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文言文复习 26页

  • 63.40 KB
  • 2022-08-27 发布

8下文言文复习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4、••••急湍其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6、蝉则千转不穷()7、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二、给下列字注音:缥()湍()邈()泠()嘤()莺()戾();窥()柯()三、译下列文言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疏条交映,有时见口四、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文屮“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屮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_3、文屮“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5、莺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五柳先生传一、下列字注音:嗜()辄()吝()箪()颇()觞()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造饮辄尽()()2、••)4、不戚戚于贫贱(••亲旧知其如此(10、环堵萧然(箪瓢屡空,宴如也()••)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曾不吝情去留()••3、兹若人之彳寿乎(■()6、每有会意()7、)11、短褐穿结()13、以此自终(1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5、衔觞赋诗()•••••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n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5其言兹若人之倚乎:\n四、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彖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_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马说一.解释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4骈死于槽栃之间()5不以T•里弦也可得()(道(而不能通其意(萇真不矩马也(())7欲与愛马笺不()10筆之不以其)()13鸣之)15萇真无马翌?)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6才美不外里()8、一食或尽粟一石())()12食之不能尽其植()()14执筆而临之()()()(二、翻译下而的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三、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④食之不能尽其材。()()四、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或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4全文的主旨句是(也是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6、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7.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n各有喻指:\n7.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8.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10・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1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作用是什么?12•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13.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送东阳马生序—、给下生字注昔:嗜()砚()怠()叱()咄()箧()屣()媵()衾()缨()绮()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援疑质理()()3、益慕圣贤之道(••••)4、俟其欣悦()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四支僵劲不能••••••••动()9、同舍生皆被绮绣()11、弗之怠()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_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5、“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6、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7、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小石潭记\n一、给下生字注音:篁()卷石()址()岖()俶()翕(■)悄怆幽邃()()••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水尤清冽()蒙络摇缀()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往来翕忽()斗折蛇行()伶然不动()俶尔••••••远逝()悄怆幽邃()()•••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潭屮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匚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屮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请用第4段屮的两个短语,完成填空。)・这句话在文屮起何作用?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來写的?突岀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屮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Z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屮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相关名句。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屮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屮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岀“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Z美,手法高超,形彖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岳阳楼记——、给卜生字注音:谪守()衔远山()浩浩汤汤()隐曜()薄暮冥冥()•••••••\n岸芷汀兰()()嗟夫()•••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增其旧制()()越明年(•••••记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属予作文以记之()横无际涯(••)()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把酒临风()巴陵胜状()••)大观()然则()••••\n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南极潇湘()<连月不开()沙鸥翔集()长烟一空(••)薄暮冥冥()微斯人()••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四•阅读课文,冋答下列问题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5、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什么?)6、突岀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突岀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7、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翁亭记一、给下生字注音:滁()壑()琅珈()(()辄()瞑())弈()颓(佢偻()()洌()翳())簌()觥筹()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环滁()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之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负者(••)仮偻提携()••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云归而岩穴暝()••()觥筹交错(•)颓然()太守谓谁(•••)乐其乐()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峰冋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陥也—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灵乐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7H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_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n1、请写出贯穿全文感情主线的句子。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3、“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4、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5、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主旨:()用文中原句是()o(醉乐统一的句子)6、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满井游记一、给下生字注音:燕地()花朝节()砾()廿二口()脱笼••••之鹄(■)饋面()■浅鬣()■茗()曇()蹇()泱背(••••)曝沙(■)呷浪(■)堕事()恶能()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冻风时作()局促()土膏微润波色乍明娟然饋面柔梢披风麦[D•••••浅鬣寸许泉而茗者风力虽尚劲()汗出泱背()堕事()恶能()•••••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始知郊出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B.花朝节/后C.柳条/将舒未舒D.每/冒风/驰行2下列“之”字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城居者未Z知也■A.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郊田Z外•••C.脱笼Z鹄呷浪Z鳞D•倩女髻鬟Z始掠••••3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若脱笼之鹄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如倩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4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n答案:《与朱元思书》一1、俱全,都2从:随着3缥碧:青口色4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凭依6转:通“卩转”叫7戾:到息:平息8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柯:树干二、略三、1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那些像莺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5、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四、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有时朝发口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望峰、窥谷《五柳先生传》一、略二、略三、1、(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四、1、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自得其乐,淡泊名利。《马说》一〜三略四、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7、“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8、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9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栃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10有志可成万里驹11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12、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而选拔。13《送东阳马生序》答:1、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2、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3、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n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暧和过来。7、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9、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10、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四、1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2、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3、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4、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甜质。5、得到知识,明口道理6、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甜质。7、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小石潭记一〜三略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2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3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4D岳阳楼记—一、生字谪(zhQ)守朝晖(hui)夕阴霏霏(fOi)薄暮冥冥5ing)S(yin)雨心旷神怡(yi)皓(hdo)月宠辱偕(xi。)忘潜行(qian)浩浩汤汤(shdng)潇(xiao)湘属(zhd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I口制:扩大它I口有的规模。制,规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何极:哪有穷尽。檣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郁郁:形容香气很浓。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霉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刀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n(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9、居庙堂Z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四、1答:写滕子京在逆境屮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2、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4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物喜,不以已悲。(与现在“吃苦在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乐而乐。