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9讲文言文阅读广西中考命题分析与预测地市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分值柳州2014邹忌讽齐王纳谏VS晏子春秋·景公好弋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对比理解、句子翻译选择、简答12分2013陋室铭VS梁书·吕僧珍传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对比理解、句子翻译选择、简答12分20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VS颜氏家训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对比理解、句子翻译选择、简答12分钦州2014核舟记VS刻木巧匠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对比理解、句子翻译选择、简答12分2013陈涉世家VS老学庵笔记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对比理解、句子翻译选择、简答12分2012赵普VS出师表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对比理解、句子翻译选择、简答12分贺州2014小石潭记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理解、句子翻译、情感及主观表达选择、简答13分2013捕蛇者说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理解、句子翻译、主观表达选择、简答13分2012核舟记实词意思、虚词意义和用法、内容理解、句子翻译、主观表达选择、简答13分2015命题预测预计2015年中考文言文命题仍将呈现以上稳定态势:以课内重点篇目与课外语段对比阅读为主,考点仍将主要集中在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要点归纳、人物分析、写法赏析等方面,复习时应重点掌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014年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说明(语文)》也明确指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如“之、其、于、以、而”等)的基本用法;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古诗文阅读考查的素材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2014·柳州)【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n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②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B.时时而间进(间:偶尔)C.数烛邹罪已毕(数:数量)D.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词的意思。要解答这类题,一方面靠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具体语境,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测。根据上下文可知,C项的“数”是一一列举的意思。【参考答案】C考点一:文言实词【方法指导】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属予作文以记之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首先要弄清例句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对上下文的理解,可知B项的意思是因为;C项是连词,用法相当于“而”;D项是用的意思。【参考答案】A考点二:文言虚词【方法指导】1.对常见的虚词,平时要注意积累归纳。(见附录9)2.联系语境、结合上下文。3.熟悉语法,能清楚准确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3.翻译句子。考点三:翻译句子\n(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保留原意和语言风格,同时抓住句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来翻译。第一句抓住“面刺”“之”“者”等词就可以很准确地翻译了。第二句抓住“使”“以”“故”等词也就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让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缘故杀人。【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3.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思路点拨】本题是考查两文的异同。首先必须读懂两文的意思,再联系选项一一找到原文内容。可知【乙】文没有用类比和排比的方法。【参考答案】C考点四:内容理解,比较探究【方法指导】理解内容时应注意: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对头,才能接近成功的目标,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总之,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提取信息题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比较文章的异同时要把握“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原则。“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①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②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③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④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5.(原创)邹忌、晏子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思路点拨】考点五:拓展延伸【方法指导】1.认真阅读选文。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n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这类题是典型的拓展延伸题,在答题时要纵观全文,把握主旨,要根据主旨进行谈论收获和启示。本题就应根据邹忌和晏子在进谏时的方式和语气等方面考虑。【参考答案】示例: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2.善于捕捉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4.组织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七年级上册(一)幼时记趣(沈复)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强项为之强邱以土砾凸者为邱词类活用鞭鞭数十,趋之别院一词多义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神神游其中神定,捉蛤蟆时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虚词而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之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为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课文在线】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n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D.盖一癞蛤蟆/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B.则或千或百/战则请从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叙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B.文中有不少表意精炼的语句被当作成语沿用至今,如“怡然自得”“夏蚊成雷”等。C.文章按总分结构来写,主要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D.本文给我们的启发是: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入微,发挥想象,才会有不同的收获。5.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三峡(郦道元)(2009·柳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阙略无阙处古今异义至于至于夏水襄陵或或王命急宣\n良良多趣味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哀转久绝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词类活用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虚词虽、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春冬之时其其间千二百里【课文在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2)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4)沿溯阻绝(5)不以疾也(6)绝多生怪柏(7)飞漱其间(8)属引凄异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回清倒影/清荣峻茂B.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D.哀转久绝/峰回路转3.下面各项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春冬之时/心之所向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n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D.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2014·贵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悠然自得/欲出不得B.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娟然如拭C.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D.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8.【甲】文中“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画线句都是写景,主要都运用了什么写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论语》八则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说不亦说乎\n女诲女知之乎古今异义三吾日三省吾身故温故而知新可以可以为师矣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虚词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为知之为知之可以为师矣其择其善者而从之【课文在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默而识之()(6)学而不厌()(7)不悱不发()(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下列各组中加着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3.翻译句子。