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0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蒲松龄《狼》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答: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答: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很清楚。后一部分是作者的(答: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答:狼无论多么狡诈阴险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你能用现代汉语说该主题的意思吗? (答: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发展高潮和结局)屠户起先怕狼,后来怎样战胜狼的? 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 (答:放弃了妥协的思想,认清了狼的贪婪的本质能抓住最佳时机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主要通过屠户的动作表现他的机智。)本文谁是主要人物?为什么?(答:文章是以狼为主体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答: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答:从内容来看,文章以狼为主要人物来叙事,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屠户是次要人物。虽然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非故事主旨所在。从《聊斋志异》的“志异”来看,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主要突出故事之“奇”。当然,人们从故事中可以受到某些启发,如: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全文以 和 表达方式为主,揭示出 , 说明 告诫人们 ?(答:记叙和议论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狼再狡猾,都敌不过人的智慧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你知道有关狼的成语吗?(写出5个) (答: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为奸狼烟四起杯盘狼藉)\n(一)课内文言(15分)1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他是___朝人.(3分)2、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1)一狼径去( )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 ) (4)屠自后断其股( )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1分)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C、借旁近与之。 D、于舅家见之。5、“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6、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一)1、《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朝人2、离开 像狗一样 打洞 大腿3、略4、A 5、B 6、狼子野心 引狼入室(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睱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n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狼》节造自《__________》中的《狼三则》,作者是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2.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屠自后断其股 两股战战 B.乃悟前狼假寐 家祭无忘告乃翁C.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D.其一犬坐于前 饮于河、渭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1)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久之( )亦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 C.意将随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6.从后面的情节发展看,“一狼径去”是为了_____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____________,表现了狼的______________。7.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的是(用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狼》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2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n 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其一犬坐于前: 2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B.从先人还家 一狼仍从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D.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2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一)狼(10分)2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2、 通“只” 闭着 突然 像狗似的 23、B24、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1,木兰从军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出征前紧张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奔赴前线,思念亲人: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十年征战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7.诗句所用修辞: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8.同上: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9,同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10.同上,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互文,排比)11.同上,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互文,排比)1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6..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n17.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18.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19.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20.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唧唧复唧唧唧唧:____________复:____________ 2.木兰当户织当:____________ 3.惟闻女叹息惟:____________ 4.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____________忆:____________ 5.昨夜见军帖军帖:____________ 6.可汗大点兵可汗:____________大:____________点兵:____________ 7.军书十二卷军书:____________十二:____________ 8.愿为市鞍马为: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鞍马:____________ 9.西市买鞍鞯鞍鞯:____________ 10.南市买辔头辔头:____________ 11.旦辞爷娘去旦: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 1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溅溅:____________ 1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____________啾啾:____________ 14.万里赴戎机赴:____________戎机:____________\n 15.关山度若飞度:____________ 16.朔气传金柝朔:____________传:____________金柝:____________ 17.策勋十二转策勋:____________十二: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 18.赏赐百千强百千:____________强:____________ 19.可汗问所欲所欲:____________ 20.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____________ 21.愿驰千里足驰:____________ 22.出郭相扶将郭:____________扶将:____________ 23.当户理红妆红妆:____________ 24.磨刀霍霍向猪羊霍霍:____________ 25.著我旧时裳著:____________ 26.当窗理云鬓云鬓:____________ 27.对镜帖花黄帖:____________花黄:____________ 28.火伴皆惊忙火:____________皆:____________ 29.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____________迷离:____________ 3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傍地走:____________ 安: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n 三、简答题。 1.木兰从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7.阅读诗歌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相应的动词 描写爷娘:____________描写阿姊: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小弟:____________描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 (3)“回家”一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4)伙伴惊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述本诗的体裁及出处。