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九12—文言文句式 32页

  • 314.10 KB
  • 2022-08-26 发布

升九12—文言文句式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句式\n文言文句式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n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函封之(用匣子)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n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固定结构\n省略句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中心语和修饰词省略介词\n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对话省。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异蛇异蛇草木异蛇人公孟子王\n(1)承前省: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承前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蒙后省: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鼓鼓择行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吾吾2、谓语的省略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n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③屠惧,投以骨。④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①竖子不足与谋。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之之之之之之以上是动词宾语的省略之之之以上是介词宾语的省略4、宾语的省略\n5、介词的省略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③今以钟磐置水中④赐之彘肩以于于以于\n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坚追之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后公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练习:补出下列句子省略掉的成分廉颇尔今日之事为乐择追之俟任\n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n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特点:用“于”“受······于·····”“见”“被”“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n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为……所……术怒攻布,为布所破3、……于……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4、……见……信而见疑5、……见……于……吾长(长久地)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忠而被谤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n特点: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若属皆且为所虏。以上都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n特点: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这是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戍卒叫,函谷举。\n特点:①······者,······也②······者也。③······,······也。④······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概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判断句\n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2)……,……也。(3)……者,……(4)……者也。(5)“此······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n古代汉语:倒装句(句子成分位置改变)一、谓语前置(主谓倒装)⑴君子哉,若人!⑵甚矣,汝之不惠!⑶美哉,我少年中国。强调谓语,常见于感叹句二、定语后置三、宾语前置四、状语后置\n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n4、用数词或数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中心语+定语如:金千斤,邑万家。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二、定语后置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如:人马烧溺死者甚众。\n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n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三、状语后置(介宾结构)\n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焉、奚、恶、曷】十动?如:A、微斯人也,吾谁与归?B、何以知之?C、子何恃而往?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四、宾语前置\n规律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常见否定词:不、未、非、否、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如:A、彼不我恩也。B、莫我肯顾。C、忌不自信。D、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n规律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过:责备)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n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一定)不相从许(你)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①府吏见丁宁(我)②慈父见背(我)③见谅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放在动词谓语前.①举贤以自佐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规律4\n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宾结构。(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介宾短语宾语前置\n(2)介词的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为强调,也可前置。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3)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面向东)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n语序的变化倒装句语法的演变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谁、何、奚、曷、胡、恶、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时人莫之许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用“之、是”作提宾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状语后置于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具告以事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n句式的变化语法的演变被动句于不拘于时,学于余受……于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为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予犹记周公之被逮无标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省略句主语承前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蒙后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对话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宾语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介词于、以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n句式的变化语法的演变判断句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为、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所在皆是也乃、则、即、皆、耳、必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夫六国与秦皆诸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无标志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