\n(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赵普曾“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态度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四)狼(蒲松龄)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止止增笑耳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犬其一犬坐于前古今异义去一狼径去股屠自后断其股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一词多义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虚词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骨以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投以骨之复投之\n又数刀毙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目似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课文在线】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增笑耳B.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3.翻译句子。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2015·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n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7.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8.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七年级下册(五)赵普(《宋史》)(2012·钦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龌龊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处决处决如流颜色普颜色不变明日普明日复奏其人虚词之读之竟日跪而拾之以归以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普又以其人奏为及为相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乃太祖乃悟\n【课文在线】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少习吏事()(2)家人发箧视之()(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4)及为相()(5)卒用其人()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跪而拾之以归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C.策之不以其道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翻译下列句子。(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六)黔之驴(柳宗元)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稍稍出近之/稍近益狎相莫相知一词多义以为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因虎因喜因跳踉大词类活用船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蹄驴不胜怒,蹄之近稍出近之\n虚词之黔之驴放之山下计之曰然慭慭然然往来视之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则至则无可用乃乃去【课文在线】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蔽林间窥之()(2)虎大骇,远遁()(3)觉无异能者()(4)稍近益狎()(5)益习其声()(6)因跳踉大()2.翻译句子。(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请用原文语句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B.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七)爱莲说(周敦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n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植亭亭净植宜宜乎众矣一词多义清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蔓、枝不蔓不枝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出淤泥而不染【课文在线】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也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尾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莲与牡丹进行对比,突出莲的高洁。\nB.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花喻人,表达自己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2015·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3)而能事不已()(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7.下列句中的“而”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9.【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八年级上册(八)晏子使楚(《晏子春秋》)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曷缚者曷为者也熙圣人非所与熙也\n古今异义坐王曰,何坐其实其实味不同左右谓左右曰病反取病焉一词多义使晏子将使楚使民善盗耶虚词其为其来也其实味不同之楚王闻之齐之习辞者也吾欲辱之婴闻之楚之水土【课文在线】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解释下列加点词。(1)习辞者()(2)今方来()(3)为其来也()(4)坐盗()(5)齐人固善盗也()(6)叶徒相似()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3.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n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九)小石潭记(柳宗元)(2014·贺州;2009·贺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去乃记之而去居不可久居许潭中鱼可百许头一词多义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不可久居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词类活用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空皆若空游无所依远俶尔远逝西南潭西南而望斗、蛇斗折蛇行犬牙其岸势犬牙差互凄、寒凄神寒骨虚词而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潭西南而望以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乃乃记之而去【课文在线】\n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水尤清洌()(2)为坻,为屿()()(3)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2.(2014·贺州)下列加点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永之人争奔走焉B.全石以为底/不以己悲C.似与游者相乐/念无与为乐者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把位置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2015·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见【课文在线】\n【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袁宏远《观第五泄记》)【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斜靠。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其岸势犬牙差互(2)山行之极观也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8.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寻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谷传响虚词于相与步于中庭与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课文在线】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n(1)解衣欲睡(2)欣然起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段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C.“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多种表达方式。(2015·预测)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6.翻译下列句子。(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n八年级下册(十一)马说(韩愈)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见才美不外见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邪其真无马邪古今异义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词多义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词类活用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虚词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课文在线】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n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选择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千里马常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风吹草低见牛羊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相委而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②③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2015·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骑之。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①胄而弛,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③,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岳飞《论马》)【注释】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③杨么,农民起义军领袖,被岳飞平定。5.