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00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文复习\n理解填空\n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诗句是2、表明雄心壮志的诗句有3、描写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4、形容环境幽静,意境幽雅的诗句是5、表达深深离情的诗句是6、讽刺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诗句是7《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8、古人描写春雨、春风的诗句有9、表示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的名句是10、《论语十则》中表现谦虚好学的一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n11、晏殊的《浣溪纱》中感伤春天逝去,年华不在的名句是12、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学习要不断的充实新的的知识名句是13、《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1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最具早春特点的四个诗句是15、古诗名句中的“月”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n古诗名句中的“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n(沈复)\n给下面标记的字词释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我)(时候)(的)(一定)(它的,代藐小之物)(所以)(常常)(的)(乐趣)(自己)(比作)(在)(无义)(那么)(有时)(抬头)(它们,代夏蚊)(脖子)(因为)(这,指抬头看)(通“僵”僵硬)(喻指最细微的事物)(超出事物本身)\n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的)(在)(慢慢的)(用)(它们,指夏蚊)(景象,图象)(果真)(像)(因为)(这,指眼前的景象)(在)(的地方)(自己的)(把…….当作)(鸟鸣)\n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安适、愉快)(的样子)(二虫相斗之景)(兴趣)(原来)(被)(正)(鞭打)(几十)(赶,驱逐)(它,指癞虾蟆)(满足)\n翻译文言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我回想起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n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从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n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身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n论语十则\n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然后)(时常)(复习)(它,指学过的知识)(通“悦”,愉快)(吗)(志同道合的人)(从)(快乐)(了解)(也)(却)(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每天)(多次自我检查)(谋划,办事)(尽心竭力)(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成为)(了)(我)释词\n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停止)(读书)(思考)(迷惑)(就)(有害)(教诲)(通“汝”,你)(代后面说的道理)(知道)(这是)(通“智”)(看齐)(与之,和贤人)(一定)(在其中)(长处)(学习)(他们)(刚强)(勇毅)(作为)(使命)(这样)(主谓间,无义)(最后凋谢)\n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奉行)(它,指一言)(的)(大概)(想要)(不要)(施加)(在)(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n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这)就可以当老师了."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危险."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译句\n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孔子说:"看见贤人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n《世说新语》两则\n《世说新语》两则理解字词句。(《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寒冷的雪天讲解诗文不久一会儿紧,急高兴的样子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作)随着,凭\n《世说新语》两则理解字词句。(《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约定丢下舍弃才到那年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不,通“否”\n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两则丢下舍弃离开对对方的尊称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就感到惭愧拉他,指元方回头看\n《世说新语》两则翻译课文《咏雪》(限时3分钟)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n《世说新语》两则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n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世说新语》两则\n”文言文字词归类\n”通假字1、项为之强2、不亦说乎?3、由,诲女知之乎4、是知也5、盖一癞虾蟆6、一切乌有7、裁如星点8、尊君在不“强”通“僵”,僵硬“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虾”通“蛤”“乌”通“无”,没有“裁”通“才”,仅仅“不”通“否”\n“之”字用法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见渺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之:结构助词,的3、无义(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2)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a:心之所向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b:久之,蛇竟死。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作用,无义。2、代词代人:他(她)如:下车引之之,他,指元方代物:它如: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如: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之,它,指主人书代事:如:项为之强。之,这,指“昂首观之”之事4、动词,到,往……去如:吾欲之南海之,到子将安之之,到\n”“而”字用法1、表示并列(又)、承接(然后)、递进(而且)如: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任重而道远c择其善者而从之d马无故亡而入胡。e堕而折其髀。2、表示转折(却、可是、但)如: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匡衡勤学而无烛3、表示修饰4、表示假设\n(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释词的下雨毁坏他的修补一定老人也这样说晚上果然丢失这很,十分以…..为聪明却靠近精通缘故逃跑表顺接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他,指塞翁这怎么就是\n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这人,指他儿子经过那带领多喜欢大举,大规模拉开弓弦表修饰绝大部分惟独因为瘸腿保全\n翻译课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智子疑邻>>\n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翻译课文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塞翁失马>>\n山市\n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桓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奂山的“山市”是淄州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孙禹年公子和他的同行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到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的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附近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到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山市”\n未己,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凹凸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象楼阁的,有象厅堂的,有象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完,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了一会,大风停了,天空晴朗,一切景物都消失了。\n唯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的数上去,楼层越高那明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象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似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姿态各不相同。\n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过了一会,楼渐渐的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又渐渐变得象平常的楼房一样;又渐渐变象高大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又变得象豆粒一般大小终于看不到了,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又叫它“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