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81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第一节实词一、文言实词常见现象举例(一)一词多义朝令夕改■改朝换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二)古今界义保持不变:牛马羊上下人手HM完全不同的:牺牲、烈士、绝境、竟死等词义扩大:1.色A:今:2.病古:今:词义缩小:1.臭古:今:2.金古:今:诃义转移:1•涕古:今:2.走古:今:(三)通假字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或师焉,或不焉■3.甚矣,汝Z不惠■(四)偏义复词人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此诚危急存亡Z秋也••二、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以下儿种方法共同组成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一•个团队,多种方法灵活应用,沉着应对课外实词。(一)语言结构推断法\n古人行文讲究对称,处于対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和近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由熟悉的诃语推断陌生的词语。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追亡逐北••(-)语法分析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并结合当时语境来判断实词的意义。句子的构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现代汉语句了成分划分练习1.英刃的汽车人迅速重返蓝色地球。2•—阵微风吹散了天边的浮云。文言文实词判断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烟波微茫信难求■(三)语境判断法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友人惭,下车引Z。■(四)知识的迁移此种方法必须建立在一点的积累之上,主要源于课内文章、常见成语与平时练习时的积累。暴秦之欲无厌贪得无厌(五)什么情况下考虑通假字实诃的本义和其他引中义都将不同,可根据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原则考虑通假字情况。(六)万能公式——代入检验法代入原文,看上下文意思是否通顺。三、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一)一般活用现彖名词O动词O形容词1•驴不胜怒,蹄Z\n1.其一犬坐于前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二)使动用法:表示谓语动词使宾语怎么样,常译为使……怎样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1.春风乂绿江南岸(三)把宾语当做什么,常译为以……为,把……当做稍稍宾客其父(四)为动用法:谓语动词不总接支配宾语,而是为宾语实行某一动作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例一】《世说新语》三则谢太傅寒雪口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口:“白雪纷纷何所似?”兄了胡儿曰:“撒盐空屮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人笑乐。即公人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王戌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Z,答F1:“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Z,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著襦,寻作复裤。”儿云:“已足,不须复裤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屮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d)A.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B.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C.母问其也故:原因D.母英昱之异:惊异2.下列句中加点的“Z”与例旬中的“Z”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母殷夫人口成ZA.子将安之(你想要到哪里去)B.闻之于宋君C.得一人之使D.西蜀之去南海2.卜•列是对三则故事屮的主人公的评价,其小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c)A.想象贴切B.善于推理C.聪明伶俐D.富有孝心【例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貝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巧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文中的加点的词语。(2分)\n(1)晓雾将消散(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1.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特。2.(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并且都有扣紧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也都有议论性的点睛之笔。(6分)(2分)[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Z美”。(4分)[卬]描写动景的句了是[乙]描写刀景的句子是(均用原文回答)(2)(2分)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境不同。\n[甲]文作者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乙]文作者苏轼是受贬的“闲”人.(均摘文中的一个字)(3)[乙]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他被贬后还能欣赏到美好的月景,并自我排逍、解嘲。对于作者这样的做法和心境,你怎样看待?请结合实际谈谈。(3分)【例三】(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岖,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屮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II光下澈,影布石上,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口J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A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Z乐,而不知人Z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Z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醉•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导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卜面加点的词。(3分)②心乐之(认为快乐))o(3分)①从小丘匹行百二十步(向西、往西)③潭中鱼可百逬头(大约)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血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血山不加增以塞忠谏Z路也荘真无马邪宋N地方千里B.以其境过清C.荃岸势犬牙差互D.乃记Z而去1.翻译句子。(6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2)醉能同具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人家一起享受快乐,洒醒了能用文章记叙的人,是太守。2.两段多次出现“乐”,联系文段分析比较,柳宗元的“乐”与欧阳修的“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界同?(3分)理下。苦—10后賢也遭枪排景来”和乐乐姓之“百山<明借,清••快政司的’人治个他士需臺小达到表曰隹文文甲乙同}不分第二节虚词一、而(一)用作连词。L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鳞Z穴无可寄者。(《劝学》)1.君了博学而参省乎己。(《劝学》)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3.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n1.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2.余亦悔其随ZlfU不得极夫游Z乐也。(《游褒禅山记》)&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二、以(一)介词秋以为期以京郊见以次俱进以德服人以一当十是以见放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1.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1.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口的或结果。可译“而”“來”“用来”“以致”等。为秦人积威Z所劫,H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①固以怪Z矣。②日以尽矣。2.通“己”,止。①无以,则王乎?\n三、【于】君信于校长,吾欲结于君,设宴于KFC。曰:小强壮于吾,恒欺吾于体,请诉于校长。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介词。1.在,从,至IJ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2.“在……方而”“从……屮”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Z战》)5.被。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与,跟,同。①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7.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1!(一)代词。(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Z间。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火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Z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Z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Z不知,惑Z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Z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川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三)动词,到……去。①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Z,□:“牛何Z?”(《齐桓晋文Z事》)五、其(一)用作代词。(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①为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Z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Z乎?(《游褒禅山记》)(三)用作连词。\n六、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嵋(xido)函为宫。(《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刎颈z交。(《廉颇蔺相如列传》)2.以为,认为。