请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日啖刍豆至数斗(4)甫百里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n(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7.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十二)陋室铭(刘禹锡)(2013·柳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丝竹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上苔痕上阶绿绿苔痕上阶绿名有仙则名乱无丝竹之乱耳劳无案牍之劳形虚词则有仙则名之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课文在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苔痕上阶绿/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3.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n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2015·预测)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安贫乐道》)【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惟吾德馨(2)何陋之有(3)其妻患之(4)常丐食诵《诗》7.翻译下面的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8.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异同?相同:不同:(十三)核舟记(魏学洢)\n(2014·钦州;2012·贺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诎诎右臂支船衡左手椅一衡木有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词类活用峨冠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古今异义居佛印居右曾曾不盈寸虚词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者中轩敞者为舱居右者椎髻仰面以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盖大苏泛赤壁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课文在线】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n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怪的)/长约八分有奇(零数)B.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中轩敞者为舱(作为)D.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其人视端容寂(端正)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从本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十四)口技(林嗣环)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坐满坐寂然古今异义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稍稍稍正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股两股战战走几欲先走虽虽人有百手一词多义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绝以为妙绝\n群响毕绝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词类活用名名其一处宴会宾客大宴虚词于于厅事之东北角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者京中有善口技者其其夫呓语不能名其一处也之拍而呜之力拉崩倒之声【课文在线】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3)施八尺屏(4)其夫呓语(5)既而儿醒(6)众妙毕备(7)宾客意少舒(8)几欲先走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于”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n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4.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有什么作用?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十五)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010·钦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支四支僵劲不能动被同舍生皆被绮绣辨与之论辨古今异义走走送之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左右余立侍左右汤媵人持汤沃灌再日再食一词多义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色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慕益慕圣贤之道略无慕艳意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n词类活用腰腰白玉之环虚词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弗之怠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则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课文在线】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③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敢稍逾约(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未尝稍降辞色(5)援疑质理(6)俟其欣悦(7)以衾拥覆(8)烨然若神人\n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日星隐曜B.色愈恭,礼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命于危难之间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录毕,走送之C.益慕圣贤之道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2015·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①段【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色愈恭,礼愈至/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D.益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益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蒙乃始就学8.翻译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蒙辞以军中多务。\n9.【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九年级上册(十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畔亲戚畔之词类活用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今异义池池非不深也去委而去之委委而去之亲戚亲戚畔之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虚词之三里之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课文在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七里之郭()(2)多助之至()(3)池非不深也()(4)天下顺之()\n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B.选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据事论理,论证严密,层次清楚。C.选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D.选文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极具说服力、感召力。(十七)陈涉世家(司马迁)(2013·钦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適发闾左適戍渔阳以固以怪之矣唱为天下唱被将军身被坚执锐词类活用笞尉果笞广苦天下苦秦久矣指、目皆指目陈胜篝夜篝火罾置人所罾鱼腹中丹乃丹书忿恚忿恚尉古今异义往往卒中往往语十六七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词多义次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会会天大雨\n与皆来会计事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数广故数言欲亡卒数万人道道不通伐无道等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辱之召令徒属陈守令皆不在应佣者笑而应曰宜多应者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乃行卜行收兵虚词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二世杀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为为屯长为天下唱士卒多为用者为坛而盟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胜乃立为王以扶苏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祭以尉首蕲以东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或以为死【课文在线】\n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怅恨久之()(2)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4)卒中往往语()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陈胜、吴广借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会天大雨/会宾客大宴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丹书帛曰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陈胜在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D.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n(2015·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①②段【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5.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不知有汉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6.翻译句子。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7.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D.