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言文教学研究 46页

  • 1.94 MB
  • 2022-08-27 发布

胡适文言文教学研究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粤pL亟荛立j硷量显犁逊———————一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学位论文作者:赵嘶撕签字日期:ⅥJ多年白月哆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骄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摊黻储梯:趄女节蛳‘锄纷镓锹签字日期:"G/OI≥年年月眵日.鐾字日期:矽心年甲月矽弓日\n目录摘要⋯⋯⋯⋯⋯⋯⋯⋯⋯⋯⋯⋯⋯⋯⋯⋯⋯⋯⋯⋯⋯⋯⋯⋯⋯⋯⋯⋯⋯⋯⋯.IAbstrct⋯⋯⋯⋯⋯⋯⋯⋯⋯⋯⋯⋯⋯.⋯⋯⋯⋯⋯⋯⋯⋯⋯⋯⋯⋯⋯⋯⋯⋯⋯⋯⋯⋯⋯.⋯⋯⋯⋯⋯⋯⋯.II第1章绪论⋯⋯⋯⋯⋯⋯⋯⋯⋯⋯⋯⋯⋯⋯⋯⋯⋯⋯⋯⋯⋯⋯⋯⋯⋯⋯⋯⋯..11.1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1.2选题的意义和价值⋯⋯⋯⋯⋯⋯⋯⋯⋯⋯⋯⋯⋯⋯⋯⋯⋯⋯⋯⋯⋯⋯⋯⋯.31.2.1学术价值⋯⋯⋯⋯⋯⋯⋯⋯⋯⋯⋯⋯⋯⋯⋯⋯⋯⋯⋯⋯⋯⋯⋯⋯⋯⋯.31.2.2理论价值⋯⋯⋯⋯⋯⋯⋯⋯⋯⋯⋯⋯⋯⋯⋯⋯⋯⋯⋯⋯⋯⋯⋯⋯⋯⋯..31.3研究思路⋯⋯⋯⋯⋯⋯⋯⋯⋯⋯⋯⋯⋯⋯⋯⋯⋯⋯⋯⋯⋯⋯⋯⋯⋯⋯⋯⋯.31.4研究方法⋯⋯⋯⋯⋯⋯⋯⋯⋯⋯⋯⋯⋯⋯⋯⋯⋯⋯⋯⋯⋯⋯⋯⋯⋯⋯⋯⋯.4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一52.1胡适早年的传统教育⋯⋯⋯⋯⋯⋯⋯⋯⋯⋯⋯⋯⋯⋯⋯⋯⋯⋯⋯⋯⋯⋯⋯52.2国内语言文字改革对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影响⋯⋯⋯⋯⋯⋯⋯⋯⋯62.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的影响⋯⋯⋯⋯⋯⋯⋯⋯⋯8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103.1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的⋯⋯⋯⋯⋯⋯⋯⋯⋯⋯⋯⋯⋯⋯⋯⋯⋯⋯⋯⋯⋯..103.2关于课程设置⋯⋯⋯⋯⋯⋯⋯⋯⋯⋯⋯⋯⋯⋯⋯⋯⋯⋯⋯⋯⋯⋯⋯⋯⋯⋯1l3.3关于文言文教材⋯⋯⋯⋯⋯⋯⋯⋯⋯⋯⋯⋯⋯⋯⋯⋯⋯⋯⋯⋯⋯⋯⋯⋯⋯133.3.1关于文言文教材选文标准⋯⋯⋯⋯⋯⋯⋯⋯⋯⋯⋯⋯⋯⋯⋯⋯⋯⋯⋯133.3.2关于文言文选文的编排⋯⋯⋯⋯⋯⋯⋯⋯⋯⋯⋯⋯⋯⋯⋯⋯⋯⋯⋯⋯163.4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173.4.1提倡考究⋯⋯⋯⋯⋯⋯⋯⋯⋯⋯⋯⋯⋯⋯⋯⋯⋯⋯⋯⋯⋯⋯⋯⋯⋯⋯173.4.2提倡自读⋯⋯⋯⋯⋯⋯⋯⋯⋯⋯⋯⋯⋯⋯⋯⋯⋯⋯⋯⋯⋯⋯⋯⋯⋯⋯l9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244.1关于文言文语法教学⋯⋯⋯⋯⋯⋯⋯⋯⋯⋯⋯⋯⋯⋯⋯⋯⋯⋯⋯⋯⋯⋯⋯254.2关于文言文阅读量⋯⋯⋯⋯⋯⋯⋯⋯⋯⋯⋯⋯⋯⋯⋯⋯⋯⋯⋯⋯⋯⋯⋯⋯264.3关于文言文学习习惯⋯⋯⋯⋯⋯⋯⋯⋯⋯⋯⋯⋯⋯⋯⋯⋯⋯⋯⋯⋯⋯⋯⋯284.3.1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294.3.2培养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质疑的习惯⋯⋯⋯⋯⋯⋯⋯⋯⋯⋯⋯⋯⋯⋯30\n4.4关于教师⋯⋯⋯⋯⋯⋯⋯⋯⋯⋯⋯⋯⋯⋯⋯⋯⋯⋯⋯⋯⋯⋯⋯⋯⋯⋯⋯⋯324.4.1认清自己的角色——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324.4.2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教学素养⋯⋯⋯⋯⋯⋯⋯⋯⋯⋯⋯⋯⋯⋯⋯⋯⋯⋯34结语⋯⋯⋯⋯⋯⋯⋯⋯⋯⋯⋯⋯⋯⋯⋯⋯⋯⋯⋯⋯⋯⋯⋯⋯⋯⋯⋯⋯⋯⋯⋯⋯⋯⋯⋯⋯⋯⋯⋯⋯36;口F日⋯⋯⋯⋯⋯⋯⋯⋯⋯⋯⋯⋯⋯⋯⋯⋯⋯⋯⋯⋯⋯⋯⋯⋯⋯⋯⋯⋯⋯⋯⋯⋯⋯⋯⋯⋯⋯⋯⋯⋯jO参考文献⋯⋯⋯⋯⋯⋯⋯⋯⋯⋯⋯⋯⋯⋯⋯⋯⋯⋯⋯⋯⋯⋯⋯⋯⋯⋯⋯⋯⋯⋯37后记⋯⋯⋯⋯⋯⋯⋯⋯⋯⋯⋯⋯⋯⋯⋯⋯⋯⋯⋯⋯⋯⋯⋯⋯⋯⋯⋯⋯⋯⋯39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40\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胡适文言文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娜娜指导教师余立新教授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发生变化以后,高中文言文教学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令人担忧。文言文教学中,一面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文言字词,有言无文,教学枯燥无味,另一面是学生摇头晃脑,死记硬背。丰富的文言文教学理论与困窘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像是两条平行线,横亘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在各式各样的文言文教学理论面前我们开始变得手足无措。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究竟是怎么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更加意识到与大师对话、审视我们传统教育中精粹思想的重要性了。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对我国教育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文言文教学的探索,胡适的名字与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胡适关于文言文教学发表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虽然胡适没有直接的教过中学国文,但是他所探讨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对于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将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放在历史背景下并且结合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相关文献综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论文的研究特色等内容。第二章主要探析了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包括几年家乡的传统教育、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影响、国内的语言文字改革等等。第三章主要是概述了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包括文言文教学目的观、课程设置观、教材观、教学方法观。在教学目的上,他主张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学习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上,他提倡习字源学、开设文法课;在教材编写上,他主张扩大阅读量、整理国故;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学生“自修”、“以看书代替讲读”、“质疑和讨论”等;第四章着重结合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胡适的文言文教学理论中有独到的见解,并探讨其对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以期服务于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改革。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较为客观的评价了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关键词:胡适文言文教学观影响与启示\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ct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salwaystheemphasisanddifficultyinlanguageteaching,especiallyaftertheclassicalstyleofwritingin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scoreschang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highschoolisparticularlyimportant.HoweveLthecurrentsituation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sstillworrying.Inth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nesideistheteacheroffthereelontheancientwords,thereisnopaper'teachingdullasditchwater,theothersideisthestudentslookpleasedwithonesel£learningbyrote.Thetheory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richandembarrassmentofth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processareliketwoparallellines,lieinth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frontofeverykindoftheory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webecamehelpless.ThemajorityofChineseeducationalworkersCannothelpbutask:classicalChineseteachingUShow?Withthenewcurriculumreform,wearemoreawareoftheimportanceofdialoguewiththemaster,lookattheessenceofourtraditionaleducationthoughts.HuShiisafamouseducationist,thinkerinChina,hehavealargestockofinformation,theeducationofOurcountryalsoisbeobvioustopeoplewiththe.ExplorationoftheteachingofclassicalChinese,thenameofHuShiandZhuZiqing,XiaMianzun,YeShengtao’Snameiscloselyassociatedwith.Infivefourthebackgroundofthenewculturemovement,HuShiabouttheteachingofclassicalChinesehaspublishedaseriesofhighperspicacity.AlthoughHuShididnotdirectlytaughtmiddleschoolChinese,buthediscussesth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middleschool,forth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underthenewcoursereform,itstillhasahighresearchvalue.ThispaperattemptstodiscussandanalyzethestatusquoofHuShi’SclassicalChineseteachingthoughtinthehistoricalbackgroundandcombinedwiththenewcurriculumreform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includingliteraturereview,thesignificanceandvalue,thecharacteristicsofthestudyetc..ThesecondchapterprobesintothereasonswhytheHuShi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deas,includingafewyearstraditionalhomeeducation,Dewey’Sphilosophyofeducation,theinfluenceofthelanguagereform.ThethirdchapterisanoverviewofHuShi’SChineseteachingthoughts,includingthepurpose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view,curriculumview,teachingconcept,teachingmethods.Ontheteachingpurpose,headvocatedthateveryonecanseetheplainofclassicalChinesebooks,everyonecandogrammarfluentprose,everyoneknowsalittlechanceofstudyingancientprose;inthecurriculum,headvocatedasource,openedagrammarclass;inthetextbooks,headvocatedexpandingtheamountofreading,sortingoutthenationalculturalheritage;inteachingmethods,headvocatesthatstudents”self-study”,”toII\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ctreadabookinsteadofreading”,”aquestionanddiscussion”;discussesandanalyzestheinsightfultheory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thefourthchapter,HuShisituationcombinedwiththenewcurriculumreform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anddiscussesitsreferenceandguidingsignificancetothewritingsinclassicalstyleteaching,inordertoservethereform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current.Theconclusionpartisthefulltextofthesummary,amoreobjectiveevaluationofHuShi。SwritingsinclassicalChineseteachingthought.Keywords:HuShiclassicalChineseteachingviewInfluenceandRevelationIII\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章绪论胡适(198l——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骋,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梁启超称其为“中国文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他在文学、哲学、教育学、史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和创造性的贡献。胡适虽然没有中学语文教学的直接经验,但他所接受的九年家乡教育和七年的留学教育以及长达16年的北大任教经历,使他对语文教学有一些独特的看法。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材的编写到语文教学的方法的改革,胡适在语文教学的很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大陆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胡适思想批判’’政治运动。