8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定。《醉翁亭记》饮少辄醉(zh6)(su)阴翳(yi)二、重点解词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者:靠近。簌,菜蔬。陈,陈列、摆开。密成阴。翳,遮盖。深秀者:秀丽。竹,管乐器襟。3、四、2、5(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答:不以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7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引岀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一生字环滁(chu)林壑(he)琅珈(1angya)岩穴瞑(ndng)個偻(ytHtD酒洌(lie)山肴野簌觥筹(尖屈chou)射者中(zhong)弈者胜(yi)颓然(tui)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林霏开: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临于泉上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山肴野簌:野味野菜。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阴翳:形容枝叶茂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之意:情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佢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佩偻,驼背,这里指老人。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三、重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屮间飞淌下來,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4)山水Z乐,得Z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6)(7)苍颜酒。(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早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n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译:游人们(10)译:醉太守是谁?得之心而寓而禽鸟乐也。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是庐陵的欧阳修呀!四1答:山水之乐,2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3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5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7、“醉翁之“水落石出”8、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之酒也。是太守醉。7、也。者。子)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木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怀。满井游记一〜三略四、1、A2、B3、D4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转】通“啾”,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n顺,随。【缥(pido)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1Ing)】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岀声响。【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咅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莺(yuan)飞戾(11)天】莺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莺,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柯(庇)】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像。【交映】互相掩映。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2.既写岀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牛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牛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咅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三、拓展延伸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岀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口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牛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选)\n基本知识\n(-)朝质<13.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再】次(本文)。今义:指重复。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4・常规词语【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借。【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逾(yd)古义:第二次;两【假借】借。假,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学说。【患】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弓I、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请】请教。【或】有时。【斥咄(duO)训斥,呵责。【色】表情。【恭】恭顺。【至】周到。【复】回复,回答。【俟(si)】等待。【欣悦】高兴。【卒】终于。【获】收获。【负箧(qiQ)曳(ye)屣(xi)]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皴(ju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僵劲(jing)】僵硬。【媵(yi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沃灌】浇洗。【衾】被子。【拥】围裹。【覆】盖。【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xiii)】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悴(yd)]光彩照耀。【绵(yim)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绵,旧絮。敝,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慕,羡慕。艳,欣羡。【奉】供养。【不若】不如。二、阅读探究C.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乩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Z艰的目的是什么?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5.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7・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①欧阳修画荻习字。②王冕僧寺夜读。③杨时程门立雪。④匡衡凿壁借光。⑤车胤囊萤夜读。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木文相似的道理?《为学》。木文和《为学》都说明了学业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的道理。\n9.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从作者写木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10.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三、拓展延伸1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牛,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自做答案)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12•请写岀古代勉学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一韩愈五、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小石潭记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木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么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屮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屮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四山宴游记》《钻銅潭记》《钻銅潭四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木文是其中的第四篇。(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址,为屿,为堪,为岩。(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屮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1.常规词语【以为】作为。【卷(qudn)】弯曲。【土氐(chf)】水中高(ko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cen)差(ci)]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篁(hudng)竹】竹林。【珮(pH)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地。【屿】小岛。【缀】连结。【参分散。拂,摆动。【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信(yi)然】呆呆的样子。【俶(chli)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l)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l)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iao)怆(chud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i)]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一闻水声一伐竹取道一下见小潭\n1.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岀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O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摘岀有关写“鱼”的句子:(1)鱼静态的句子:饴然不动。⑵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來翕忽。(3)鱼情态的句子:似打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相应。“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岀了环境的幽寂,乂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2)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3)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12.作者描写口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1.“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吋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岀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比喻:①闻水声,如鸣佩环。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第三段:写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发现小石潭一潭屮景物一小溪源流一潭中气氛(闻声见形)(水一石一树一鱼)(溪身一岸势)(气氛一感受)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三、迁移拓展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n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乂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牛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19.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岳阳楼记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守】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多指制度。【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古义:迫近。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某地到某地。【惊】古义:起,动。今义:指受惊吓。【景】古义:口光。今义:景色、景物、景观。【集】古义: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义: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国】古义:国都、国家。今义:多指国家。【空】古义:消散。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心】古义: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义:多指心脏。【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小的。2.一词多义【或】(1)有时。(2)或许。3.通假字【具】通“俱”,都。【属】通“嘱”,嘱托。4•词类活用【先】在……之前。【后】在……之后。5.成语【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乂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起。【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1.常规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越]至U,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盛状]盛景,好景色。[浩浩汤汤(shang)]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涯]边。[晖]日光。[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备]详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因战国屈原作《离骚》而得名。[览]看,欣赏。[得无]莫非,岂不是。[淫(yin)雨]连绵的雨。淫,过多,过甚。[霏(f“)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推开。[曜]光辉。[形]形体。[檣(qidng)]桅杆。[倾]倒。[楫]船桨。[催]折断。[冥]昏暗。[斯]这。[谗]说坏话。[至若]至于,又如。[万顷]极言其广。[锦鳞]美丽的鱼。[芷(zhi)]芷草。[汀(ting)]小洲。[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长烟]大片的烟雾。[一]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极,尽。[偕(xiQ)]—起。[宠]荣耀。[把]执,拿。[临]对着。[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n[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进]指在朝廷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归]归依。