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十八)桃花源记(陶渊明)(2010·柳州;2010·贺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要便要还家古今异义无论无论魏晋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交通阡陌交通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n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词类活用异渔人甚异之虚词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闻之,欣然规往处处志之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与遂与外人间隔然屋舍俨然【课文在线】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缘溪行(2)芳草鲜美(3)落英缤纷(4)仿佛若有光(5)屋舍俨然(6)阡陌交通(7)悉如外人(8)不足为外人道也(9)便扶向路(10)诣太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夹岸数百步/夹岸高山B.渔人甚异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复前行,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心旷神怡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n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晰,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2014·德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无论魏晋(3)甘其食(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7.翻译下列句子。(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8.【甲】【乙】两段文字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十九)与朱元思书(吴均)(2009·柳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n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转千转不穷古今异义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经纶经纶世务者戾鸢飞戾天者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词类活用东西任意东西奔猛浪若奔轩邈互相轩邈【课文在线】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负势竞上(4)横柯上蔽2.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n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2015·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薜萝,植物名。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3)蝉吟鹤唳(4)岂徒语哉6.翻译下面的句子。(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二十)捕蛇者说(柳宗元)(2013·贺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病则久已病矣齿以尽吾齿涕汪然出涕一词多义若貎若甚戚者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已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n悲余悲之余闻而愈悲毒若毒之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呼嘘毒疠赋岁赋其二复若赋食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虚词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故为之说【课文在线】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黑质而白章()(2)腊之以为饵()(3)当其租入()(4)今吾嗣为之十二年()(5)几死者数矣()(6)余将告于莅事者()(7)乡邻之生日蹙()(8)犯寒暑()(9)隳突乎南北()(10)曩与吾祖居者()2.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亲戚畔之B.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吾恂恂而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向吾不为斯役/缚者曷为者也3.翻译句子。(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n(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二十一)岳阳楼记(范仲淹)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具百废具兴古今异义气象气象万千制增其旧制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国则有去国怀乡一词多义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南极潇湘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或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空浊浪排空长烟一空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一一碧万顷长烟一空\n在洞庭一湖词类活用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虚词乃乃重修岳阳楼而而或长烟一空之属予作文以记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然则何时而乐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课文在线】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予观夫巴陵胜状(2)朝晖夕阴(3)然则北通巫峡(4)迁客骚人(5)连月不开(6)至若春和景明(7)宠辱偕忘(8)把酒临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n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2015·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烟一空(全)B.浊浪排空(天空)C.太守谓谁(称谓)D.我欲乘风归去(回到天上去)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相与步于中庭A.其一犬坐于前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万钟于我何加焉D.皆以美于徐公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9.【甲】【乙】文都有自然景物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者有何不同之处?\n(二十二)醉翁亭记(欧阳修)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一词多义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乐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①其乐②也词类活用山山行六七里翼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前杂然而前陈者虚词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而年又最高泉香而酒洌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课文在线】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饮少辄醉\n(4)醉翁之意不在酒(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云归而岩穴暝(7)野芳发而幽香(8)伛偻提携(9)弈者胜(10)觥筹交错(11)树林阴翳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环而攻之而不胜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醒能述以文者/徒以有先生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2015·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③④段【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①者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注释】①共:共同(享受)。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杂然而前陈者(2)宴酣之乐(3)有风飒然而至者(4)庶人安得共之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玉之言,盖有讽焉。7.【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n九年级下册(二十三)曹刿论战(《左传》)(2009·钦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徧小惠未徧古今异义鄙肉食者鄙牺牲牺牲玉帛狱小大之狱可以可以一战再再而衰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故逐之虚词其其乡人曰吾视其辙乱以可以一战必以信必以分人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课文在线】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齐师伐我(2)弗敢专也(3)遂逐齐师(4)望其旗靡\n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衣食所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小惠未徧/大王加惠D.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醉翁亭记》)B.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D.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2015·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神弗福也(2)彼竭我盈(3)明帝问何以致泣(4)元帝异之\n7.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9.【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乙】表现了明帝的。(二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014·柳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明日明日徐公来地方今齐地方千里谤谤讥于市朝私臣之妻私臣一词多义朝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受下赏令初下词类活用面面刺寡人之过闻闻寡人之耳者蔽王之蔽甚矣虚词之齐国之美丽者也\n吾妻之美我者/王之蔽甚矣孰视之暮寝而思之能面刺寡人之过数月之后燕、赵、韩、魏闻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而而形貌昳丽暮寝而思之与客从外来,与坐谈【课文在线】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而形貌昳丽(2)徐公何能及君也(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王之蔽甚矣(5)乃下令(6)能面刺寡人之过(7)时时而间进(8)期年之后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入朝见威土/才美不外见(《马说》)B.