胡适从文学、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遭到了全盘的否定,在中国出现了“只有胡适批判,没有胡适研究”的局面,胡适的学术贡献被一笔抹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胡适的文章才相继出现在各类期刊杂志上,这其中也有一些学者对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中文期刊数据库中CNKI学术期刊、维普数据、万方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文章来对胡适的文言文教学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人把“教育思想研究”记做主题词A、把“语文”记做主题词B、把“胡适”记做主题词C。然后以“A”、“A+B”、“A+B+C”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如下表:表1主题词1994—19992000—20022003-20052006-20082009-2012总计A1866985139157576A+B159132250A+B+C0246719从表1可以看出,从主题词A的搜索结果看,有关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研究的篇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说明研究教育家的思想越来越受人重视,正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从主题词B的搜索结果看,语文教育研究的论文数\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量也逐渐增多,语文教育思想家的思想也倍受学者们的关注;从主题词C的搜索结果看,研究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学者也逐年增多,这说明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有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加强的趋势。接着,笔者又对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如下表2:表2研究内容关注点统计分析关于胡适关于胡适的语文教学观的研究关于胡适研究内容的语文教语文教学阅读文言写作的语文教文法教分类育思想的学目的观观的综合教学文教教学材观研究学观综合研究研究观学观论文数量121310O1从表2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语文教育思想的综合研究、语文学科性质观研究、语文教材观研究、语文教学观研究(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等)。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对胡适语文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综合宏观研究上,即对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分析,对于其文言文教学方面细致的微观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的。其中,仅有少数学者关注到了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比如:赵海红的《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赵静《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郑力桥在《民国学者胡适等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探索及其启示》一文中从文言文教授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概括了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梁心在《胡适关于中学国文教育的三次讲演》一文中,通过胡适关于中学国文教学的三次讲演对其文言文教学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但是笔者认为,这几篇文章都仅仅是对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以上描述的关于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还有较大的空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本文试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结合当前文言文教学先进理念和语文课改的实际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勾勒其中框架,探讨其合理内核以指导我们今天的文言文教学。2\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2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2.1学术价值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又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纵观我国近代的语文教育史,胡适的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时的语文教育改革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对语文教育独特的见解,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着当代性的光辉,尤其是他的文言文教学观,深刻而新颖。胡适对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论述。但近些年来,对于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很大一部多分都是关于其思想的宏观的整体的研究,而对于其文言文教学方面细致的微观的教学思想的却很少有人研究。所以笔者认为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积累,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胡适的教育思想。1.2.2理论价值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一般,深奥难懂,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过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质疑的精神;课外不愿读传统文学作品,阅读量少得可怜。许多教师为了应对应试教育下的考察与翻译,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教学程序也比较固定。结合当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助于教师们更全面的认识他的语文教育成果,从中受到启发,以指导于语文教学实践。1.3研究思路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人对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作比较系统的研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梳理。而对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的前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综合探析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包括几年家乡的传统教育、'\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影响、国内的语言文字改革等等。然后,纵向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观体系,包括文言文教学目的观、课程设置观、教材观、教学方法观。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在教学目的上,他主张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学习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上,他提倡习字源学、开设文法课;在教材编写上,他主张扩大阅读量、整理国故;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学生“自修”、“以看书代替讲读”、“质疑和讨论”等;最后,结合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胡适的文言文教学理论中独到的见解,并探讨其对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以期服务于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改革。1.4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到了胡适所有的论文和著作的一手资料,如《胡适文集》、《胡适口述自传》、《胡适论教育》、《胡适留学日记》等,并且仔细研读了这些著作,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然后,再通过这些笔记,结合对胡适一手资料的研读,梳理出胡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想。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观,我编写了《胡适大事年表》和《胡适论语文教育著作编年年表》,在这些准备的基础上,我对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力求展现其文言文教学思想的全貌。4\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思想渊源,胡适也不例外。那么,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究竟从何而来?与哪些因素有关。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出生于理学之家,早年时期接受了九年严格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深受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七年的留学经历,又使其受到国外教育理念的浸润,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胡适能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形成了他独特的文言文教学理论。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胡适早年的求学经历、当时国外教育理念和国内的语言文字改革来深入探讨其文言文教育思想的来源。2.1胡适早年的传统教育1891年12月胡适出生于上海,他天资聪颖,三岁在父亲的指导下认字接受传统的蒙学教育,四岁时已认得700多个汉字,九岁时开始阅读各种古典小说,十一岁时可以看古文书,十三岁时入梅溪学堂、后入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学校,在几年的传统教育中,“胡适阅读的古书大体可分为三类:传统经典书、古典小说、弹词和传奇以及杂学。具体说来,传统经典比如《孝经》、“四书”、《诗经》、《尚书》、《易经》、《礼记》、《资治通鉴》等:古典小说、弹词、传奇,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双珠凰》、《琵琶记》、《聊斋志异》、《夜雨秋灯录》、《夜趣随录》、《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五虎平西》、《粉妆楼》、《红楼梦》、《儒林外史》、《经国美谈》等:杂学,如《律诗六钞》、《幼学琼林》、《玉历钞传》、《联语类编》等。这些书籍使胡适受益终身。胡适在谈论这几年的传统教育时也说:他在这九年中,学会了读书和写字两件事,不能不算为自己打了些底子。∞后来胡适在论及古文的学习方法时,坚定的认为他之所以取得古文成绩,和自己读的这些书有直接的关系。1910年,还没有20岁的胡适便考取了庚款留学,赴美学习,1915年时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暑假因系统研读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的相关论著后,决定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开始师从杜威,学习哲学,并深受杜威@胡适:《胡适自传》,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35\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影响,胡适以后四五十年的论著全都受其影响。学成回国后应蔡元培邀请在北京大学任教,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竭力主张提倡白话,反对文言。纵观胡适的一生,他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近两千多万字的研究论著。胡适对语文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语文教学目的观、课程设置观、教材观、教学观等,文言文教学研究只是其中的-4,部分。在语文教育中,胡适除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外,还有长达16年的北京大学任教经历,对语文教育提出过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他的文言文教学思想主要散见于《胡适文存》四卷、《胡适留学日记》中,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教授》、《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教授》、《易卜生主义》、《实验主义》等等。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对于胡适新文化运动时期所提出的“提倡白话,反对文言”这一主张,人们多理解为胡适是极力反对学习文言文的,但是从胡适设置的教学目的、开设的课程看,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人们不禁开始发问了”既然胡适提倡白话,反对文言,为什么他还是这么重视文言文教学昵?他是不是很矛盾呢?"我们可以从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寻求答案。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胡适作为“全盘西化”的代表。但胡适曾说过自己是非常推崇儒学的。所以我们并不能说胡适从本质上是反儒的。胡适在《寄陈独秀答书》一文中也曾说这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特定做法,是不容许别人的任何反驳的。此外,胡适在对待国故上,他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去整理国故,他认为不经过整理的国故是不能让学生读的,不能流传的,他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整理后,有价值的就保存,无价值的就去除。综合上述胡适对传统文化的观点,胡适在语文教学中仍主张文言文教学就能比较容易接受了。2.2国内语言文字改革对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影响1910年,胡适考取了第二批“庚款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致力于文学、史学和哲学的研究,并积极投身与各种公开演说。1915年胡适撰写了《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一文,并让赵元任在东美学生年会上替他宣读。胡适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受清华学生监督处钟文鳌先生的影响。钟文鳌先生竭力主张废止汉字,他每次在给庚款留学生寄支票时都会在其中加一些传单,大力提倡“废除汉字,改6\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为字母”。胡适对钟文鳌这种做法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废不废除汉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应该意气用事,而应该耐心仔细的去研究。