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学应有语文味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却不尽如人意,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为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提出文言文教学应尊循新课标精神,充分体现作品的文学性特点,体现语文的味道。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学习中感受真正感受文言之美,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诵读赏析比较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9-02 新程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不例外。纵观教学现状,文言文教学却仍在“穿新鞋走老路”4\n。大多数老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总是千篇一律,教学方式陈旧,上课时总是以讲解字词意思为主,将文言文课上成语法课,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几乎成了背诵、翻译的机器。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式陈旧,老师一言堂,介绍文常识,串讲词句是主流。课上教师始终主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二是教学目标固定,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翻译上;三是缺乏语文味,教学中不能体现文言文作品的文学性的特点,缺乏内涵的延伸。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课改精神总结出如下教学方式供探讨: 一、读中悟出内涵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在美读中体会文言文内涵之美。在预习的过程中应大力提倡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通读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文章内涵。文言文语言讲究韵律之美,为此在教学中在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不仅要学会句读,读准语气读出情感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领会文章内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逐步弄清字词整句段的意思,从而达到“通过朗读理解内涵”这一教学目的。如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通过配乐朗读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幽雅的古曲乐曲声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在感受文章韵律之美的同时,领会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环境之清雅;感受到陋室主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住人物的不俗;感受到陋室主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情趣高雅,由此能领略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二、赏中领略意韵4\n 通过赏析,学生能中能体会文章的文学内涵。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文言词汇意思和相关的文言现象,更要注重作品的文学特点,充分体现语文味。赏析作品则是文言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赏析,学生能想象文中之景,体味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道,领略文章意韵。入选课本的作品文学性强,文学价值高,所选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人行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文章的语言、结构、意境之美等等,对学生的三观和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大影响的。比如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通过赏析学生除领略长江壮阔之美,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外,更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精神所感动,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感观。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进行鉴赏、评析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比中掌握知识 学习文言文要灵活运用比较法,促使知识类化。如比较古今字义、语法异同、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如《口技》一文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句中“走”是“跑”之意,“委而去之”(《孟子二章》)句中“去”“是”“离开”之意,“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这些都古今异义的词,一定要比较使之清楚。又如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常见现象,如有名词作状、名作动等的语法现象,如“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句中“犬牙”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要译成“像狗牙一样”。又如多字一义现象,“曩与吾祖居者”、“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两句中“曩”与“向”均是“从前”之意。另外,还要比较同类作品作者。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都是游记,但抒发的感情却大不同,《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毫无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流露出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因而,通过比较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作品的真谛,掌握现文言文知识。4\n 四、立足课内,迁移延伸 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应用”这一环节”不容忽视。一是要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如学习《小石潭记》,一文就可选《永州八记》中的其他篇目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能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掌握游记特点的同时,更进一步的把握柳宗元的思想性格;二是古今词义对比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文中相同词的词义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比如“其实味不同”的“其实”和现代汉语中“其实这事不是他做的”的“其实”;意思就是发生的转移,通过对比迁移更能使学生掌握“其实”一词在古汉语的意思。将同一个词在文言文中和现代文中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迁移训练,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困此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延伸是学习一种有效方法。 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课标精神,体现语文教学的味道,这样才能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桂香.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9.15. [2]卢永萍.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青海教育(文史天地),2008,1-2. [3]侯素霞.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3.10.15. [4]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