皆以美于徐公/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C.受上赏/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D.闻寡人之耳者/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n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其真无马邪C.燕、赵、韩、魏闻之/何陋之有D.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5.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廷门庭若市。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6.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014·齐齐哈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见【课文在线】第③段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以光先帝遗德(2)闻寡人之耳者8.翻译下列语句。(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9.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二十五)鱼我所欲也(《孟子》)\n(2011·柳州、钦州、贺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辟故患有所不辟辩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乡为身死而不受古今异义可以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一词多义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虚词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得之则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为今为①宫室之美为②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课文在线】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n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3)贤者能勿丧耳(4)蹴尔而与之2.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之B.蹴尔而与之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C.纵使路途再漫长,屈原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D.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二十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012·柳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曾曾益其所不能衡衡于虑拂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今异义所以所以动心忍性一词多义发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拂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词类活用过人恒过苦必先苦其心志\n劳劳其筋骨饿饿其体肤空乏空乏其身动、忍所以动心忍性虚词于征于色/发于声/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而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则出则无敌国外患然人恒过然后能改【课文在线】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行拂乱其所为()(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B.人恒过/国恒亡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nB.第②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5.(2015·预测)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014·东营)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①段【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选自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必先苦其心志(2)辄使猱爬搔之7.翻译下面的语句。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8.【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9.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二十七)愚公移山(《列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反始一反焉惠甚矣,汝之不惠亡河曲智叟亡以应词类活用面面山而居虚词且年且九十\n且焉置土石其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焉且焉置土石始反一焉而面山而居聚室而谋之跳往助之以君之力【课文在线】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达于汉阴()(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寒暑易节()(4)以残年余力()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5.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n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文章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二十八)出师表(诸葛亮)(2012·钦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感激由是感激涕临表涕零布衣臣本布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行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效恐托付不效\n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益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虚词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咨臣以当世之事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于还于旧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苟全性命于乱世【课文在线】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n(1)中道崩殂(2)恢弘志士之气(3)引喻失义(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悉以咨之(6)不求闻达于诸侯(7)遂许先帝以驱驰(8)责攸之、祎、允等之慢(9)以彰其咎2.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临崩寄臣以大事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为苟得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2014·河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①②③④⑤段【乙】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选拔以遗陛下B.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nC.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附录9重点虚词及例句集录虚词用法意义例句1.之①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们)、它(们)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②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件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③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④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爱莲说》)⑥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⑦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公将鼓之(《曹刿论战》)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⑧动词。到、往、到……去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其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②他、它(不能加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n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的”)死也(《陈涉世家》)③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我的、我(自己)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幼时记趣》)④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不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马说》)3.而①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②连词,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④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或不译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⑤连词,表修饰。“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4.以①介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介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n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把、拿、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④连词,表示目的。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⑤连词,表示结果。以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⑥连词,表承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⑦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5.