于是他经过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写出了《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一文表明自己的观点,他在文中指出“汉文所以不易普及者,其故不再汉文,而在教之之术不完。”㈣汉文之所以不易普及,原因根本就不在于汉文本身,而在于其教授方法。在这一阶段,胡适并没有要求废除文言,而是总结出了汉文教授方法的四大弊端:(1)“汉文乃是半死文字,不当以教活文字之法教之;”②(2)汉文字乃视官文字,非听官文字”;(3)“吾国文本有文法,但古来从未以文法教授国文;”⑨(4)“吾国向不用文字符号,致文字不易普及;而文法之不讲,亦未始不由于此。’’④也就是说,汉文难于教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汉字是象形会意字,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汉语教学本来有语法,可教师却从来不教给学生语法。针对以上问题,胡适相应的提出了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方法。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等人竭力提倡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在这期间,人们对语言文字改革的讨论极其热烈,当时关于语言文字改革主要存在四中主张:(1)改良文言却不废止文言;(2)废止文言,改良白话;(3)把文言白话都废止,采用罗马拼音;(4)保存白话,用罗马拼音代替汉字。很多有识之士都开始在文字改革背景下开始探讨文言文教学的科学方法,他们的思考主要关注在对文言文教学目标、文言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问题。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胡适针对当时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主要集中在:《论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的教授》等文章中。胡适在这两篇文章中的观点与1915年发表的《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一文中的观点对比,此时胡适对文言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在之前,胡适提倡讲书,而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中胡适非常明确的提出反对讲书,认为讲书的效率低,在规定的课时内,根本就讲不了几篇文章,而且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讲书很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随着当时国民政府的1“必必“挖屹呓他∞加加加社社社社版版版版出出出出心心山厶同同同同一尿一尿一尿一尿北北北北】】】】MrLrItI))))卷卷卷卷下下下下((((记记记记日日日日学学学学留留留留适适适适胡胡胡胡》》》》授授授授教教教教于于于于易易易易文文文文士一日士一日士一日士一日文文文文国国国国五口五口五口五日使使使使何何何何如如如如《《《《适适适适胡胡胡胡@②@④\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教育机制逐渐步入正轨,教育部又邀请胡适等人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即1929年《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第二次草案),这一标准中在课程设置中古文占了大部分,并且胡适主张白话文和文言文分编在统一教科书中。2.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的影响19世纪末,传统教育派在美国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主张让学生从书本背诵中进行学习,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根本不顾学生个人经验和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实用主义”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儿童才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的角色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杜威批判传统教育“消极的对待学生,机械的使学生集合在一起,学校以教师为中心,在教材以及其他你所关心的地方,唯独不在学生的身上。”∞这对传统文科教育是一种彻底否定。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实际上是主张一种“平民主义”教育,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胡适在留学期间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忠实信徒,接受了其西方近代教育思想。胡适的教育思想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非常大。1919年4月,杜威来中国讲学,这次讲学主要是应胡适、陶行知、蒋梦麟、蔡元培等人的邀请。这次讲学持续时间很长,总共长达两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胡适多次伴随杜威的左右并担任其翻译,进行了多达14个省的演讲,其中有些著名的演讲:《教育哲学》、《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思想之流派》等,这些演讲使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和儿童中心论的教育思想再次深深影响到胡适,并且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强力的旋风,大力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革,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就是采用了美国的学制,这个学制是受杜威的影响,主张“从做中学”。在杜威来华讲学后,为了配合杜威的讲学,当时胡适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论文,如《杜威的教育哲学》、《关于实用主义的演说辞》,大力宣传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竭力倡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并且有意识的把这些思想应用当时的语文建设中:1920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授》,1922年对其进行修改以后,①杜威.教育名篇[MI.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38\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有发表了《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指出国语文的教授法,如提倡学生自修,注重自主学习,主张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解答疑难等等。从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胡适的语文教学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努力尝试为语文教学过程注入一些科学的因素。几年家乡的传统文化教育,让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有了民族的根;杜威等人教育哲学的影响,让胡适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些营养,孕育出胡适独特的文言文教学思想。对于语文教学,胡适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他的文言文教学思想是在以科学的态度地对待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思潮的基础上形成的。9\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3.1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教阶段、各科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那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呢?胡适非常关注对文言文教学目的的研究,1920年,胡适发表了《中学国文的教授》首先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②其中,除第一条以外,第二、三、四条都是胡适关于古文的教学目的。第二条是胡适是从读和写的角度来衡量中学生的文言文能力的,胡适的这种见解是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的。此外,在这四条标准中,每条标准之前都加了“人人”二字,这体现了胡适在教育中主张平等的思想,“使用”一词则体现了胡适主张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此之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过这么深刻的思想。我们在这里可以拿胡适的文言文教学目的与1902年和1903年的教学目的对比一下。这两年的教学目的都是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作用。而胡适则比较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胡适所制定的教学目的难度有些偏大,就连胡适自己也说:这是自己理想的课程标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的确应该读懂一些浅易的文言文,可是“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这一标准似乎有些困难,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条标准太理想化了,学生很难达到要求。但近些年来,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出现的满分文言文作文又证明了中学生也确实具备“作文法通顺古文”的潜能。两年以来,胡适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主张中有些经得起试验,有些也是行不①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I.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4@胡适.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教授.胡适全集(第一卷)【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210\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通的。于是胡适关于文言文教学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1922年发表的《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中胡适修改了自己所拟定的文言文教学目的,他指出:“国语文通顺后才可增授古文,让学生慢慢能看古书,能用古书。”④胡适的这一主张与先前对文言文提出的教学目的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这个修改更具可行性,删除了作文法通顺的古文作文,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第二,这个修改也反映了胡适对国语和文言文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国语是基础,是学好文言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国语程度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再去学习文言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来,胡适也一再强调:做白话文,不但不妨害弄古书,还可以帮助弄古书。虽然是在提倡白话文的前提下,提出的这一观点,但是这些都说明胡适对文言文教学方法有着深层次的思考。胡适的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并被当时的国家课程标准所采纳,如在1923年的时候,胡适主持起草了《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即使当时的《初级中学古语课程纲要》是由叶圣陶主持起草的,但它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看平易的古书。这与胡适所提出的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基本一致,基本上定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当时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想对当时的语文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我们深入分析胡适的文言文教学目的论,仍然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表述不够准确:要求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这里就存在一些问题:“平易”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文言文就叫做平易的文言文?学习多少文言文篇目、学习哪些文言篇目就可以使中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另外,对文言文的要求不够具体,比如说在某个阶段该背诵多少文言名篇、该掌握多少文言实词、文言虚词。3.2关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规定了课程的类型以及课程门类的设置,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学时分配,并对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做了简要规定。它必须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胡适在拟定了课程目标之后,紧接着就是课程设置了。下面,我们两个表格对比民国初年教育部制定的课程,看一下胡适假定的课程设置有何调整。①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季蒙、谢泳选编《胡适论教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111\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表1:民国初年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学年开设课程第一年讲读、作文、习字第二年讲读、作文、习字、文法要略第三年讲读、作文、习字、文法要略第四年讲读、作文、文法要略、文学史表2:胡适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中假定的课程设置学年课程及课时第一学年国语文1,古文3,文法与作文1第二学年国语文1,古文3,文法与作文l第三学年演说1,古文3,文法与作文1第四学年辩论1,古文3,文法与作文1关于开设科目: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明国初年制定的课程中:讲读和作文是四年的必修课程,习字课只是前三年开设的课程,第二年开设文字源流,并且一年之内必须学完,第三年开始开设文法要略,规定两年学完;第四年开设文学史,一年之内学完;学生前两年每周七课时,后两年每周五课时,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胡适针对这一情况,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设置。他把语文教学分为两类,即国语文和语文,他主张删除习字、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和文学史。