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6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连珠成串巧用劲-------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n7/23/20212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知识回顾\n三、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留调补贯删换字句\n请你来解题:依次找出留删换补调的地方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调留他客画画补删换\n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齐王客人中有个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道:“画什么是最难的?”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回答道:“(画)狗、马最难。”“画什么是最容易的?”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回答道:“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平常就熟悉的(事物),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早晚出现在面前,不能仅仅画得相似(就可以),所以难画。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鬼怪本身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的,不出现在人面前,所以容易画。”\n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2、字字落实,巧用方法3、联缀成句,修饰贯通\n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要有踩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关键词句不落实,就会徒劳无功\n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副介连)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n评一评: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5分)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3分)曾经困窘,境地尴尬认为时运,运气多次被动句被流放遇到认为天下的人赞美了解\n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帮助法音形推断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n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n1、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n2、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ánɡ)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翻译句子: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易:简单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闲:空闲取代,替代通“娴”,熟习\n3、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张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2004年,高考湖北卷)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n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n1、“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圣明之君,治平之国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任用\n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刍狗:用草扎成祭祀用的狗)3、(唐太宗)叹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好的衰败任用抛弃、丢弃提拔练一练\n三、语法推断法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n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籍”后跟了“吏民”做宾语,所以“籍”应该是动词,翻译为:登记。\n3、烟涛微茫信难求。4、楚王贪而信张仪。“信”做副词,解释为的确。“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解释为信任。\n1、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条:条理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条:整理练一练\n四、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联系教材联想成语\n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烛之五退秦师》(把……当作边境)\n2、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缣:粗厚织物)联想:我有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恰逢)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周买水》(借)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这样)ti\n联想推断法——联想成语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联想:不速之客速:招致,招引2、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明白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靠近\n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n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n六、音形推断法一、以声释词法即利用发音找到通假关系,以解释词语的含义,通假基本是同音代替,可按下列三种情况尝试推测词义:(1)完全同音如“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中的“乡”字,可想到同音的表“面向”意的“向”。(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的含义,可想到固定结构“无以”中的“无”,二者声母同,可构成通假关系。(3)韵母相同如“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日”中的“详”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并根据韵母相同即可通假这一规律,就可推断“详”通“佯”,为“假装”之意。\n1.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2.余甚或焉。(2006年福建高考题)3.兼于涂而不能逮。(2006年北京高考题)“陵”通“凌”,即“欺凌”。也可联系《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中的“陵”推断。“或”通“惑”,即“困惑不解”。“涂”通“途”,即“路途”。\n根据形旁推断本义。如:“璞”,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二、依形推断\n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 、犭、 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禾----五谷、 皿----器具、宀----房舍、 冖----笼罩、求----毛皮、 歹----死亡、月----肉、 页----首、目-----眼、 尸----身体、隹(zhuī)----鸟雀......\n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lièjī躐跻:越级升官\n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全国高考题练一练2、“夫子将焉适”“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拜见”。“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n总结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n练习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n(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很同情他。(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没有一个人同情我。(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我吗?\n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n①曾子衣敝衣以耕。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于)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在他面前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