于①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在、从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向、对、给、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介词,用在被动句中被受制于人④介词,表示比较比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⑤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乃①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才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②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于是,就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③副词,表示出人意料。竟、竟然,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④动词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⑤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7.虽①连词,表假设。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n②连词,表转折。虽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8.为①动词,表判断。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②动词,表动作行为。做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④介词,表示被动。(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⑥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9.者①结构助词。……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作亭者谁(《醉翁亭记》)②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无实义,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10.且①副词,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将,将要,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表示行为的状态。姑且、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③连词,表递进。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④连词,表让步。尚且、还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⑤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和、而且、并且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11.则①连词,表承接。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②连词,表假设。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假使、如果;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③连词,表转折。却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④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12.乎①表疑问语气。吗、呢\n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②表测度语气。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③用于感叹句。啊、呀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④介词。对(于),在,在……上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13.然①代词,做对答词这样、如此;对,是的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②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语气助词,用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④语气助词,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好像……似的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14.与①连词。同,和,跟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②介词。跟,和,及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③语气助词。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一)幼时记趣词汇积累“强”同“僵”,僵硬“邱”同“丘”,土山名词作动词,鞭打看景象感受、想象精神、注意力时候经常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夏蚊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用介词,把因为被精题演练1.D2.B3.(1)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2)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是)是鹤了。\n4.C5.示例: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象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二)三峡词汇积累“阙”同“缺”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古义:的确,实在今义:美好隔绝消失在如果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虽:即使以:如助词,的代词,这精题演练1.(1)完全没有(2)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3)上(4)逆流而上(5)快(6)极高的山峰(7)急流冲荡(8)连续2.B3.D4.(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日月。(2)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5.D比较阅读6.C7.(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8.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或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乙】文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三)《论语》八则词汇积累“说”同“悦”,愉悦,高兴“女”同“汝”,你古义:虚指多次,虚数今义:实指三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了解知道聪明,智慧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是做其中精题演练1.(1)恼恨、怨恨(2)道德上有修养的人(3)迷惑而无所得(4)精神疲倦而无所得(5)记(6)满足(7)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8)提出类推2.B3.(1)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4.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提醒人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知识,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和虚荣。(四)狼词汇积累“止”同“只”名词作动词,打洞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古义:离开今义:到……去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攻击敌人前面名词作动词,上前心想,打算神情、态度代狼代麦场代柴草堆代柴草堆代屠户代狼用来,表目的拿代狼代狼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n凑足音节,无实义助词,的精题演练1.A2.A3.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4.D比较阅读5.B6.(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7.D8.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展现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五)赵普词汇积累今义:常指不干净,比喻人品质恶劣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古义:脸色今义:颜色古义:第二天今义:泛指明天代指《论语》代指奏折把拿担任作为才精题演练1.(1)熟悉(2)打开(3)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4)等到(5)终于2.B3.(1)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来读一整天。(2)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拾起来拿回去。4.示例:赵普恪尽职守,为国家延揽人才,不以太祖好恶为准,可以看出赵普的大公无私。太祖不用,赵普仍以天下事为己任,复奏,可以看出赵普的坚毅果敢。太祖开始不理解,最后明白了他的心意,可以看出太祖能够知错就改,也可以看出太祖欣赏他的为人品格。(六)黔之驴词汇积累古义:渐渐今义:稍微古义: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今义:相互把……当作认为因而于是名词作状语,用船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形容词作动词,接近助词,的代驴代这件事……的样子然而……的人却才精题演练1.(1)偷看(2)逃走(3)特殊,特别(4)态度亲近而不庄重(5)逐渐(6)怒吼2.(1)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2)老虎因而高兴,盘算这件事,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3.虎见之——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C(七)爱莲说词汇积累古义:树立今义:种植古义:当然今义:合适清水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新、清香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在远处名词作动词,生蔓;长枝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表转折,却精题演练1.(1)多(2)沾染污秽(3)洗涤美丽而不庄重(4)亲近而不庄重\n2.D3.C4.(1)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2)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5.D比较阅读6.(1)长枝节,生出枝节(2)少(3)停止(4)适宜,适合7.C8.(1)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2)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9.【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八)晏子使楚词汇积累“曷”同“何”,什么“熙”同“嬉”,开玩笑古义:犯罪今义:坐下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实际上古义:近旁的人,近侍今义:表约数或方位古义:辱今义:疾病出使让,令代指晏子代指橘代晏使楚这件事的代指晏子代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件事的精题演练1.