他认为:写字决不是仅仅靠每星期一个小时的课堂习字就能够教的好的,所以删去。“《文法要略》、《文字源流》都是不懂文法和文字学的人编的,读了无益,反而有害。”①关于文学史,胡适认为,学生学习文学史之前必须先读一定数量的作品,而不能只知道文学家的名字,而不知道他们的著作。从课时的数量看,国语文占了四分之一,古文占了四分之三,古文课时安排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国语文,从传承文化的角度看,这足以证明了胡适对文言文的重视,可当时他是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的这种课程设置引发了较多的争议。胡适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1922年的《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中对中学国文的课程设置又做了部分的调整,①胡适.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教授.胡适全集(第一卷)【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212\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对于这次教学目标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胡适在自己的课程设置中调整了国语文和古文所占的比例,古文所占的时间有所缩短。白话文和文言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安排,是当时教育家门讨论的重点。另一方面,胡适关注到了文言文学习的阶段性,主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的开设古文课:学生在小学前两年先不学习古文,等国语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开设古文课。胡适认为,学生先学习国语,到了明白通顺的程度后再去学习古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他主张:学生国语程度不好的,在中学仍然以继续学习国语文为主,国语程度较好的,进入中学后可稍微增加古文课,但规定总数不得过全数的三分之二。从胡适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我们不难发现,胡适主张文言文学习依据学生年龄、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积累。这对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3.3关于文言文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胡适依据自己所提出的教学目的对文言文教材的选编进行的深入的探索,拟定了自己理想的教材。3.3.1关于文言文教材选文标准在五四运动之前,文言一直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言而存在。当时学校使用的教材全部是由文言文写成的,这些教材包括:识字教材、写作教材、阅读教材、基础知识教材以及一些辅助教材。五四运动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打破了文言文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白话文与文言文同授的局面。关于文言文教材,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很多学者对于文言文教材的编制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积极参与撰写教材,当时流行最广的文言文教材是《国文脚本评注》,是由谢无量编的,总共4册,每年一册,内容全是文言文,散文占94%,诗赋占了6%。胡适也依据自己所拟定的教育目的对文言文教材的研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首先,胡适所设想的文言文教材选为内容极为丰富,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翻开胡适所列出的文言文教材书目,大都会被选文的数量和涉及的范围所震惊。以前文言文的编选主要是诗歌,比如《诗经》、《唐诗三百首》,很少能看到其他的文体。而胡适认为“每个时代文体上的重要变迁,都应有代表作⋯⋯”④胡适至幼时起便开始大量阅读文言诗词、经典著作为其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这其中小说的功劳最大,“我自己从来背不出一篇古文,但是因为我自小就爱看小说、看史书、看杂志”,胡适认为,“以前的中学国文教学所以没有成效,正因为中学堂用的书只有那几本薄薄的古文读本”古文的成绩是绝不可能单靠学八九十篇古文就能取得的,胡适把自己在古文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自己自己的爱读书上,认为读的书多了,古文的能力自然也就提上去了。所以胡适主张加大古文的阅读量,并且拓宽了古文的范围。他的选文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确实让我们震惊,如果中学生真的能阅读这么多的经典,那毕业时文言文水平肯定相当高了。胡适主张选文要选择“内容可取的文章",在胡适眼中,所谓内容可取的文章是指整篇文章的文法精密、论理也好,在表达技巧上有典范性等适合中学生模仿的古文。另外,胡适在选文内容上,胡适坚决的小学生反对读经,但是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一些平易的经传美文。那他为什么反对读经呢?胡适认为,经书不仅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就算是教员也不是十分了解。他认为,经书在专家那里读来都是半懂不懂,更不用提学校里的普通教员了,教员自己都读不懂又如何让去教学生,只能是自欺欺人,这对学生没有一点的好处。此外,他还认为经书是可以读的,但是必须经过一番科学的整理。不过,他认为学生读这些经传时应该和以前上的读经课不同。以前的读经课关注的是宣扬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可现在,学生应该换种新的眼光来读经,胡适主张引导学生读古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平等的对待经史子集里的所有的好文章,让学生知道古经传里也有流传千古的美文。胡适还非常重视文学教育。胡适认为采用文学的教材之后,可以减去学生读古文选本的痛苦,提高学生读古文的兴趣。所以他主张,第一学年应该专读进人的文章,比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散文,此外还应多读小说,如林翻译的《茶花女遗事》、《战血余腥记》、《十字军英雄记》,他认为章行严一派的古文文法精密,①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卷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5814\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论理也好,最适合中学生模仿古文;第二、三、四学年,他主张多读古人的文章,并且主张分成两种教材:选本和自修的古文。选本可以不分种类,但是必须是内容可取的文章,并且要依照时代的顺序选编,并且他还强调:每个时代文体上的重要变迁,在编选教材时,都应有代表作品,这样可以避免选文的单调,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关于自修的古文书,他认为一个中学生在毕业时应该读过以下书籍:史书、子书、文学书等,具体来说,如《资治通鉴》或《四史》、《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王》、《论衡》、《诗经》等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胡适所说的这些自修的书目,是必须要经过一番新式的整理的,否则,是不适合当做学生自修的教材的。1922年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虽然对于古文的课程设置作了修改,但古文的教材依旧没有发生变化。胡适自己也认为古文教材的范围和分量是最容易引起反对的。最后,胡适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编选教材。在谈到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的原因时,胡适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学生讨厌教本里的文言,认为选文很无趣。他认为,学生和教材的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材,所以文言文教材必须要能吸引学生。胡适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非常赞同杜威的观点“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他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④胡适认为当时所用的“古文的选本大都是一些比较零碎的,不成系统的选文,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因为学生对选文没有兴趣,所以文言文教学才看不到成效。到底什么样的选文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胡适列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古文教材(上文已详细介绍,这里不作赘述),但胡适认为当时文言文教学还没有“相当的设备”。胡适这里所说的“相当的设备”是说当时的古书还没有经过一番新式的整理。没有经过整理的古书是不适合当做学生自修的教材的。并且指出整理古书必不可少的条件:加标点符号、分段、删除不必要的、繁重的注解、适当的加入一些新注、校勘、考订其假、作介绍及批评的序跋等等。并列举出了一套“中学国故丛书"的具体书目,他认为有了“这几十部或几百部整理过的古书,中学的国文教授便没有困难了”,这样的书目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员可以自由的指定材料和分量,学生的自修也可以做到有乐无苦了,而且胡适断定学生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古文①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38015\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成绩。3.3.2关于文言文选文的编排有了制定的文言文选文,接下来最关键的便是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了。胡适对于文言文的编排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胡适主张“文白分编”。当时,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出现了文言文和白话文同授的局面,后来随着白话文地位的确定,也就随之出现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白话文和文言文到底是分编,还是混合编在同一教材中?当时出现了两种教材编制的类型:文言混编和文白分编。文言混编是指,文言文和白话文同时编写在一本教科书内,文白分编是指同时编写两种类型的教科书,一种是全文言,一种是全白话。胡适主张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在不同的教科书内,他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区分文言和白话。其次,胡适主张依据“文学史”式的顺序来编排教材,“不分种类,但依据时代的先后选取两三百篇文理通顺的文章⋯⋯每个时代文体上的重要变迁,都应有代表作,这就是中国最切实的文学史。”④胡适主张第一年专读近人的文章,教材里选入了梁任公、康长素、严几道、章行严、章太炎等人的文章,学生第一年专读近人的文章,第二、三、四年再开始读古人的文章。这样根据时代的发展来编排教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文学发展的历史。但胡适所列出的理想的古文教材,无论范围还是分量在当时都引起了较大的争议。1922年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周予同就写了一篇文章批判胡适的这种主张“作者一点都不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语文程度,把个人的经验和嗜好当作一般的标准,譬如说,他自己是个天才,那么就非得主张读二十四史不可,非看五十部小说不可。”②周予同对胡适“以看书代替讲读”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他认为,学生只看书,可能造成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但只讲读,又会造成学生学识浅薄。这两者应该互不并进,不能有所偏废。笔者虽赞成周先生的观点,但是不否认胡适扩大阅读量的主张的合理性。当然胡适的这种教材安排也有其缺点:首先,教材的安排没有阶段性,胡适仅规定了中学时期每学年总的学习量,但没有具体的阶段性的要求,学生自己无①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卷二[MI.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58@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文集》[MI.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8016\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一I鼍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法确定目标,只能按照老师指定的分量去学习。其次,教材的数量偏大,胡适要求依据时代先后,每个时代文体上的变迁都要选取代表作品,并列举了具体的书目,可是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某一篇文章,只是列出了书目,设想在其中选取两三百篇文理通顺并且内容可取的文章,但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阅读量。最后,胡适对文言字词没有具体的安排,每本书的识字量非常大,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跟随每一篇课文学识字,耗时耗力,效果又不好。3.4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没有教学方法作为手段,教学内容就只能停留在学生的对岸。胡适也依据自己所设想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论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几篇文章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都作了详细的指导。从最初的提倡讲书、鼓励习字源,提倡文法学,到后来主张以看书代替讲读,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学生自修能力的养成,注重讨论等等,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3.4.1提倡考究早在1915年,胡适针对当时中国文字改革就做了一篇《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一文讨论中国文字问题,在这篇文章中,胡适指出“汉文所以不以普及者,其故不在汉文,而在教之之术不完。”认为汉文不易普及的原因并不在汉文自身,而在于没有完善的教学方法,并指出了旧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有四个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指出“汉文乃半死文字,不当以教活文字之法教之”,“旧法不明此义,以为徒事朗读可得字义,此其受病之根源也。教死文字之法,与教外国文字略相似,需用翻译之法,译死语为活语,所谓“讲书”者是也。”④旧的教学方法认为仅通过朗读就可以通晓字义,这是问题的根源。教文言文应该同教外语相似,需要去翻译,把它翻译成活文字,也就是白话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否认死记硬背①胡适《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胡适留学日记(下卷)【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44117\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的做法。