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创新教学探微 5页

  • 104.00 KB
  • 2022-08-27 发布

文言文创新教学探微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创新教学探微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一是因为语言环境不一样,另一原因是传承和考试的问题。那么,怎样创新文言文教学,才能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难题呢?我认为,引领兴趣,授之以渔,积累诵读,增强语感,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一、设“趣”境  日本铃木教育体系创始人铃木镇一认为:只有喜欢才会做好。让他做能做的事情,由此培养他的能力。那也就是说,要学习之必先要爱之。所以我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首先是设“趣”。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以趣味性为导入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n  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环境较远,但这是祖先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其包含的文化基因决定着它仍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作为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文学作品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了古人以生命写成的颇见性情的篇章,这些文章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语言形式,是那个时代历史风貌、政治概况、文化风情的绝好体现。教材所选用的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与现代语体之比较,它是源,我们由流溯源必须讲究方法,先由教师在课堂创设“小情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氛围,再与学生走进共同创设的“大情境”。  二、读“美”文  学生一打开课文,首先想到是要阅读它,文言文语言虽然简洁优美但也比较艰涩,决不能让学生产生阅读“难”这一念头,特别是教学第一篇文言文,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只要爱上了,那么最后就能达到不用我教的目的了。我的秘诀就是就是朗读课文,读美课文。  (一)范读  以《童趣》为例,当学生打开课本的时候,我就说:“下面请同学听老师朗读课文……”同时用多媒体打出朗读要求,让学生知道读古文诗文时需要注意什么。在范读的时候我会适当配乐,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内容,可选用中国古典乐或者像班得瑞的一些轻音乐,目的是营造美的氛围。  梁实秋先生曾介绍过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他都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蕴藏的意义好像都宣泄了出来。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能领悟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可见示范性的吟、咏、诵、读,往往是引领学习者走进古诗文世界的金钥匙。  (二)学生朗读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5\n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点拨纠正,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三、授“渔”启疑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那要学好它,我们就要先把它译成现代文。如何翻译也必须和学生讲授清楚,一旦掌握了规律,积累了文言常识,读懂课文就水到渠成了,考试当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教学文言文,我首先列出读译文言文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判断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倒装句等。  然后,教给学生翻译的手段,先扶后放。到最后他们大多自然能根据课下注释提示通译课文,理解内容。在最初的文言文学习中,翻译手段要反复强调。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5\n,也无须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积累欣赏  要学好文言文,承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需要积累的。文言文中积累实词虚词的用法意思的知识,积累优美语句,积累富有哲理的语句。这些积淀是通过译读、朗读来达到的。  故此,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发学生兴趣,然后授以法,引疑质理,学生诵读积累,最终达到不需教的目的。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5\n是我推崇的教学理论,所以要一边教一边为了不需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的动脑筋。我在教学古文的每一环节都基本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到了九年级我基本不用教了,只是点拨释疑。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  2.王力.中国语文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  3.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6.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