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12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资料(二)《口技》林嗣环(清)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会(适逢,正赶上)宾客大宴(举行宴会),于厅事之东北角,施(设置,安放)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张桌子)、一椅、一扇、一抚尺|佃已。众宾团坐(绕而坐)。少顷(一会儿),但(只)闻(听见)屏障屮抚尺-下,满坐(通“座”)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jiao®)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吃语(说梦话)。既而(不久,紧接着)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抚摸,安慰)儿乳(喂奶),儿含乳(乳头)啼,妇拍而呜(发出呜呜的声音)之。又一大儿醒,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不止。当是时(正当这个时候),妇手扌n儿声,口屮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呵斥)大儿声,一时(同时)齐发,众妙(妙处,好处)毕(全,都)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微笑,默叹,以为妙(好)绝(极儿未几(不久),夫舸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冇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翻到倾斜),妇梦屮咳嗽。宾客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正坐。忽(突然)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一会儿,不久)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其中)间(jian夹杂)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T齐作(作响);又夹百千求救声,曳(y§拉)屋许许(hdhti拟声词)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冇。虽(即使)人冇百手,手冇百指(手指),不能指(指出,指明)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于\n是(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几乎)欲先走(跑)。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消失)。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在括号里解释加黑的词语。二翻译下列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2、_时齐发,众妙毕备。同时响起,各种妙处都具备。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廿,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5、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应有尽有)7、虽人冇百手,手冇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冇百口,口冇百舌,不能名其一处\n也。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个地方来啊。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骨,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9、忽然抚尺_下,群响毕绝。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三,填空1、木文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2、统领全文的关键字是“_善_”,作者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厘描写来体现的。四、简答题1、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儿个场景?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或者说: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三个阶段)2、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3、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n休现了观众急切而向往的心情。5、笫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6、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咅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犬吠以动写静,烘托深夜寂静的气氛。欠伸、呀语声音微大啼、呜之、絮絮不止一说明四口由睡到醒,秩序渐进。拍儿、呜啼、初醒声一时齐发,用短促排比句式,急促的语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高潮。7、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8、“满坐宾客无不仲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9、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10、课文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1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也具有侧面烘托的作用,衬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渴(感到口渴),欲得\n饥饮于(到)河(黄河)、渭(渭水);河、渭不足,北(向北)饮大泽(大湖)。未至,道渴而死。弃(遗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昔者(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做,当)帝,怒而触(碰、撞)不周之山,天柱折(折断),地维(绳子)绝(断)。天倾西北,故(所以)F1月星辰移焉C于此”,向这里);地不满(塌陷)东南,故水潦(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归(聚集)焉。一、在括号里解释加黑的词语。二、翻译两则短文。K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失败了,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向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n以江湖流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三、简答题。1、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征服自然意志坚定、决心很大;也比喻不自量力。2、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4、从《夸父逐F1》这个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这个神话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5、“怒而触不周之山”屮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6、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耍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休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屮结尾的两句话?\n《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8、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屮肉尽,止(通“只”)冇剩骨。途屮两狼,缀(紧跟)行其远。屠惧(害怕),投以(把)骨。一狼得骨止(停下),一狼仍从(复(再)投Z,后狼(后得到骨头的狼)止而前狼(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至。骨已尽(完)矣。而两狼之(助词,无意义)并(一起)驱(追赶)如故(旧,原来)。屠大(十分,非常)窘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顾(指往旁边看)野冇麦场,场主积薪(堆积柴草)其中,苫蔽(覆盖,遮蔽)成丘。屠乃(于是,就)奔倚(倚靠)其下,弛(卸下)担持刀。狼不敢前(上前),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少时(一会儿),一狼径(径直)去(离开),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无意义),目似瞑(闭眼),意(神情)暇(空闲)甚。屠暴(突\n然)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杀死)之。方(正)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打洞)其中,意(意图,想)将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钻洞)入以攻(进攻,攻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通“只”)露尻(屁股)尾。屠自后断其股(大腿,后腿),亦毙之。乃(才)悟(明白)前狼假寐(睡觉),盖(原来)以诱(诱惑)敌(敌方)。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一会儿)之两毙,禽兽之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能有几何)哉?止(通“只”)增笑(笑料)耳(罢了)。一、在括号里解释加黑的词语。二、翻译下列句子。1.途屮两狼,缀行甚远。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2.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乂至。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屠刀。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Z。\n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钻洞进去来从背后攻击屠户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10.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尔。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三、填空。1、木文作者蒲松龄,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神奇怪异”的意思。2、本文写了屠夫从遇狼、惧狼、—御狼到毙狼一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的木质,细致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和勇敢°启发了我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三、简答题.1、文章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屮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黠”?从“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狼的“黠2、在与狼的较量屮,“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投以骨”:骨已尽矣”仍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屠户靠自己的勇敢果断拯救了自己。\n3、结合文屮描写屠夫和狼的语句分析两者的特点:屠夫:作者刻画的屠夫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面对狼的狡诈和凶残,屠夫开始有些害怕,但当屠夫清醒认识到狼的本性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果断、勇敢进行自卫。趁狼不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屠夫的勇敢。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狼的贪婪、凶残和狡猾。“两狼的之并驱如故”将狼的贪得无厌和凶狠无比表露无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佯去,一狼假寐,妄图以此来诱骗屠夫,以达到前后夹击的目的,其奸诈.狡猾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対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5、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尾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题。既是对狼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残,狡诈阴险,但在智慧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