胡适认为胡适认为“今之汉文,已失象形、会意、指事之特长,而教者又不复之说文学”④,现在的汉字随着字形的转变,已经没办法通过这些造字方法来推断字的意思。胡适这里说的“文学”是特指“字源学”。胡适主张“小学教册中之新字须遵六书之法,先令童蒙习象形指事之字,徐及浅易之会意字,次及浅易之象形字。其字源不易明解者,宜俟之稍进之学级,不当以发蒙也。”②中学以上都应该习字源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胡适还指出,“吾国文本有文法,而古来从未以文法教授国文。"⑨根据这一弊端,胡适指出“文法乃文字语言教学之捷径,今当提倡文法教育”,胡适所说的文法就是语法知识,他主张在中学开设文法课,并将文法学列为必修科目,第一年专门讲国语的文法,他认为,有了国语文法做基础,教师再讲授古文的文法时,就有了一种可进行比较教学的参考材料,对学生来说,古文字词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第二、三、四年开设古文文法课,讲古文的文法。但是,胡适认为当时还没有比较理想的古文文法书,他认为,当时最好的文法书算是《马氏文通》,虽然《马氏文通》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来说,仍是古文文法学的宝库,胡适指出教员应该对其仔细研,这一条,也足以看出他对教师本身文言文素质的关注,教师如果都不懂的这些文法,在解疑过程中会严重误导学生。另外他还提出了语法教学的方法,文言语序和白话语序常常不同,在讲古文文法时,他认为必须处处同国语的文法对照比较,指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这样比较才会取得教学效果。比如说,国语说“我骗谁?",古语得说“吾谁欺?”国语说:“你能做什么?”古语得说“客何能?”这是不同的句式,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在古文中,疑问代名词需要放在动词之前主词之后。最后,胡适认为我国文字没有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标点符号,“吾国向不用文字符号,致文字不易普及”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学生就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胡适主张“今当力求采用一种规定之符号,以求文法之明显易解。”⑤1919年胡适为教育部提交了《请颁布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将自己的标点符①胡适《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②胡适《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胡适《如何使吾国文言文易于教授》胡适留学日记(下卷)【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441\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号的研究成果引入文言文教学,鼓励用新式的标点符号整理古书,经整理过的古书才是实用的教材,才有助于学生自修。胡适的这一建议大大推动了当时的古文教学。3.4.2提倡自读胡适早年,由于受幼时教育的影响,在开始时非常提倡讲书,他说:“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他认为念古文字却不讲解,对学生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才有了上文所阐述的提倡翻译、字源、文法、标点并重。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掀起了探索语文教学法的热潮。随着国外一批教育家杜威、克伯屈、孟禄等人的来华访问,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宣传这些思想的过程中推动着语文教学法的探讨,西方教育思想进一步影响着我国语文教学。1920年胡适发表了《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坚决地提出自己反对注入式教学,反对这种“填鸭式”、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而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以看书代替讲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胡适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他的以下两点认识:一方面胡适认为,中学国文教学之所以没有成效,正是因为中学堂用的书只有几本薄薄的古文读本,在每周规定的两三个小时内,仅仅靠课堂上的讲读,一年的时间根本就讲不了几篇文章,而且学生单靠这几篇文章也是决不可能学好文言文的。况且当时古文的选本都是比较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学生学习起来也完全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古文教学很难取得成效。他认为,“现在中学毕业生能通中文的,都是自己看小说看杂志看书得来的,决不是靠课堂上的几本古文选本得来的。”胡适的这一认识主要和他九年的家乡教育有关,在这就年中,他读过十几部文言诗词、散文著作以及大约三十几部小说,这些为他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他认为,这些书中小说他对的功劳最大,他说自己顾问成绩的取得,都是平时或者课上偷看小说的来的。所以胡适主张在文言文学习中多读。另一方面,胡适指出,当时学制的一大弊端就是:现在的学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求知能力,都是为下下的低能儿制定的,大大低估了学生的求知能力,所以古文教学才不会取得成绩。要想在古文教学中取得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推翻这种为低能儿制定的课程学科,他认为学生是能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人,\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胡适当时拟定的古文教材是最具争议性的,但胡适坚决反对课堂上的讲读,认为仅仅靠薄薄的几本古文书是不可能教出成绩的,所以胡适列出了自己认为合适中学生读的古文教材(上文已列出,这里不再重复),这些书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即使胡适在1922年时,已经意识到这么大量的教材根本无法实施,可胡适并不承认这是根本的失败,他认为,当时这一主张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没有相当的设备。胡适认为,当时古文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用,他以前所列举的那些书目都没有经过一番整理,是不适合当做学生自修的教材的。我国传统也历来重视多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暂且不谈胡适如此大的阅读量在中学古文教学中行不行的通,但从他规定所需阅读的古文书的范围和分量,我们便可看出胡适对古文教学的重视、对“看书"的重视。即便是现在,胡适的这一主张,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参考其他一些研究者的调查,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很小,仅有百分之十的学生会经常阅读,约一半的学生根本没进行过课外文言文阅读,此外,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也往往只注重对课内知识的掌握,胡适对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拓展和延伸。所以,胡适的这一主张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仍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当时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弊端。胡适注重自修,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认为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他认为老师灌进学生脑子里的知识,根本没有多少用处。他认为真正比较可靠的学问,都是学生从自修中得来的,“不养成自修的能力,决不能求学问。”①由此可见,胡适对自修重视的程度。当然,胡适主张在古文教学中也采取自修的方法,每节课都由教师自己去分配本节课的分量,学生自己预习老师指定的分量。教师引导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字典加旬读、分析文章,自主的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自主的参与学习。他认为在课堂中只有三件事可做: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质疑,请老师帮助解释;教师可以先看一下班里的学生有没有能帮助解答疑惑的;如果没有人能解释,老师才可以替学生解释;同学之间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胡适著王玉编选《胡适理想国》【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20\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讨论所读的书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论点,然后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不应该较多的占用学生的时间,而在于指点出学生讨论的错误或不相干的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随时加入一些参考材料。比如说,读章行严的文章时,教师应该讲民国三四年时的政治形势,让学生知道他当时为什么主张调和,为什么主张联邦。胡适认为当时学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把中学生当做小孩子看待,大大低估了学生的求知能力,主张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生,相信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鼓励学生自己翻阅词典、查阅相关资料协助自己学习。事实上,胡适主张的“自修”主要包括四个必要条件:正确使用工具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指导自修的门径和方法。以下是对这四个必要条件的具体阐释。首先,他要求学生必须正确使用工具书。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要想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养成自修的习惯。胡适在《怎样读书》中指出,古人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确实甚好,但胡适认为做到这三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补充一个“手到”。“眼到”是要求学生在读文章时必须认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口到"是要求学生把精彩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心到’’是学生要把文章一句一句的念出来,了解每一句的构造和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学生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所学内容上,要认真思考,理解文中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但要做到以上的三点,学生必须先做到“手到”,怎样才算做到了“手到”(1)查阅参考书,比如说字典、辞典、类书等,胡适认为这类工具必须要具备;(2)要做到“谨”,所谓“谨”就是谨慎,不能粗心,不能苟且,做学问一定要脚踏实地,古文学习中要做到查参考书、标点分段、抄录备忘、记录心得等等,这些必须多费一番功夫。能做到以上这些,学生便可以开始自修了。第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胡适非常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他在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的习惯重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在《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一文中指出:读书根本没有什么捷径,更没什么快捷的方式,只能靠自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什么样的习惯才能成为好的读书习惯呢?胡适把良好的读书的习惯简练的的概括成四个字:勤、谨、和、缓。21\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其中,勤奋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不能偷懒、不能走捷径、不能白欺欺人,必须踏踏实实、辛辛苦苦的努力去做;“慎”是指谨慎小一tl,,不能粗一tl,大意和一丝一毫的马虎,胡适认为“谨”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做学问的成败,所以必须要养成细心谨慎的习惯。“和”是指一定要虚心、要谦虚,要以,tl,平气和的态度来学习。“缓”是指不匆忙、不轻易下结论,要善于怀疑,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胡适认为“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此外,他建议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文法上的分析,他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第三,学生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强调读书要善于质疑,要在怀疑中思考,要在怀疑中进步。胡适曾说:“我要总结我的经验的话,我最早的资本或者就是由于我的怀疑能力。”他一直强调读书要先学会怀疑。他曾就读于上海龙门书院,非常推崇书院的讲学制度。书院采用的是启发式和问答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工具书,与同学讨论,或者求助于老师解决问题。学习就是这样的循环过程。他主张上课时需要做的三件事:质疑问难,教员帮助解释;讨论;教员适当加入参考资料。这事实上我们新课标中主张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第四,教师指导自修的门径和方法。胡适虽然主张让学生自修,但并是不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学生自修之前,胡适要求教员组织学生先分配每一节课的分量,在学生自修过程中,他又主张“教员可以随时加入一些参考资料”。虽然胡适先生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中仅提出这些关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修的方法,但是从胡适的其他论著中,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自修的门径和方法”。在《读书》一文中,胡适先生指出了学生有效读书的方法,即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并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文言文,了解文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及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做读书札记,如标点分段、翻查字典、做抄录备忘、做提要、记录自己的一tl,得等。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修习惯。另外,胡适还非常注重在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讨论”一次在胡适的论文《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教授》中出现了不下十次,这足以证明胡适对\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胡适文言文教学思想概要讨论的重视。