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诗歌:要求:会一字不错的默写;会一些名句的理解性默写;会律诗、词的知识点2.文言文重点:要求: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3.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五篇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4.名著导读(要求:1、背熟作者、主人公姓名;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5.【例1】陶渊明《桃花源记》)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下铺垫.2.作者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什么不写出渔人说了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渔人说起桃花源人不知而世人熟知的事,如果写出来就显得累赘了.桃花源人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4.作者在结尾写“遂迷,不复得路”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5.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大同社会的向往之情.【例2】刘禹锡《陋室铭》)1.文章中说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惟吾德馨.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3.文章中“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概括全文大意.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表现了作者不受世俗羁绊,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结尾引用孔子的话,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警策有力,引人深思.【例3】周敦颐《爱莲说》)1.文中写莲,为什么写牡丹和菊?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作者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写牡丹和菊是为了衬托莲之“君子”形象的高大.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n2.文中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看,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应鄙视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而应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4.“晋陶渊明独爱菊”而“予独爱莲”,两人的生活态度是否完全对立,为什么不,两人都倚世独立,不随波逐流,只不过陶渊明是消极的隐居遁世,而作者是洁身自好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应如何理解?这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傲自诩的品格.【例4】魏学洢《核舟记》)1.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赞扬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2.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为什么把他们的表情动作写得如此细致?雕刻品是静止的,写舟子的神态给人动态感觉,做到动静结合,更好地突出了主题.【例5】《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政治方面是实行禅让制,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人际关系方面是平等,博爱,融洽,各有归属;社会秩序方面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邪恶和犯罪行为.2.“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有,政治上都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亲密融洽,和睦友好的;社会环境都是自由宽松,民主团结的.3.大同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其社会道德要求是讲信修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良好社会秩序.【例6】郦道元《三峡》)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四段文字的大意.第一段:总写三峡重岩石叠嶂,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湍急的水势第三段:写春冬之时三峡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季的凄凉景色2.第一段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八个字描绘出了什么景色?这八个字描绘出了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耸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3.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4.文章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四季顺序写,而是首写夏季,将春冬二季合写,再写秋季?夏季是水旺的季节,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秋二季合写,是因为水的状况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渔歌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这句渔歌,突出表现了秋色的萧条怪异,渲染了悲凉的气愤,增强了三峡风光神奇的韵味,表现了旅人的哀愁.例7】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n1.这篇短文,文辞清丽,主要描写山水之美.2.文中的“静景”描绘的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文中的“动景”描绘的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生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是:实是欲界之仙都.4.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这奇丽山水,从而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例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第一层:叙述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第二层:写月下承天寺中的景物.第三层:抒发自己微妙而复杂的感情.2.“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寻”有一种急于找到失物的紧迫感,这就确切地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3.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蕴含着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4.请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话.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这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流露出自我排遣的微妙复杂的情感.寥寥数语,含蓄深沉,精美传神.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像作者和张怀民那样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例9】周密《观潮》)1.文章第一段为“涨潮图”,第二,三,四段分别是“水战图”,“弄潮图”和“观潮图”.2.第一段描写涨潮的顺序是什么?第一段描写涨潮的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弱到强.3.文中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写观潮人数之多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4.作者在第三段写弄潮儿,是抓住“善”这个字来写.5.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本文的写景特色.本文写景的特色:抓住特征,从形,色,声.势四方面具体描绘,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十分形象生动.【例10】(张岱《湖心亭看雪》)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绝”字用得好吗?为什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话为下文写有人冒寒看雪作铺垫.“绝”字用得好,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连用三个“与”字有什么作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5\n3.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第二段主要叙述湖中奇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结合第一,第二段来看,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4.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里是不是矛盾?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而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特点,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话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词汇积累绥靖阴遏锐不可当编算疟子寒噤仄歪张皇失措箱箧荡然无存肃穆荒谬絮说辟头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狼藉簌簌惨淡勾留蹒跚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交卸典质赋闲颓唐琐屑情郁于中触目伤怀凹凼尴尬烦躁塌败滞笨惶恐荒僻取缔骷髅愧怍闯码头克扣接济唏嘘噩耗呵斥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连声喏喏匀称惟妙惟肖巧妙绝伦推崇驻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轩榭嶙峋丘壑镂空蔷薇重峦叠障额枋藻井殿试金銮殿伧俗纳凉帷幕缓冲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繁衍胚胎蟾蜍脊椎相安无事遗骸褶皱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失衡藩篱监控归咎在动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幻觉吟咏绮丽殷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一新闻两则毛泽东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注解:1、选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2、不含:不包括3、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4、业已:已经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5\n注解:1、选自1948年11月9日《东北日报》2、绥靖(suijing):安抚,平定3、聿:yu4、阌(wen)乡:河南省旧县名,1954年并入灵宝县。研讨:阅读新闻,要注意他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他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一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原因:解放全中国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结果:顺利渡过长江二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人物:中原我军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分层:1、历史上的南阳2、回顾一年多的战况的变化3、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放军的伟大胜利4、预言王凌云的黑暗前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