(1)熟悉(2)将要(3)于(4)偷窃(5)本来(6)只2.(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3.D4.示例: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九)小石潭记词汇积累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古义:停留今义:住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的用法“来”今义:允许、准许大约,表示估计数目可以,能够介词,自、由跟随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游动游览玉环环绕意动用法,感到快乐形容词作动词,取乐名词作状语,向西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名词作状语,向西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介词,因为连词,可不译介词,用,把于是,就精题演练1.(1)清澈(2)水中高地小岛(3)愣住的样子(4)忽然2.C3.(1)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4.D5.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比较阅读6.(1)像狗的牙齿(2)景象,景观7.(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8.【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n(十)记承天寺夜游词汇积累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于是终于寻找不久空旷澄澈空荡荡在连词,和精题演练1.(1)想要(2)高兴的样子2.(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3.贬谪的悲情,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的情感。作者的闲情缘于宽阔的胸襟和旷达的情怀。作者被贬后,在官场那颗破损的心灵得以恢复,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4.C比较阅读5.(1)于是,就(2)一同,共同(3)缘故,原因6.(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为什么在这里?7.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十一)马说词汇积累“见”同“现”,显现“材”同“才”,才能“食”同“饲”,喂养“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古义:同样今义:等候;表示复数或列举才能,能力能够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驱使名词,马鞭吃通“饲”,喂养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它,代指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代词,代“千里马”代词,代“千里马的”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大概,可能,表推测凭借按照尚且,况且精题演练1.C2.B3.(1)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它日行千里的卓越才能就表现不出来。(2)况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都达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4.D比较阅读5.(1)只是(2)同“饲”,喂养(3)吃(4)等到6.(1)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2)才开始扬起鬃毛嘶叫,振奋迅疾显示出骏马的英姿。7.示例: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十二)陋室铭词汇积累古义: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上面形容词作动词,变绿名词作动词,出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那么,就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精题演练1.(1)灵验,神奇(2)这(3)只(4)博学的人(5)没什么学问的人(6)弹奏\n2.B3.B4.(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5.C比较阅读6.(1)品德高尚(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3)以……为患,为……而担忧(4)像乞丐一样7.(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2)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穿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8.安贫乐道。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十三)核舟记词汇积累“诎”同“屈”,弯曲“衡”同“横”“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长长的胡须古义:在今义:居住古义:还,尚且今义:曾经雕刻是……的部分……的人用甚至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转折,但是大概原来精题演练1.B2.(1)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2)那个人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3.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4.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十四)口技词汇积累“坐”同“座”,座位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古义:渐渐今义:稍微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当中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古义:连词,表假设,即使今义:连词,表转折,虽然指头指出,指明名词作动词,喂奶乳头极停止,消失美妙,奇妙妙处名词作动词,说出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在在……的人代词,她(的)其中代词,指小孩儿助词,的精题演练1.(1)善于,擅长(2)适逢,正赶上(3)设置,安放(4)说梦话(5)不久,紧接着(6)全、都(7)稍微伸展、松弛(8)几乎,差点儿2.C3.(1)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观,微微发笑,默默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4.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都紧紧扣住“善”字展开。5.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埋下伏笔。6.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宾客的反应,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艺术魅力。(十五)送东阳马生序词汇积累“支”同“肢”,肢体“被”同“披”,穿“辨”同“辩”古义:跑\n今义:行走,走路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古义:身边今义:大约古义:热水今义:指汤水古义:两次今义:又周到,形容词到,动词脸色表情仰慕羡慕向跟从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连词,来用把因为连词,表修饰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抄书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承接副词,就,便连词,却精题演练1.(1)超过(2)因此(3)问(4)言语和脸色(5)引,提出(6)等待(7)被子(8)光彩耀眼的样子2.C3.B4.(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心。(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自己吃的穿的不如人。5.B比较阅读6.B7.D8.(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2)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推托。9.相同之处:孙权和宋濂在劝勉后辈读书时,都是现身说法,以个人读书经历来勉励后辈。启发: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十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词汇积累“畔”同“叛”,背叛名词作动词,限制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古义:离开今义:到……去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有利条件锋利助词,的到代词,指得道者精题演练1.(1)外城(2)极点(3)护城河(4)归顺,服从2.C3.(1)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他。(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D(十七)陈涉世家词汇积累“適”同“谪”,贬谪“以”同“已”,已经“唱”同“倡”,倡导“被”同“披”,穿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用眼睛看名词作动词,用笼子罩名词作动词,用网捕名词作状语,用丹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古义:到处今义:经常古义:十个里面占六七个今义:十六或十七古义:暗中今义:间隙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适逢,恰巧遇到集会带领,率领将领写丝绸条副词,屡次数词,几名词,道路名词,道义副词,相同,一样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名词,缘故、原因副词,故意、特意动词,派、派遣动词,让、使动词,号令名词,县令动词,答应、回答动词,响应读háng,名词,行列、队伍读xíng,动词,往、去读xíng,动词,行军正确,对转折连词,然而动词,到,去凑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扶苏结构助词,的担任向被修筑表判断,是于是,就因为用、拿、把表时间、方位的界限连词,来认为精题演练\n1.(1)失望(2)队伍(3)暗中(4)到处2.B3.(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如今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一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C比较阅读5.D6.(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7.C(十八)桃花源记词汇积累“要”同“邀”,邀请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名词作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助词,的代词,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代词,他们的问题代词,这件事语气助词,不译动词,作为介词,对,向同,跟,和……的样子精题演练1.(1)沿着,顺着(2)鲜艳美丽(3)繁多的样子(4)好像(5)整齐的样子(6)田间小路(7)全,都(8)说(9)沿着(10)晋谒,拜见2.B3.A4.(1)(里面)土地平坦广阔,房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5.C比较阅读6.