胡适所说的“讨论”,也就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说的“交流”、“互动”、“对话”。在讨论的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当然,如果在课堂中达到有效的讨论,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充足的准备。一是:学生必须认真自修,质疑问难,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是:教师必须做好适时的引导,教师要提出论点,引起大家讨论",学生在课堂中提问,教师不能直接作答,而是要先询问本班学生有没有能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如果有的话,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人能解释,教师才可以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员的任务在于指点出讨论的错误或不相干的讨论。"也就是说教师要擅长听学生的发言,在他们发言的过程中及时做出相应的引导。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胡适没有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疏离,这从弊处看,如同有人所说,他的观点不太符合实际,不太具有可行性;从利处看,也正是由于这种疏离,使他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看的更为真切,议论也更加大胆、自由。”①认真研读胡适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观点,思考我们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改革,我们仍会获得很大收获。当前,我国语文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但文言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相对滞后的方面。目前,关于文言文教学现状的研究论述有很多,通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下文言文的现状大致存在以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高,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呈下降趋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学习。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多是觉得文言文很没意思,学起来太枯燥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了兴趣,谈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其次,学生缺少对文言文的积累,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少得可怜,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很少,教师一般也只关注课内文言文教材的学习,根本不进行文言文拓展阅读,造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再次,多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很少有学生会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工具书进行预习,而且学生手头上的工具书也是那种人手一册的文言文翻译书;在课堂上,习惯性的逐字记教师的讲解,没有养成在课堂中质疑的习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串讲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把教学的重点都放在重点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式上,对学生实行满堂灌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强调让学生记忆重点的文言字词解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课内文言文教学,忽视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①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学观(一)《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8月24\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非常少。反观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几乎出现的所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透过胡适的文言文教学观来寻求解决办法。4.1关于文言文语法教学胡适最早谈论文言文教学法时提倡讲书,主要是受幼时教育的影响,他曾在书信中说:“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他母亲在付先生钱的时候会给先生额外的两银元,让先生专门为胡适讲解文法,胡适受这一影响颇深,他认为念古文字却不讲解,对学生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开始时胡适提倡讲书、提倡文法教学,主张在教授文言文时应注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主张中学的第一学年专门讲国语的文法,这里的“国语"就是指白话文;等到第二、三、四年再开始向学生讲授古文的文法,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建议教师在讲授古文文法的时侯,必须和国语的文法进行比较教学。胡适所提倡的“文法”就是现在所说的语法。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了文言文的学习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从这个规定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新课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对文言字词、句式以及常用语法的掌握上。但是,结合目前中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我们便可以看出胡适主张文言文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进行对比教学的合理性。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二者变化很大,所以文言文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肯定有区别,但是由于语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现代汉语许多地方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二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句法、和古代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现在的中学生对现代汉语的了解都很少,更不用说让他们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了。也就是说,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加大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但事实上,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言文选本中的语法并不是特别的难。可是,学生没有现代汉语的语法基础,学生学起文言文来就会感到相当困难。所以,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过语法这道坎儿。25\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所以,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指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差异,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的形式、内容、词性的活用、虚词用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古今语言的差异上去掌握古代汉语。比方说词义变化,从古代到现代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词义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可能古今用的是同一个字,但是古义和今义却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斋”这个字,在我们今天,“斋”是斋戒的意思,可是在古代,“斋”专指祭祀前的洗浴和清心,表示的是一种虔诚。还有一些词义的扩大、缩小等等,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对比教学。又比方说,文言文的句式,这个主要是句子结构问题,应该说古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言文的句式都和现代汉语的相同,其中有些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学生往往因为这些变化影响了对句义的理解和把握。如,文言文中有许多比较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旬、定语后置旬、宾语前置句等。拿判断句来说,它有多种表达形式,多用“者”“也”或其他形式来表示,但现代汉语中,一般用判断动词“是”和“不是”来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拿这些旬式与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句式作对比,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4.2关于文言文阅读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也主张博览群书,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的选择阅读资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还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一些文言文篇目。张中行先生曾把文言文学习比作“走路”,把扩大阅读量比作“快走”,他说“文言学习,一走路为喻,精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但走路还有一个要求,早到达目的地,所以总是慢慢踏还不成,同时还要快,也就是多读,或说博览。”㈣于漪老师也曾说过“学生时代读教科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千万不可拘囿于此,画地为牢,把自己箍在里面,要善于抓住时间,拓展空间,广泛阅读。”④由此可见,扩展文言文阅读量这种做@张中行.《文言津逮》【M】.中华书局2007:111②于漪.于漪文集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3626\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法己得到了教育家们的共识。胡适主张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他们自修的能力。但依据多项调查,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阅读量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尤其是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材和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注入式”一直是多数老师采用的方法。教师与其自己累死累活的讲,不如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阅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此外,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本身就相对较少,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也只关注课内文言文教学,却很少为学生补充拓展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课外文言文积累对学生来讲,少得可怜。比如说,学生学习语文课本中的《鸿门宴》,但对于《史记》中的其他篇目却一无所知。教师想只靠语文教材中的那几篇文言文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把文言文课文当成教学任务来完成,并没有给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每学期仅仅学习七八篇文言文选文,大多都没有养成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习惯。我们可以理性的思考一下,教师不指导学生读大量的课外文言文读物,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但是让学生盲目的乱读书也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教师一定注意要指导学生读书,使其养成自修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做以下事情:首先,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根据课文内容推荐具体文章。推荐具体文章是个好办法,于漪老师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中学生而言,最好能根据所学文本的内容具体推荐文言作品。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可以有意识的去介绍作者及其作品,鼓励学生在学完课本上的文言文后,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比方说学生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学生的课内外知识相勾连,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这样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适当的进行扩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假期时间,去读一些文言作品,比如说:《史记》、《论语》、《聊斋志异》等,学生可能自身读不太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27\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一些方法,比如说让学生适当做些摘抄、写一些简短的读书笔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教师要适当的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情况,比如说,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近期的读过的文章介绍给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以多采取一些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阅读的意识。4.3关于文言文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根本保证,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修能力的关键。语文新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究竟什么是习惯?