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高考文言文复习方略龙门县永汉中学苏春剑无论是广东卷,还是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国新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总计19分,占语文总成绩的一成多。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直接影响其语文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复习备考时,要更加认真地探索和钻研,把握高考文言文命题的方向,在文言文的复习注重以下几点:一、注重积累文言常识,夯实基础(一)掌握文言实词如果说文言文是一座高楼大厦,文言实词就是建成这一座高楼大厦的一块块砖。只有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才可以准确的理解整篇文言文。只有理解了文意,才能更好的完成断句、翻译等题的解答。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大量的积累文言实词是复习的一个重点。其中考试大纲里所要求掌握的一百二十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分类积累。第一类为一词多义词。这些实词大部分都有多种意义,如“兵”有“士兵”“兵器”等意思;“卒”有“最终”“士兵”“死亡”等意思。第二类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多数。因此,在文言文出现的看似现在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其实大都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和“子”两个词,分别指指妻子和儿女,现在指丈夫的配偶;“江河”在古代是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另外,古今颜色词的词义也不尽相同。如“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今义是“黑色”;杜牧《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中的“绿”指“乌黑色”。诸如此类的古今异义词还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古今异义词的变化规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理解和积累。第三类为通假字。很多情况下,文言文中某个字按照字面意思解释不通时,这个字往往是通假字。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中“泮”通“畔”,意为“边,岸”。5\n第四类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各种活用情况。针对近几年新课标卷命题的特点,要重点掌握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此外,还要熟悉一些官名、地名。除了掌握刺史、巡抚、太守这些常见的官名,还要掌握里正、里胥、光禄卿、祭酒和拾遗等比较少见的官名。古代地名主要掌握各朝代的都城及重要城市的称谓。如临安、新野、汴京、咸阳、西凉和建业等。在文言文阅读训练时,要求学生把文言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实词用红笔圈出来,然后在旁边注释。忘记了的就及时查阅,在反复的强化记忆中,学生就牢固掌握了这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二)掌握文言虚词新课标卷没有针对文言虚词单独设题,但是会在翻译题里穿插考查。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要求他们熟悉掌握并充分理解每个虚词的每一种用法,能够区分用法相近或容易混淆的虚词。如“而”字作为虚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等。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用法,要懂得区分。有一些虚词的用法是相通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指出来。如“枕藉乎舟中”的“乎”字,其用法与“生于斯,长于斯”中的“于”字用法相同。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必详细的讲解每个虚词的用法,因为他们很难高三这么短的时间里区分各种用法。教师只需要要求他们记住每个虚词有哪些用法,具体如何翻译即可。然后引导学生在翻译中结合语境把相关的文言虚词翻译出来。(三)掌握文言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等。近几年新课标卷在文言文翻译中均有文言句式的考查。如2014新课标2卷中翻译的句子“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为定语后置句;2015新课标1卷中翻译的句子5\n“金人虽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讲清这些句式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训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才能扫除文言语法上的一些障碍。如果在进行这一专题的复习时发现学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较差,甚至连句子成分都不清楚的,教师就应该及时给学生学生补充相关知识,否则学生无法进行文言文句式的复习。在翻译题中,文言句式是一个得分点,学生在翻译中要关注句式,翻译倒装句时要把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才能得分,翻译判断句时要加“是”字,翻译被动句时要加“被”字。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二、针对高考命题类型,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从高考命题看,文言文语段阅读的题型比较固定。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实词解释。2、断句。3、文意概括与分析。4、文言翻译。2015年新增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针对这些命题类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如下答题技巧:(一)实词理解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文言实词常常有几个不同的义项,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其意义却是唯一的,所以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就对,不通就错。如:2013新课标1卷中“登景泰二年进士”中的“登”,选项解释为“升职”,把这一义项代入句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而做出判断,这种方法是最简单但准确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从没有出现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如2013新课标1卷中“勒石纪之而还”中“勒”解释为“铭刻”是正确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成语来帮我们推断文言实词的用法。因为成语是一种相沿惯用,形式简洁,富有表现张力的约定俗成的短语,它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沿袭了古汉语的词义。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中的“弛”与现代汉语“一张一弛”中的“弛”同义。做题时如果能联想到“一张一弛”中的“弛”意为松弛,再把这个意思带到原句,就可以发现题中的解释是否正确。虽然实词解释题在5\n2015年改为文学常识题了,但是2016年的高考复习备考中我们依然不能对这类题掉以轻心。文学常识题作为实词解释题的一种变体,具体的复习方法就是大量分类识记,在此不赘述。(二)断句的答题技巧新课标卷对断句的考查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即判断哪一个选项的文言断句划分是正确的。文言断句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文意判断。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再根据意思断句。如果文段的意思都懂了,肯定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断句的划分。但是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弄懂文意不是十分容易的事。中高层次的学生用这种方法更加凑效。2、根据虚词判断。“夫、盖、凡”等发语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判断断句了。3、根据句式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如“孰与……乎”“何……为”“为……所”“况……乎”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判断断句很好的“帮手”。4、根据修辞判断。利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也可以判断断句。如:“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5、根据词性判断。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者代词一般也做句子的主语或者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断句的位置。(三)文意概括与分析5\n答这类题时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一边读一边和该题的备选项对照。在通读全文的时候就应该在原文做好标注,即标出各个选项在原文哪个位置。新课标卷中这一题型的特点是:各个选项都是对传主的优秀品质进行概括,然后举一个或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所概括的品质。品质的概括一般是不会错误的,错误点一般在所举的例子中。错误项一般是把地点、人物、时间等调换。如2015新课标1卷第6题C选项“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有误,原文是“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选项把人物调换了,所以错误。所以复习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一干扰点,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照,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新课标卷中这一题的设题陷阱比广东卷的要少。广东卷里有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绝对化、无中生有和词语误解等陷阱,而新课标卷基本集中在张冠李戴这一点设置。值得指出的是,这类题各个备选项所举的例子总体上和原文的记叙的顺序是一致的。告诉学生这一特点,阅读是或许会帮助其提高答题速度。4、翻译句子的答题技巧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者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具体的做法是: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字词,进行翻译。尽可能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人名、地名、官职名和表年号等名词直接保留。如有省略,则补充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等关键词翻译。有的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如2015新课标1卷“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中的“帝”译为“皇帝”的话放到句子中是解释不通的,应考虑活用,译为“称帝”。遇到文言句式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其调整过来。诚然,阅读文言文比阅读现代文要难得多,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对文言文阅读失去了信心。但是,只要我们注重夯实文言基础,注意摸索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应对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还是大可不必忧虑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