:即使辱:受屈辱于:在奴隶人:这里指马夫之:的骈:两马并驾,并列以:把不以千里称也:不以(之)称千里也。\n《马说》译文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n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千里:作动词用,日行千里一食:吃一顿,食shí:吃或:有时尽:吃尽食马者、而食:食sì:同“饲”喂养其:它,指千里马而:表顺承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n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指示代词,这样的虽:虽然之:的食shí:吃见:同“现”显现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常:普通,平常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n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策之:驱使执策:马鞭策之、食之:代“千里马”鸣之:音节助词,无实义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表顺承以:按照其:它的,指千里马的通:通晓材:同“才”才能、能力执:握临:到(它)跟前\n《马说》译文3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n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其,同“岂”,难道,表反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n文言知识整理:一词多义:食、以、之、其、策、而、虽、通假字:见、材、邪古今异义:或、是、等、安、道\n文言知识过关大考验一食或尽粟一石: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虽有千里之能:或:有时辱:受屈辱尚且/等同一样安:怎么,哪里道:方法执:握,临:到(它)跟前千里:动词,日行千里\n文言知识过关大考验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见:同“现”,显现食:同“饲”喂养材:同“才”,才能,能力邪:同“耶”,“吗”\n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吃喂养难道恐怕驱使马鞭文言知识过关大考验\n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虽有千里之能执策而临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之千里者把按照的它,代千里马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文言知识过关大考验\n文中,千里马有着怎样的遭遇呢?朗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整体感知\n再读课文,思考:导致千里马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伯乐不常(不识马)\n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是不是让我们去同情千里马,为千里马鸣冤叫屈的吗?作者究竟有何用意?深层探讨\n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n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以及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埋没摧残人才的嘲讽和鞭挞。千里马人才伯乐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托物寓意\n《马说》托物寓意“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借“千里马”抒发了怎样的情感?\n中考链接浙江舟山卷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n中考链接温州卷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n思维拓展: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