《辞海》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了解释,从个人层面上说,习惯是指人经过一段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从社会层面上说,习惯是指人们在较长时间内养成的共同方式。胡适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他认为读书没有什么捷径,没什么简便的方法,全凭自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可见,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什么样的习惯才能成为好的读书习惯昵?胡适把良好的读书的习惯简练的的概括成四个字:勤、谨、和、缓。勤奋是读书成功的基础,做学问不能偷懒、不能走捷径、不能自欺欺人,必须踏踏实实、辛辛苦苦的努力去做,在文言文学习中,要做到勤于动手查阅词典、字典,自主学习,;“慎”是指谨慎小心,不能有粗心大意和一丝一毫的马虎,胡适认为“谨’’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做学问的成败,所以必须要养成细心谨慎的习惯。“和”是指一定要虚心、要谦虚,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习。“缓”是指不匆忙、不轻易下结论,要善于思考,善于怀疑,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也就是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养成的。反观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忽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在讲授文言文时让学生边听边记文言文的解释,基本上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28\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记什么,课下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和字词意思。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这些知识,无法养成利用工具书自学文言文的习惯。出现的结果是:离开了老师,学生根本无从面对新的文言文学习材料。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教师教授文言文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注释以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等。4.3.1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④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已由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掌握,转变成了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书籍。文言文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注释先通读课文,课下注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基本的文化常识和作者的相关资料,但学习文言文不能总是靠课下注释,因为注释不可能是非常全面的,但工具书却有着很大的优点,它不仅内容全面,而且对于字词的诠释也十分准确。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在预习阶段,教师一般比较注重范读,帮助学生纠正字音,把握文章的停顿,把握文章的情感语气。但教师的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时间久了,也不愿意去自己阅读,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难以理解且注释中又没有的字词,一定要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记录在相应的字词下面。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既是一种习惯,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但目前的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很少会关注学生这方面能力。学生手中可能也会有一些工具书,但他们手中的工具书大多是一些有课文翻译或者课后练习答案的教材辅导书,并不是正规的工具书,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做出引导,向学生推荐一些实用的、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比如:《古代汉语》(商务出版社出版)、《常用文言虚词词典》《说文解字》、《辞海》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但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学生并不认可使用工具书,出现了只重视相关的辅导书,而忽视工具书的现象。他们认为,教材中所出现的重点词语在教材辅导书中几乎全部都有,平常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字词困难,老师也都会在课堂中再进行仔细讲解,所以根本就用不着工具书,有些学生甚至还不会使用工具书。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工具书的使用,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工具书的的特点、掌握迅速查找工具书的本领、养成勤于查找工具书的习惯,这样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教师须注意的是,学生在查阅文言文字词时,要指导学生不仅要记住词语在当前语境中的含义,还要了解它的其它义项。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中“曲”可以解释为“理亏”。实际上“曲”还有“弯曲”,“婉转”,“多方面、详细”等义项。如果学生在翻阅字典的时候对自己所查的字进行整理归纳,便能收到融会贯通的效果。4.3.2培养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质疑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讨论习惯对学好文言文同样相当重要。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有句名言:学须则疑,学贵善疑。朱熹也早就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那何为质疑?《教育大辞典》中对“质疑”是这样定义的:“学生在课内外向教师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要求解释或解答。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反诘,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进一步深化学习。”④胡适认为教师在文言文课堂上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讲解,只有学生的质疑问难,然后教师解疑。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文言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围绕一个“疑”字进行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主动发问、主动求解、教师解疑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质疑是养成学生自修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字词生僻难懂,可能其中的一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差距很大,不好理解,书上的注释仍然不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是存在许多疑难问题的。但是反观现在的文言文①教育大辞典撰写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230\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教学,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质疑意识,很多学生出现了无问题可问的情况。仔细分析以下其中的原因:其一,可能由于文言文自身比较难以理解的特点,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兴趣不高,甚至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这种厌烦的心理阻碍了学生质疑:其二,就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质疑,但通常出于学生的自卑心理,也不敢在课堂中提出来,比如说学生可能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被同学笑话、害怕打断教师讲课被老师批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指导一些质疑的方法:比如说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章,发现一些关于字音、断句等浅显的疑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边读边在有疑难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能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另外,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质疑,包括浅显的字词、旬式、文义的质疑,也包括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的质疑,还包括对教材中注释的质疑等;读完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议”,所谓“议”就是胡适所主张的质疑后的”讨论”,在学生有疑难问题后,可以先留几分钟时间放手让生生之间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果学生自己可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那么教师无须再多讲,但如果学生之间不可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那么教师一定要参与进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师没有必要担心以这种方式组织教学会赶不上教学进度,也没有必要担心自己所准备的知识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讲授给学生,关键是看在课堂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语文新课标中提到,“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胡适先生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他主张“学生自己去预备每天制定的功课。学生须自己翻查词典,自己加句读、自己分章、分节”、然后“大家讨论所读书的内容。教员提出论点,引起大家讨论。"(注释)我们可以认为前者是一种自主学习,后者是一种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是相对于学生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通过自觉、独立地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注释:周爱英《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学习研究》\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立足于“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则是指以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合作。胡适主张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在进行合作探究。这说明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合作探究。胡适特别强调“讨论”“辩论”,他认为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后,对一些问题都已有了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定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4.4关于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④但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老师们通常是自己把知识点嚼烂了以后喂给学生,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4.4.1认清自己的角色——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大多数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会对文中出现的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现象,进行滔滔不绝地串讲,逐字逐句的翻译,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走,被动的接受大量的文言知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很低。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把自己的角色定错了位。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中的这种现象,教师就要认清自己的角色。胡适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性有足够的认识,他认为在古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事包括:给学生分配任务、解答疑难、引导讨论、引入参考资料。胡适的这种主张事实上是主张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放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位置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但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以知识传授者、以绝对的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的,习惯“串讲”,带领学生逐字①叶圣陶:《人力研究语文教学,加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5832\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逐句的翻译课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尽职的讲解,恨不得一心想把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全部教给学生,担心学生考虑的不周到,就把作者介绍、相关背景介绍、字词翻译、文章结构统统告诉学生,生怕有一点遗漏,用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背道而驰。我们完全可以分析一下现在的教材,文言文的课下注释覆盖面很广,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也必须发生转变。