【重点字词】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n5、见往事耳()6、蒙乃始就学()7、及鲁肃过寻阳()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一词多义】1、谓:权谓吕蒙曰()谓为信然()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3、过: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5、更:即更刮目相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n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成语积累】①.“吴下阿蒙”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 解释加点词。\n(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及鲁肃过寻阳(3)恐已暮矣(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n2.翻译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n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1. 解释加点的词。(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 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n 附阅读答案:【古今异义词】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一词多义】1、对------说;说;是;命名、称谓2、用;认为;更加3、到;过错4、好处;增加、更加;5、重新;还;初更,时间单位【成语积累】①.“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一)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二)1.幼时丧父,读书。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n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n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我的开场白:\n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参考答案: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2.C(应为“余闻之也/久”)3.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4.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5.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6.①参考: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的畅谈一下吧!②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等。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2、本文的作者是林嗣环,清代人。3、《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三、语音呓(yi)语叱(chì)齁(hōu)中间(jiàn)力拉崩到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几(jī)欲先走四、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五、古今异义词1、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或作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3、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古义:夹杂今义:一定的空间或时间5、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合拢,聚在一起6、但闻屏障中 但: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 闻:古义:听见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7、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 今义:跟“多”相对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9、不能名其一处 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10、几欲先走 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n六、词类活用来源:1、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七、一词多义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2、妙:⑴名词,妙处 ⑵形容词,好,善3、指:⑴名词,指头 ⑵动词,指出,指明4、一:⑴副词,同时 ⑵数词,一个5、绝:(1)极点(以为妙绝) (2)停止,消失(群响毕绝)6、名:(1)命名、起名(遂以名楼)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7、乳:⑴动词,喂奶 ⑵名词,乳头 八、重点词语解释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3、众宾团坐团:聚集,集合4、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睡醒7、众妙毕备毕:全,都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9、不能指其一端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10、两股战战战战:哆嗦的样子11、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九、特殊句式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十、朗读节奏⑴遥闻/深巷中犬吠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十一、内容理解1、用原文填空: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n 2、回答下列问题:⑴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⑵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 ⑶文章第四节运用了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⑷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②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小心哟!)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 ②表示同时发生:_____③表示相继发生:_____ 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⑹课文依次描写了____、____和___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____,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____”字。⑺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⑻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⑼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⑽“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n ⑾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⑿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⒀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⒁“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⒂“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⒃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 ⒄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你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十二、开放性试题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十三、比较阅读(一)\n(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1)根据上下文意思,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①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久之 ④曳屋许许声 ⑤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⑥历历不爽也(2)(乙)文中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这段口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 (3)两段文字中各有一句侧面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并翻译。① ② ③“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④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n(5)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 (二)中考题1.(2006,南宁课改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2006,南宁课改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 3.(2006,南宁课改区,)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三)阅读《口技》选段,完成题目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n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俄而百千人大呼(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曳屋许许声( ) (4)几欲先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A.栩栩如生 B.惟妙惟肖 C.足以乱真 D.生动逼真 【 】 阅读文言短文《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长进)。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年)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字),初若可喜,然旋(随即)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毛病),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句末语气词)。 (选自陈善《扪虱新语》)5、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陈晋之能“无书不读”的原因是什么。 