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题目。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6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3)便要还家()(4)怡然自乐()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6.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21\n二、|阅读《爱莲说》,完成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3分)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4)_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21\n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人不堪其忧 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阅读阅读《核舟记》,完成文后题目。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选文三四五段按 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 、 和船背(3分)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4分)(1)苏东坡—— (肖像特征)(2)佛印—— (神态特征)5.“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guānB.手卷juàn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8.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1\n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9.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10.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三、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文后题目。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分)21\n 译文: 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① ② ③六、《杜甫诗三首》(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决眦()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解释下列词语。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21\n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六)、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1)妻子:(2)纵酒: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题目。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翻译下列语句。(4分)21\n(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八、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文后题目。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21\n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4.填空。(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九、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1\n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十、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1、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1分)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盖竹柏影也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21\n(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一、阅读《观潮》,回答文后题目。1、《观潮》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3.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地 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5.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7.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8、翻译下列句子(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1\n(3).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9、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10、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11.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___________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___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 写法,这种写法有___________ 作用。12.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征。“ ___________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13、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 诗四首》,回答文后题目。1、为下列字注音秽( ) 豚( ) 荆( ) 燕然(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使至塞上: (2).腊酒浑:(3).闲乘月: (4).逢候骑:3、文学常识填空(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本诗共____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2).《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务观,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______首。(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本诗选自《________》。4、按要求用原文回答(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5、阅读《渡荆门山送别》,回答诗后问题(一).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21\n(二).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渡远荆门外(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2)山随平野尽(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3)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三)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1)江入大荒流:________________(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3)云生结海楼:________________(4)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四).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十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题目。[甲]风烟俱净……有时见日。[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加点的词。(4分)(1)猛浪若奔奔:(2)负势竟上上:(3)猿则百叫无绝绝:(4)沉鳞竞跃鳞:(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7)负势竞上(8)望峰息心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21\n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4)4、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十四、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每有会意(2)性嗜酒(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经6.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分)7.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3分)十五、阅读《马说》,回答文后题目。马之千里者,……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21\n(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2分)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5.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答:6.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十六、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文后题目。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B、非天质之卑(低下)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D、言和而色夷(平和)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A今诸生学于太学其一犬坐于前《狼》B无冻馁之患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C流辈甚称其贤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1\n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⑴媵人持汤沃灌()⑵同舍生皆被绮绣()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2分)8、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十七、《诗词曲五首》1、按原文填空:A、____________,到乡翻似。,。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E、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西都,___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姓苦;亡,____________。2、诗句的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21\n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十八、阅读《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3)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21\n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十九、阅读《岳阳楼记》,回答文后题目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乃记之而去B.去伪存真C.停数日辞去D.去留两便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是进亦忧,退亦忧。(1)进:(2)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答:5、解释下列词组中加点字。(3分)①去国()怀乡②春和景()明③长烟一()空6、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积于今六十岁矣21\nC.前人之述备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感极而悲者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7、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分)8、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2分)答:二十、阅读《醉翁亭记》,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伛偻提携()②颓然乎其间者()③醒能述以文者()2.翻译下面句子。(1)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3.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D.射者中,弈者胜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21\n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7.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二十一、阅读《满井游记》,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③柳条将舒未舒 ()④呷浪之鳞()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①若脱笼之鹄②娟然如拭3.将“翻译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现代汉语。(3分)译文:4.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5.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6.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二十二、阅读《诗五首》饮酒(其五)1.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如何理解“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21\n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这首长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诗人。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近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2.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结庐(lú)悠然(yiōu)B.金樽(zūn)庇护(bì)C.突兀(wù)风掣(chè)D.浩瀚(hàn)挂罥(juàn)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结庐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3)玉盘珍羞直万钱:()(4)风掣红旗冻不翻:()21\n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饮酒》——东晋B.李白——《行路难》——唐朝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D.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