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50 KB
  • 2022-08-27 发布

地理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加美学校2009年高二年级学来水平测试地理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50小题共50分)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3-4题:3.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4.图②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巴西     C.德国        D.美国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改善城市环境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如下表:表1A大学程度+154%B高中+39%C初中+45%D小学-4%E大于65岁人口+1.3%阅读表中数据,回答7-8题:7.A-D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                       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B.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C.小学失业率上升    D.文盲增多8.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 )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 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9.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10~11题:\n1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韩国  B.印度  C.新西兰  D.俄罗斯1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人口迁入地乙人口迁出地甲12.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 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 D.从非洲迁往西亚1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14.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1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16.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 C.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 D.上海水能资源丰富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17-20题:17.据考证: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据此可推知该城早期的地域形态是( ) A.团块状   B.组团式态      C.分散式或块状 D.条带式18.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19.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20.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围是该地( )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读图“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回答21——22题21.有关李军家购物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选择A中心地  B.一定选择B中心地 \nC.一般选择A中心地  D.一般选择B中心地22.同一级别相邻的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重叠  B.排斥  C.互不干扰  D.嵌套23.从书店与书亭的区位看,它的特点是: A.显点状分布  B.位于交通便捷地方   C.靠近居民区  D.不断向市中心集中24.关于书店与书亭的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服务范围小,只集中分布两个地点  B.书店服务范围小, C.书亭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区     D.书亭服务范围小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据此回答23~26题25.关于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C.书店位于收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六倍 D.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亭等低.数量多26.根据商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下列各点应布局书店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读某城市人口变化图,回答27-28题:27.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2%28.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29.下图从tl-t4演变过程是一个( )            A.城市的形成过程  B.城市的移动过程 C.城市郊区化过程  D.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30.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就业机会多        C.文化设施短缺     D.交通便利31.从7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以及人口“钟摆式”的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一百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经济发展不稳定,失业人口增多 C.城市犯罪率高,居住不安全 D.乡村有大量闲置土地,需要人经营管理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个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32-33题:32.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国家是( ) 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  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33.英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快的时段是( ) A.1850-1890年  B.1800-1850年  C.1890-1920年  D.1970-1992年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n34.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3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36.我国北方地区在春季有时出现沙暴天气,产生这一现象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搬运作用C.风力的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37.下列四幅图,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貌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8.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形成示意图,长江入海口处形成的沙洲,将来有可能与哪岸相连()A.北岸B.南岸C.右岸D.不可能与河岸相连39.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A.长江截流——夏季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40.下图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该市()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