二、阅读探究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口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岀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1.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彖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彖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2.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木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岀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5.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7.“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宠”:提升;“辱”:降职。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可能是迁客骚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10•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由白天到黑夜。12•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牛。(以物喜,以己悲。)1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居廂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之远”O17•用原文语句冋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8•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n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20•“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2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题]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人抱负。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徳。23•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延伸拓展24•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Z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以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003年中考题]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2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2003年屮考题](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耍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牛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屮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Z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26•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我国古代就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也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过这是针对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把它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则具有深远影响。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醉翁亭记一、基本知识(-)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谓](1)称作,叫作;(2)是。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领。今义:多指提拔。2.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木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岀来。形容真相大白。【觥(gong)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5•常规词语[环]围绕。[尤]尤其。[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凹]曲折、迂回。[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开]这里指消散。[辄(zh。)]就。[意]情趣。[寓]寄托。[霏(f“)]\n雾气。[归]聚拢。[暝(ming)][晦]昏暗。[芳]香花。[发]生长、开放。[时]季节。[负]背。M区(yn)偻(KD]驼背。[洌]清澈。[肴(ydo)]荤菜。[簌(s£i)]菜蔬。[杂然]纷纷地。[陈]陈列,摆放。[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指音乐。[弈]下棋。[酣]尽兴地喝酒。[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已而]不久。[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述]记述。二、阅读探究1.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2.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下文。5.第一段写了哪两个主要内容?(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6.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乂最高。”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8.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由山引岀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10.说太守而不称名,为什么?为文末设伏。11・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2.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吋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Z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4.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15.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一一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o16.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Z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17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珈山的情形。18第三段分儿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19“佢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老人、小孩。借代。20•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21.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2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咼。23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24.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25.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26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27“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么内容?暮而归。2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n层层加高,突岀了太守之乐。28.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什么?太守被贬,但仍励精图治,政绩卓越,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因此太守“醉”于其中,也乐在其中。30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31.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32.“太守之乐其乐”屮“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33.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三、拓展延伸34.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Z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3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新吋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为官原则,请联系本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我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像欧阳修那样,把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巩固我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执政地位。郑培民同志就是新吋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36.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岀人民满意的业绩。五、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屮的第四篇。(-)文言词语祗(只是)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之手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栃(喂牲口用的槽)之间不以千里称(著称)也故虽(即使)有名马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也是(这样)马也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木领)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其真无马邪(通“耶”,吗)其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n(三)字形字音祗(zhi)骈(pidn)栃(11)粟(s£i)石(ddn)—食(shi)食(si)马者而食(si)也外见(xidn)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逸”。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怎。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丁•奴隶人之手,骈死丁•槽栃之间;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5.第]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5.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岀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Z而不能通其意。9.点明屮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10.文屮“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垂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12.用自己的话概括屮心。以伯乐和「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13.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Z情。14.伯乐和「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Z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三、延伸拓展垒・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木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亞.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岀人才、人尽其才。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五柳先牛传&L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n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A字音:辄[zhc]箪[dan]倚[chou]觞[shang]B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古今异义:①造:往、至IJ,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一词多义: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倚乎?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词语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应为“先牛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已经醉了便冋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岀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A字音:廿[nian]饋[hui]鬣[lie]ft[1ei]蹇Ljian]泱Ljia]曝[pu]呷[xia]堕[hui]事B词语:稍和:略为暖和。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堕事:耽误公事。古今异义: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一词多义:①•吋:吋常,冻风时作;吋候,春和景明Z时。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Z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词语活用: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③.曇而歌者:曇,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冷光乍出于匣也。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n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岀来。)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tn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省略句: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偕数友出东直。)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岀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判断句: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翻译:①始知郊[0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