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第六单元练习 34页

  • 138.03 KB
  • 2022-08-27 发布

文言文第六单元练习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曹刿论战》试题(一)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公将鼓()之”6、齐师败绩。()公将驰之()7、”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何以战?”: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4\n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二)【甲】《曹刿论战》第一段【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注]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p60)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B.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同“遍”,遍及)34\n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D.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鄙/啊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句子。(2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11.【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答:1234\n.【甲】【乙】两个文段,反映出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2分)1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2分)答:(三)【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选自《为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3蜀之鄙有二僧()(4)贫者语于富者曰()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译文:(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2分)译文:34\n20.【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乙】文中富者先后说了两次相同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同,第一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第二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4分)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答:(2)【乙】文中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一、解释划线的词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窥()镜,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4\n6、旦日()7、孰()视之8、又弗如远甚()。9、吾妻之美()我者。10、私()我也。11、今齐地方()千里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13、时时而间进。()14、期年之后()15、虽()欲言,无可进者。二、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译文: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译文:4、皆以美于徐公。译文: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译文: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8、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34\n【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4\n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34\n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注]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⑤弼:纠正。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9.翻译下列句子。(2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10.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34\n,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4\n(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三段【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34\n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愚公移山》试题一、解释划线的词语:1、方()七百里。2、河阳()之北3、年且()九十。4、惩()山北之塞。5、出入之迂()也。6、聚室()而谋?”7、杂然相许()8、投诸()渤海之尾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0、河曲智叟亡()以应11、固不可彻()12、帝感()其诚,13、一厝()朔东,14、无陇()断焉二、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34\n译文:2、且焉置土石?译文:3、甚矣,汝之不惠。译文: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译文: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三、[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34\n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34\n.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四、 【甲】《愚公移山》第一二段【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34\n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愚公移山》中考试题集锦答案9.今齐地/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1分)10.shǔ列举(读音、词义各0.5分)11.B(2分)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34\n(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13.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34\n[注]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夫子: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⑤弼:纠正。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10.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34\n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34\n[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34\n译: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34\n【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34\n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8.(1)偏爱(2)间或,偶然(3)侍奉(4)道义(每题1分,共4分)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34\n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3B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11.(2分)(D)12.(4分)①偏爱②实在、确实③担任④离开13.(4分)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5分)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34\n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四.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十一、2008年黄冈市                  16、(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17、(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分)18、A×  B×  C√ D√  (2分,每个0.5分)19、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十二、2008年广州市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34\n丢失)10(1)(2分)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面对着大山居住(2)(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11.同: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异:愚公妻是关心;智叟是挖苦讽刺嘲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7.解释加点的词。(4分)肉食者鄙()忠之属也()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34\n(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译文: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答:8.A9.B10.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1.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或“衬托”)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即可)1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4)得道。(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3.开放性题目。能围绕文章内容阐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二)[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34\n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公将驰之驰:(  )②望其旗靡靡:()③三军可夺气气:()④朝气锐锐:()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译文:34\n9.[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分)10.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7.答案:①驱车(追赶)②倒下③士(元)气④锐利(饱满)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答对得1分。8.答案:①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②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评分:本题4分,每空填对得2分。1034\n.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答对得2分,第二问答对得1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34\n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答: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答:17.(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34\n.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以及古今语言转换的能力。(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20.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每空1分)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意思对即可。1分)(2)略(能联系邹忌劝说的方式,结合现代交际,谈自己的体会,且言之成理即可。2分)18.(非课改实验区)(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边境(4)对……说,告诉(每空1分)19.(1)34\n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20.故克之故逐之怀疑否定、蔑视及嘲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和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能力。(每空1分)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深人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意思对即可。1分)(2)略(能联系“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原因,谈自己的启发即可酌情给分。2分)22.略文言文译文【甲】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34\n【乙】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3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