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教案一、考查重点:1、含有重要词语的句子2、含有特殊文言句式的句子3、含有特殊文言用法的句子二、考查形式:将给定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备考策略1、一套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即允许在内容不走样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用合适的话和表达方式表示。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3、三个要求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4、四个步骤审:审清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即通读全文或全段,领会文意,分清结构,把握译句上下文与译句的关系。切:把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分开。斟酌词义,揣摩语气。在草稿纸上试译,再按“信、达、雅”的标准修改,力求稳妥。连:把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誊:誊写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5、十三种方法(一)保留法:凡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职、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纪年及古今同义的词等可保留不译。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误例: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年高考全国卷)译文;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二)加字法:此方法包括三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字前或后加辅助成分(前缀或后缀);(2)在原来的单音字前或后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3)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1:鼠度其(狸狌)无他技。译文老鼠估计狸狌没有别的本领例2: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陈情表》)译文: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弱小,亲自抚养。例3: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方苞《游雁荡记》)译文: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三)替换法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n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例1: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译文:率领军队与刘备一起合力迎战曹操。例2:意气益厉,乘胜逐北。(2004年高考天津卷)。意气益厉”里的“厉”,可联系成语“再接再厉”中的“厉”,是奋勉、激励的意思;“乘胜逐北”中的“北”,可联系课文《过秦论》“追亡逐北”中的“北”,是“溃败的军队”的意思译文: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四)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经发生变化,有的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已经发生了转移,翻译时就要使用拆分法。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例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译文: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五)改写法:即将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例: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译文:又嘱咐学政,让成名进了县学,成了秀才。又如《张衡传》中“下车”“视事”“乞骸骨”等等,就得按现在的说法翻译,“官吏刚到任”“任职”“告老离职还乡”。(六)补充法:如果遇到省略句一定要将所省略的成分补全再译。常见的省略往往是主语、动词或介词宾语、介词(于、以)等的省略。例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译文:有个华阴县县令,想巴结上司,进献了一只蟋蟀,上司试着让它角斗,这只蟋蟀很善斗,于是上司责成华阴令经常供应。例2: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七)删略法:翻译时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句首语气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和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判断句式要删去表判断的助词,补判断词“是”。例1: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译文: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例2:张良曰:“谨诺。”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译文:张良说:“遵命”(八)调序法:翻译时要将倒装句和被动句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后再翻译。例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n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译文: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九)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达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文言句段。例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译文:大宦官魏忠贤乱政时,做官的人能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国这么大,能有几个人呢例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译文天下人如同云彩一样集聚起来,如同回声那样应和他,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他。(十)变通法:有些词语如果将其解释当作翻译便会很别扭,翻译时要学会变通。例1:毫毛不敢有所近。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需要变通一下。译文: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例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奄:覆盖,包括。如译为“包括那里的土地”,就很别扭。译文: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土地。(十一)点义法:古人在文中常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意义即可。例1: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春秋时期公孙杵臼为保存赵氏孤儿,要程婴出首,自己被杀;月照与西乡隆盛是日本志士,因图谋勤王,为幕府追捕,投海自尽,月照竟死,西乡幸而遇救,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义译文: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例2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译文:“(我担心自己)像冯唐那样轻易地衰老了,像李广那样难以得到封爵。(十二)还原法: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合叙翻译时要还原。例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个互文句,译时要把“主”、“客”二者行为合并起来:“译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例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不能错误地翻译为“背东西的在路上唱着歌,走路的在树下休息译文:背东西的走路的在路上唱着歌,在树阴下休息(十三)扩充浓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简,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例1: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译文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n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例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译文: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四、文言文翻译易犯错误(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n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五、翻译训练 做《金版新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之“基础必练”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