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胡适反对“注入式”教学模式,主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他并不主张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问,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资源分配,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分配即每节课学生所要自学的分量,当学生预习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由教师首先提出论点,引起大家讨论。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规范者。但是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主要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多数教师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出现的。仅少数教学经验丰富、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还可以调控课堂的气氛,学生也能较为愉快的接受教师所“灌”给的知识。但水平一般的语文教师能做得到吗?他'frith果以串讲的方式讲课,只能是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越来越低。这种教学方式即便是对前者来说,也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的意识。针对这点,新课标中就指出,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把自己摆到组织者,甚至是合作者的位置上。分析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教师只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稍加点拨,学生是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但事实却往往不是这样。比如说教《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有老师备课时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非常详细,包含了作者介绍、相关背景介绍以及所有的文言现象。教学中,教师逐个的对着课件读,学生则地以飞快的速度记。讲完这一节课一共花了四个课时(教学要求是三课时)。但是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如此大的知识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本课完全可以换另一种讲法,可以先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先有兴趣,然后再指导白\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己去总结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修的能力。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胡适指出“教师要提出论点,引起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员的任务在于指点出讨论的错误或不相干的讨论。”也就是说教师要擅长听学生的发言,在他们发言的过程中及时做出相应的引导。传统教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把所有的文言知识都灌给学生,使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辨明方向,就如胡适所说的“教员的任务在于指点出讨论的错误或不相干的讨论。”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文本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句式等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才真正是他们自己的。第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启发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下完成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形成,到了解知识内容,继而教师通过不同体型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在整个环节中充当一个参与者,了解情况,掌握进展,及时疏导,完成内容。在与学生合作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4.4.2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教学素养胡适在《中学国文的教学中》明确指出“以后中学堂的国文教员应该有文法学的知识,不懂文法的,绝不配做国文教员”,主张教师要研究古文的语法,事实上这是对教师文言文教学素养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提高文言文教学素养。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素养直接影响着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深度。所以,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五四之前的语文教师,从进私塾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有着深厚的文言文功底。但是现在的高中语\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胡适文言文教学观的当代启示文老师的文言素养相对来说较弱一些。很多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可能他们文言知识储量还不如高中生的储量大,还必须及时补充文言文知识。在这种情形下,文言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言功底,但由于教师的文言素养差,很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开始恶补文言知识。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文言文素养呢?第一,牢固的掌握系统的文言知识,包括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等。第二,教师要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需要准备一桶水”,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文言文素养不高,缺乏的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讲解,“其水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文言文课堂中,教师面对博大精深的古文教材,根本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与经典的文本进行对话,如果老师缺乏古文素养,就无法顺利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更不用提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中国文学史、古代常识、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等著作,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结语无论是从当时的教育改革还是从当前新课改的理念思考,胡适的文言文教学观都仍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彰显了他的睿智。他独到的文言文教学思想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宝贵财富。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反观胡适的文言文教学观,胡适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宝贵意见,仍然可以给我们启示。他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思考,比如:注重自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以“看书”代替“讲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角色定位等,在今天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不仅文言文教学,还有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我们在胡适的许多语文教育思想中都可以借鉴其合理的地方。\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学术著作[1】季蒙、谢泳选编。《胡适论教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3】胡适15述,唐德刚译注.《胡适15述自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胡适.《胡适论教育》[M】.习.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5】胡适.《读书与做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6】胡适.《胡适文存》四卷【M】.合肥:黄山书社,1996【7】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M】.卷(1—12),北京大学出版,1998[8】胡适、王玉编选.《胡适理想国》[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编:《胡适研究》第一辑[M].东方出版社,1996[10】白吉庵.《胡适传》tM】.人民出版社,1993[11】杜威.《杜威教育名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3】胡明.《胡适传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4】杨国良.《胡适的精神之旅》【M】.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15]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C】.t四)ll教育出版社,1997【16】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7】《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20]于漪.《于漪文集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学术论文[1】鄢锦荣.论胡适的中学语文教学观【J】.中学语文,2010(7)[2】蔡可.语文实践与语法学习——从胡适“五四”前后对“文法”的认识说起【J】.中学语文教与学(上半月.高中读本),2009(11)[3】赵海红.论胡适的语文教材观[J】.语文教学研究,2009(7)[4】赵海红、张天明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地位研究【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1)[5】.温建萍.论胡适的语文教育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曲英杰.胡适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瞿海燕、易武.胡适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2003。1【8】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0(8)37\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9】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二)[J】.中学语文教学,2000(9)[10】赵海红、张天明.胡适语文学科性质观新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1]刘正伟.杜威教育哲学与胡适语文教学观【J].淮阴师专学报,1996(3)[12】周艳华.论胡适对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贡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1)[13】马祥.大量的吸收,灵活的输出——胡适的作文教学观[J】新作文:中学教学版,2003(6)[14】余萍.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15】吴树仁.试论胡适的国文教学思想[J】.上饶师专学报,1995(1)[16】郑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7】韩立群.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J】.东岳论丛,1998年(3)【18130J]]三伟.杜威教育哲学与胡适语文教育观【J】.淮阴师专学报,1996(3)38\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三年前,我独自背着行囊来到了西南大学,转眼间,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这三年中,我在学习和生活上收获了很多,我遇到了我的良师益友。三年的功夫,眨眼之间,不免感叹时光飞逝。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也意味着我在西南大学的求学生涯即将告一段落。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定稿,有着颇多曲折。最初我准备写课例研究,后又改为教材研究,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总是不尽人意。经过多番周折,终于在余立新老师、荣维东老师和魏晓娜老师的启发下,准备着手研究胡适的文言文教学思想,他们在论文选题上给与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我真诚的向我尊敬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我的导师余立新老师,从我的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再到论文的撰写等许多方面,她总会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耐心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正是有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其次,十分感谢魏小娜老师,她是那么和蔼可亲,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她都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文学院图书馆的老师。《胡适文集》不外借的情况下,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课教论的同仁。和你们一起的日子,我很快乐,并且收获颇多。感谢我的父母。正是他们的默默支持,我才有了力量能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勇往直前,快乐成长。赵娜娜2013年3月28日39\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1]赵娜娜.从学记中审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青年文学家:下旬2011(03)[2]赵娜娜.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分析[J].群文天地:下旬2011(06)[3]赵娜娜.关于语文对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子:2011(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