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教案授课时间:2012年3月16日上午第一节授课班级:高三(7)班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按2011年《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考点如下: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复习建议:对于文言文,我们的基础很不扎实,每次做文言阅读题特别是翻译题时,得分很不理想。因而我们想通过这次复习,真正提高同学们的文言水平。但同学们要牢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它就需要一点一点扎实地积累。授课内容:2012新课标《二轮小专题》复习专题10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方法:读练讲记结合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略)二、板书课题三、教师分析文言文阅读命题的走势总的来说,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现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4、更重视翻译理解能力。5、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都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而且更强调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四、练习1.学生阅读资料《2012新课标<二轮小专题>复习》专题10文言文阅读第一篇,理解全文,并完成三道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4\n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n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敕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4.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1)阅读理解全文,可以讨论。(2)教师巡视,解疑。(3)学生独立完成三道选题。分析原因和依据。(4)师生共同解题。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指导做题方法及策略。(要读懂原文,把每句的意思分析清楚,否则就不可能正确答题;解题要分析具体语境,否则也不可能有正确的解答。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2.学生翻译句子。(1)对照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互相纠错,指出翻译不到位的地方。(3)尽量使翻译的句子达到“信”“达”“雅”的要求。3.教师进行翻译指导。给出正确答案,指导做题方法及策略。4.教师指导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1)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从高考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2)注重复习课本。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均有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主要是以近三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为主。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4)掌握针对此类传记文的阅读步骤。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初读文章。用4\n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再读文章。利用好文言最后那道题来推断。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5.教师小结五.布置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