(1)类(2)更不必说(3)认为……甘美(4)陈列,放置7.(1)剩下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都拿出美酒食物(招待他)。(2)即使有车船(一类的交通工具),没有需要乘坐的时候(人、情况)。8.安定和平;丰衣足食;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与世隔绝。(十九)与朱元思书词汇积累“转”同“啭”,蝉鸣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古义:办理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古义:至今义:罪恶极点断,停止名词作动词,向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动词,比高远精题演练1.(1)全,都(2)顺、随(3)依仗、凭借(4)树枝2.C3.(1)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2)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看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D比较阅读5.(1)比高远(2)返回(3)叫(4)难道6.(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n(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具备。7.【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二十)捕蛇者说词汇积累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疾病古义:年龄今义:牙齿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动词,好像,像代词,你代词,你的动词,治愈副词,已经为……感到悲伤悲伤动词,怨恨,痛恨名词,毒害形容词,有毒的动词,征收名词,赋税动词,喂养动词,吃动词,制成动词,做介词,为了精题演练1.(1)花纹(2)把蛇晾干(3)抵(4)继承(5)多次(6)治理(7)困窘,窘迫(8)冒(9)骚扰(10)以前2.D3.(1)(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呢?(2)谁知道搜刮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4.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搜刮百姓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5.C(二十一)岳阳楼记词汇积累“属”同“嘱”,嘱托“具”同“俱”,全,皆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古义:写文章今义:写作练习古义:国都今义:国家看景象直到穷尽,尽头表示程度深或许有时天空消散顺利通向和乐和煦一片全全部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于是,就连词,不译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连词,来介词,因为那么就,就是精题演练1.(1)胜景,好景色(2)日光(3)(既然)这样,那么……(4)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5)放晴(6)日光(7)一起(8)持、执2.D3.B4.(1)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2)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5.C比较阅读6.C7.A8.(1)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是快乐极了。(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9.两文写景都是借景抒情。不同之处:【甲】文表现出作者“悲”和“喜”的两种不同感受。【乙】文表现作者在政治漩涡中痛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念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二十二)醉翁亭记词汇积累\n靠近到,靠近乐趣快乐乐①: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所乐的事情。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在前面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精题演练1.(1)环绕(2)茂盛的样子(3)就(4)情趣(5)领会(6)昏暗(7)香花(8)腰背弯曲(9)下棋(10)酒杯(11)遮盖2.C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4.C比较阅读5.(1)摆放(2)尽兴地喝酒(3)到(来)(4)怎么6.(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7.【甲】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二十三)曹刿论战词汇积累“徧”同“遍”,遍及古义:鄙陋,指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原因,缘故所以代词,指曹刿的代词,指齐军凭借按照把助词,的代词,代曹刿精题演练1.(1)军队(2)独占(3)就,于是(4)倒下2.C3.A4.(1)位高权显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5.A比较阅读6.(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7.C8.(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9.语言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二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词汇积累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古义:偏爱今义:自私朝见朝廷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朝堂,官府的大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漂亮,好看谁,哪一个仔细上等呈上,进献下等颁布,下达名词作状语,当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形容词作动词,受蒙蔽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徐公代指这件事的凑足音节,无实义代词,指上面这件事向在比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介词,跟,和\n精题演练1.(1)光艳美丽(2)比得上(3)确实,的确(4)厉害,严重(5)于是,就(6)当面指责(7)间或,偶然(8)满一年2.C3.A4.(1)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5.B6.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还可以从“三问”“三思”“三赏”等角度回答。)比较阅读7.(1)发扬光大(2)使……听到8.(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2)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9.要点: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邹忌采用讽喻的方法。启示: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是他人能够愉快的接受。(二十五)鱼我所欲也词汇积累“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得”同“德”,恩惠,感激“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所以因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比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羞恶的本心代词,指一箪食一豆羹代词,指行道之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代词,指接受俸禄的行为代词,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那么就连词,表假设,如果为①:为了;为②:做采用精题演练1.(1)严重,重要(2)祸患,灾难(3)丧失(4)用脚踢,践踏2.D3.D4.(1)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2)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5.A(二十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词汇积累“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被起用发出违背同“弼”,辅佐名词作动词,犯错误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动用法,使……挨饿使动用法,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介词,在,从介词,给介词,由于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如果这样精题演练1.(1)起,指被任用(2)被选拔(3)责任,使命(4)扰乱(5)奋起,指有所作为(6)表现2.B\n3.(1)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2)(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时时有灭亡的危险。4.B5.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比较阅读6.(1)使……痛苦(2)就7.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8.【甲】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9.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二十七)愚公移山词汇积累“反”同“返”,返回“惠”同“慧”,聪明“亡”同“无”,没有名词作状语,面向着副词,将近连词,况且加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哪里语气助词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代词,他助词,的精题演练1.(1)水的南岸(2)削减(3)交换(4)凭借2.D3.C4.(1)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5.C6.示例: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二十八)出师表词汇积累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现指品质低劣、下流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古义:感动奋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动词,遗留动词,给予动词,判定动词,谈论,议论动词,做,执行名词,品德,品行名词,行列,这里指军队能够能干,有才能名词,任命名词,责任,职责副词,将要动词,面对奏效,有效果效力的机会,任务好处增加……的原因用来……的介词,把,拿因为连词,来以致因此到对在精题演练1.(1)古代皇帝的死(2)发扬,扩大(3)适宜,恰当(4)治理(5)询问(6)扬名,显达(7)奔走效劳(8)怠慢,疏忽(9)表明,显扬2.B3.A4.(1)(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气节。(2)皇宫中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5.B\n比较阅读6.D7.(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8.诸葛亮:直言进谏。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