两小儿笑口:“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二)介词。为其來也为情所因为思伊夜不能寐愿为其效犬马Z劳不足为外人道也(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Z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zhuanyu»)【例四】【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宗,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冇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Z乱耳,无案牍Z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來,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町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Z隐逸者也;牡丹,花Z富贵者也;莲。花Z君了者也。噫!菊Z爱,陶后鲜冇闻。莲Z爱,同予者何人?牡丹Z爱,宜乎众矣。1.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犬下色公。在人道施行的时候,大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是B无案牍之劳形主谓闻N,欣然规往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童多一-点占康乐以來,未复有能与其童者。口从南朝的谢灵运以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D濯清涟血不妖可远观尬不可亵玩焉2.对句子大意理解不疋确的是(c)。(2分)A.斯是阴室,惟吾徳馨:这是简丽•的屋了,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徳好,就不感到简陋了。B.牡丹Z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辭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冇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冇杨了云的亭了。3.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甲文中举诸葛庐、了云亭的例了,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nA.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总括莲花的品格,再分别从儿个方面赞扬了莲花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正肓不苟、豁达人度、美名远扬等美好品质。B.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连之爱”,层层深入地写來,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彖,文虽短而意蕴无穷。C.甲文通过对所居房屋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综合练习】1.[甲]人道之行也,大卜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具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英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口《礼记.礼运》)(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彖(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小不肖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來,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八八)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III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具屮往來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将,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1•下列划线字解样有课的一项是(c)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男有血,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C、盗窃乱喊而不作(小偷)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2.下列各组句了屮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讲信修睦崇尚和睦B、是故谋闭而不塁C、天下为公D、莲,花之君子者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Z水波不塁不必为己能以径寸之木3.把阅读屮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分)(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分)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III间小路交错相通,错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Z,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固国不以山溪Z险,威天下不以兵革Z利。Z。多助Z至,天下顺Z。以天下Z所顺,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Z至,亲戚畔攻亲戚Z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二章》【乙】《传》称帅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n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导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录口《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弓|<襄阳记〉》【注禅】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了、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以天卞之所顺以:凭借(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克:战胜、取胜2.下列句屮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天时不如地利使其性行不随禄迥以堕B.三里Z城,七里N郭吾,楚国z小子也c.环而攻Z血不胜血早丧所天D.生,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3.将下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域民不以封疆Z界,固国不以山溪Z险,威天下不以兵革Z利。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和”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犬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5.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乙文则是告诫子孙不耍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甲】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IH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Z。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彖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Z心,或异二者Z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Z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FI“先天下之忧而忧,后犬卜•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Z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英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绯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涣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绑(jid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1•请解释下列句了屮加点的词。(2分)(1)前人Z述备矣的(2)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轻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和同的一•项是(d)(2分)\nA.不以物喜以养群从之贫者B.属予作文以记之至今奉公之法•A.百废俱兴荒废了的事情不敢废弛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英上择族人氏而贤者一人主甚出纳1.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2.《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Z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Z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2分)1.东坡在玉堂(注:翰林院的代称)口,有幕丄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F1“柳郎屮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人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转引自《词话丛编》)用竖线为下面文字断句。(3分)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2.【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白笔录,计FI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1几既加冠,益慕圣贤Z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Z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徳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乂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人姓文不识,家富多帖,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帖遍读Z。”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①走送Z跑②礼愈至周到③邻居有烛而不盪gi到④遂成大学大学问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衡乃穿壁引英光,以书映光而读Z。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来引邻屈家的光亮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4分)甲文:凭借诚信借书苦读/恭敬请教侍奉老乙艾:匡衡凿壁读书/不求报酬借书4.「卩、乙两文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说说取得成功的原因冇哪些?(3分)勤奋刻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