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21 KB
  • 2022-08-27 发布

有关文言文教学几点体会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有关文言文教学几点体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课程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查学生朗读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重诵读、重积累、重理解。一、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诵读一直是人们在学习文言文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核心是培养语感。诵读可以分四层逐步提高要求。1•结合正音正字读准字音,结合辨词析句读清句读。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读,并结合书上的注释、词语手册等工具书,达到初步读通文章的目的。2.理解读。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和感情多彩等,这种朗读能对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起到促进作用。3•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熟背”,背得越多,记忆的巩固率就越高,学习能力也才会从根本上较快地得到提高;反之,诵而不背,事倍功半。4•有感情地诵读。这是在文言文句背诵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内容主题的深入理解,用心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n基调,充满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作品。如能够满怀豪迈之情地诵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会充分体会到范仲淹崇高的政治理想与开阔的政治胸襟。二、加强理解,注重落实这个"理解”也有两个层面的含意,即对文言文句的理解和对文言文内容、主题的理解。1.首先要能准确地翻译文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所谓“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加意思,即“不走样”;所谓''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如倒置句“战于长勺”,就不能译为“作战于长勺”,而应译为“在长勺作战”;所谓"雅",就是要求译文的遣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为此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借助资料及工具书帮助理解,或者是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对词的多个义项要加以比较选择,根据原句、原文加以揣摩,甚至可以是猜测。2.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及主题思想。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评价。如在教学《马说》和《小石潭记》时,通过对作者韩愈和柳宗元写作背景的介\n绍和对他们其他作品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文中表达的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的深入理解。如对《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金陵人”等讲析时,可补充介绍张岱的生平及他的《陶庵梦忆》,这样学生自然容易理解一个先朝遗民的特殊情怀,他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更会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三、对比归纳,注重积累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具体的可分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殊殊句式等语言现象。这种对比归纳的练习可以放在一课学习结人是一个单元学习结束。这种训练可以使学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四、改进方法,注重效果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用串讲,即按全篇结构顺序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讲解串通,尽管看起来字、词、句都'‘落实”了,但学生自主活动少,就会觉得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文言文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最终达到乐学、好学文言文的目的。1•创设文言阅读的语境。由于文言文的实际应用离现在很\n远,所以文言已成为弱语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文言学习的语境。可以通过诵读、解析、感悟、理解等,步步深入来培养语感,还可以组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营造文言学习的氛围。如先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或教师范读,再让学生反复自读或齐读,渐入语境,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较好的语言氛围。2•结合表演、竞赛、辩论、演讲等话泼形式。如《核舟记》中讲解到船头主人的神态姿势时,不妨选三位学生上台表演,让其他学生在下面指出错误,并争做导演,重新进行准确的表演。这样做无疑使学生对这段文句的理解就更深刻To又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后,可安排“愚公该搬家”与“愚公该移山”的两方辩论。这些活泼的教学方式,必定会带来高效率的课堂。3•巧设疑,激发探索兴趣。如教学《陋室铭》时,教师可先抛出一个问题:“陋室真的陋吗?为什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他们从文中找出陋室的环境特点、陋室中的生活情趣,这样可以带动学生对文句的初步理解及对内容、主题思想的把握。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向学生质疑'‘愚公愚不愚,智叟智不智?”直指主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索的强烈愿望。因此,一个巧妙有效的问题设计往往可以起到“挈领”“点睛”的效果。4•组织互动学习,提高自觉能力。在文句的注释上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可以打破教师一讲到底的教法,采用组织学\n生互助学习的形式。如小组讨论、同桌商量,让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激发思维的火花,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为今后自主阅读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