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言文阅读教学 6页

  • 105.50 KB
  • 2022-08-27 发布

浅议文言文阅读教学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议文言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针对接受式学习的弊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制约新课标实施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精神融入教学,在基本的教学流程贯穿新课程理念,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下面我就这一流程作简要分析。  一、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文言文由于距今远,学生对它缺少语感。因此,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诵读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句的串讲。文言文阅读宜采用放声朗读方式,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首先,读准文言文中字音,并要读准节奏,这是其它环节的基础。所以要求在每讲授一篇文言文之前,先让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解决文中的疑难生僻字、词语。因为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的使用率较低,因而要强化认读。如《口技》一文中的“狺狺不止”中的“狺”读yín,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就应注意强化记忆。此外还有通假字、多音字等,也应注意强化记忆。如《敕勒川》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应读xiRn;《口技》中的“微笑嘿叹”中的“嘿”应读mò等。6\n  其次,要读准节奏。把握句子的停顿,一般要靠语义来确定,也可以借助文言虚词来判断。节奏把握不当就不能理解文意。如《宴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楚人以宴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宴子。这句话如果断句不正确,就会造成理解偏差。正确的断句是“楚人/以宴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宴子”。准确地断句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  二、自主讨论,译读全文,进而理解全文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向来较为详细,对课文字词句的教学,大可不必字字句句由教师讲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字词句,力求学生自解。而在自主学习之前,应先引导学生按“读原文,看注释,说译文”的过程进行译读,并且强调不能借助全译的资料书。然后再给学生归纳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如换字法、加字法、推断法等,让学生有法可循。翻译的过程也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直译即依据原文的词句意思,逐一翻译不缺漏,不滥增,保持原文的句式和语气;意译即结合前后语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不要求词句的一一对应。而对于文言人名、地名、时间及现在还存在生命力的词语可不做翻译。有了这些方法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了。6\n  当然对于有些字词句,学生对照注释自解后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讨论。譬如我在讲授《岳阳楼记》一文时,就给学生了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自学。首先让他们对照注释,自己解决疑难字词,实在不懂得应做出标志,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这一方式,许多学生都能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做统一归纳。主要问题有:文中的三个“一”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吾谁与归”是个什么句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句子应怎样翻译?“然则何时而乐耶”中的“然则”应怎样解释?把问题归纳后,我便进行第二个步骤――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解决了大多数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进入下一个流程――教师点拨。  三、教师点拨,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学生自主讨论后,可以粗略理解课文字词。其中还存在部分难点不能解决、部分重点内容不能把握等问题。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难点和未能把握的课文重点给予适当地点拨,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领悟其义。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必须做检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翻译的情况,可采用一人一句的形式,这样可以检查的学生较多,覆盖面较广,也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其次,在翻译时,则要求学生先对每句中的疑难字词作出解释,然后再翻译这一句话。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也使他们习惯于那一种翻译方法,提高了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在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时,学生能准确地答出“以”是“因为”的意思,“物”的本义指“事物”,这里指“环境”。但在翻译句子时却出现了问题,译成了:不因为环境的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的失落而悲伤。造成一现象,一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这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二是因为他们对课文的含义也没有理解透。所以教师在这时就要做出及时点拨。在文章的第二段曾提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6\n欣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下文就是针对此,写出了“悲”和“喜”两种感情。而在最后一段开头又运用设问提出“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那么在这句话的翻译时,就应注意联系前文,然后再看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在翻译时就不会出错了。因为这句话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就应照这种修辞手法翻译应译成:不因为环境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经过这一点拨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这句话。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能只凭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及时点拨,使学生能更深更透地理解文意。  四、练习归纳,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对文言文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句式特点,若采用静态讲解,教师讲得苦,学生又不易理解,而且遗忘得也快。采用练习形式,在动态训练中归纳梳理,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在讲解文言文时,着重两方面,一是整体归纳,即对之、然、而、以、于等常用虚词进行归纳;二是注意对每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意义的句式的分类归纳,而这一部分内容的归纳都是通过练习来完成的。如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之”字的用法,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之”的用法有多种,一是做代词,可代人、带事、代物等。二是作动词,可以译成到、去、往。三是做结构助词,可以译成“的”。四是无实意,这种用法比较复杂,有三种情况:首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其次,是音节助词,起补充音节的作用;再次,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根据“之”的这些用法,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6\n各属于什么用法:辍耕之陇上(动词,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用在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无意义);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狼);撤屏视之,一人,一床(代词代屏障中);于厅事之东北角(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经过这些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之”的基本用法,并且也能把它运用在古文翻译上。对课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先概括其用法,然后用具体的练习,让学生掌握。  五、背诵积累是学习文言诗文不可缺少的方法  教材的文言文多为经典名篇,从思想内容上看,这些文言文或阐述哲理,或记述经历,或抒怀言志,或歌咏山川,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从写作手法上看,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掌握一些词汇的意义用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背诵相当量的文言优美片段,在头脑中输入并贮存一定量的文言语句材料,并尽快地掌握这门语言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强的语感,做到入口入心,达到人文一体的境界。背诵不仅能增强理解,还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如学习《岳阳楼记》要体会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学习《孔孟论学习》后要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以“读”贯之,是文言文本身得特点所决定,是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在读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文言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言材料,对学生今后为人处世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文言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背诵积累的指导督促。背诵是读文的最高层次,应该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个性。6\n  总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课文要让学生诵读,目标要让学生明确,问题要让学生发现,疑难要让学生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方法要让学生归纳。只要做到这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植入到了语文课堂中,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走进语文课堂。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