6、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你认为陈晋之的读书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 阅读课文《口技》片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n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但闻屏障( )(3)夫叱大儿声( ) (4)宾客意少舒(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5.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口技人技艺高超?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6.你如何理解口技人表演时要设置屏障?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22-23题。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①。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②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续笑林》)[注释]①檐下溜:滴水檐下。②炊糕者:蒸糕的人。17.依据文章,用现代文字简要说明“赴饮夜归者”为什么怀疑同行人是鬼? 18.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阅读下面《口技》选段,完成题目。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曳屋许许声 ( )(3)虽人有百手 ( )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n)20、在文中画出作者对口技表演者的赞语,并选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 2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 22、阅读下面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5分)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悉,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捨瑁ツ茏越蛑病D撕衤阜⒅9视好胖酥两裆聘杩蓿哦鹬派!注释:1匮:缺乏2鬻:卖3逆旅:客栈4一:整个5悉:都6遽百:赶紧7捨瑁禾琛⑽璧(1)从文中摘录出一句成语,并在下面横线上解释它的意思。 (2)对口技表演者的演技,可以用惟妙惟肖、逼真来称赞,那么本文中韩娥的演唱,怎么来概括,雍门地方的人为什么至今善歌哭? 答案:十一1、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⑷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n2、⑴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⑵犬吠-----以动写静,烘托深夜寂静的气氛。欠伸、呓语-----声音微弱大啼、呜之、絮絮不止-----说明四口由睡到醒,秩序渐进。拍儿、呜啼、初醒声-----一时齐发,用短促排比句式,急促的语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高潮。⑶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更为全面的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⑷①莫名其妙、惊诧莫名、莫可名状 ②走马观花⑸①FH ②D ③B ④C ⑤AEG⑹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失火救火 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善⑺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⑻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⑼善正面侧面⑽急切而向往的心情。⑾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⑿众妙毕备⒀“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⒁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⒂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能谈出一些特点、作用即可) ⒃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⒄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十二、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十三、(一)1.①邀请偕同 ⑥清楚地听,没有差错2.杀猪卖肉 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3.略(③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4.略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二)1.C 点拨:C项解释为“比”,其余解释为“在”2.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得分点“意”、“稍稍”)(2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点拨:关键词“虽”、“不能指”、“端”不能译错。3.略 点拨: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三)1、(1)一会儿(2)夹杂(3)拉(4)跑(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n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2分。有两个实词没译对扣1分,扣满2分为止。) 3、不能。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2分。意思对即可。)4、C 其他三项只强调了“像”,只有C项能反映出到了真假不辨的程度。(2分。选对C,得1分;理由1分,意思点到即可。)5、陈晋之读书只求记牢,不贪数量。(2分,意思对即可)6、不设统一答案。结合原文及自己的读书心得言之有理即可。(2分)13、(1)擅长,善于(2)只(3)大声呵斥(4)心情(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14.隐隐约约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碗盆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3分。只要意思对即可)15.在道具简单的情况下,模拟的声音之多,声音变化之多,各种声音模仿的惟妙惟肖,宾客入神地倾听这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意思相近,写出三处即可)16.这是古代口技艺人表演时的一种摆设,增加表演的神秘感。(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17.因为叫他他不应,踢他恰巧又没有踢到。(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18.世上本没有鬼,疑神疑鬼就会产生鬼。(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19、(1)夹杂 (2)拉 (3)即使 (4)说出20、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翻译见参考书)21、写口技表演者模拟火灾的场面和听众的反应。22、意思对即可。(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文中形容韩娥的歌声的美妙,圆润,余韵无穷。一般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2)令人痴迷,动人;雍门人有同情心、善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韩娥的歌声又是那么圆润,甜美,沁人心脾,打动了无数的父老乡亲,使之与她一同悲戚欢娱,致使人们愿意学韩娥的演唱的结果。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1],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2]。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3]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4]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选自《山海经》) [1]喙:鸟嘴。 [2]自啸:叫自己的名字。 [3]溺:被水淹死。 [4]湮:淤塞,这里是填的意思。 25.(2分)解释下列带点的词。\n (1)夸父逐日( ) (2)夸父与日逐走( ) (3)未至,道渴而死( ) (4)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26.(2分)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部分。 (1)( )饮于河渭。 (2)弃其杖,( )化为邓林。 (3)未至( ),道渴而死。 (4)(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27.(4分)翻译下列句子。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文: (2)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28.(2分)“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 29.(2分)根据第二个文段写出一个成语。25.(2分)(1)追赶(2)跑(3)在道路上(4)黄河 26.(2分)(1)夸父 (2)杖(3)大泽(4)精卫27.(4分)(1)河和渭河的水不够,夸父又赶到北边的大泽去饮水。 (2)漳河在这里发源,向东流入黄河。28.(2分)胜利了。他进入了太阳,他死后,手杖还化作桃林,造福人类。(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9.(2分)精卫填海。短文两篇《夸父逐日》\n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一、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2、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13、天柱折()二、翻译下列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三、问答题: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答: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5、“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参考答案一、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追赶)2、入日(追赶到)3、欲得饮(喝水)4、河、渭不足(够)5、北饮大泽(喝)6、弃其杖(丢弃)7、昔者(从前)8、怒而触不周山(碰撞)9、地维绝(绳子)(断)10、故日月星辰移焉(因此)(移动)11、地不满东南(饱满)12、故水潦尘埃归焉(积水)(归向)13、天柱折(折断)二、翻译下列语句\n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三、问答题: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答: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答: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5、“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在在与作为。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