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2-08-27 发布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文言文,狭义地讲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与教材扣得最紧的一个版块。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都比较稳定,它所占的分值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只要基础较好,肯花时间,有效复习,注重积累,文言文部分增分又相对容易,这应引起老师们的高度注意。这里不说历史传承,不讲文化熏染,只从高考的角度谈一谈文言文备考的方略。一、明确对文言文考查的要求在进行系统复习之前,先要使学生对考试大纲的要求做到清楚明白,了然于心,使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备考复习更有针对性,不走弯路。每年《考试说明》公布以后,解读文章触目皆是,此不赘述。二、明确文言文考题的演变、发展趋势,使备考复习更贴近高考实际。这就需要老师们注意两点:一是将上一年全国各套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进行研究,看看有哪些新苗头、新趋势,因为各省、市、区的试题是会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学习的,其它省、市、区去年的亮点有可能就是我省明年的考题;二是特别要对本省历年的考题、尤其是近三年的考题认真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信息”。以“对本省历年的考题进行认真研究”为例,我们把四川2006年独立命题以来的8..\n.套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做一个浏览,便能发现三点:1、选文以史传文为主(只有2009年的选文是一篇出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的杂记)。2、客观类试题分值逐年减少,而主观类试题分值在逐年加大。3、考点、题型在稳定中调整出新。实词、虚词、翻译、对文本的理解每年必考,(只有2008年放弃了虚词,设置了一道选择“全部表明郑廉(传主)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的筛选、整合信息题。)2013年的新课标卷,考点、题型都有创新,主观题由3个减为2个,实词、虚词、翻译题保留,对文本的理解这个选择题被舍弃,设置了一个概括传主嘉德懿行的主观题,并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增加了一个给闻言短文断句的主观题。分值也由19分增加到23分。三、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注重积累和梳理。在文言文阅复习过程中,对教材作用的认识,历来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教材全能观,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篇目熟读、背诵、理解好,就一定具备了高考文言文的应考能力,所以用很多时间详尽、反复地复习课文;一种是教材无用观,认为所考选文既然来自课外,与教材联系不大,与其在教材篇目上花费时间精力,不如多做课外选文的阅读练习。其实,这都是错误的。鉴于此,我们应对教材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教材不能包揽一切,但也绝不是可有可无。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n.它既然是个例子,那就说明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都与此相仿、相似,由此拓展、生发。况且,语言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文言语感和一定的量的积累。阅读一定数量,特别是精读一定的篇目,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王力先生说过:“学古汉语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宁可少些,但要学得精些。”在谈论学习古汉语时也曾说:“古文很多,不需要都背。我看,背那么五十篇文章就够了。”两位大师的意思都很明确:学习文言文是需要一些语言材料来做基础的,背诵三五十篇是必要的。我想,王力先生的“但要学得精些”和吴晗先生的“背”,应该都是在强调要把文本读懂,学透,弄清楚,最好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在对课外选文的阅读中,不管是通假、活用,还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或是特殊句式,均可以背诵、积累的课内篇目为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助我们走过文言文阅读的沼泽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切记浅尝辄止的读读背背,要在词义的辨识、句意的理解、段落的疏通,以及实词的各种现象、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典型的句式等方面下足下好功夫。以下方面值得注意。1、高频率的通假字。把课内外出现的通假字收集、储存,尤其是那些常用通假,要胸有成竹,一眼看穿。如“莫”同“暮”、“说”通“悦”、“蚤”通“早”、“知”通“智”、“具”通“俱”、“禽”通“擒”、“直”通“值”、“属”通“嘱”、“识”通“志”、“要”通“邀”、“匪”通“非”等等。2、常见常用的古今异义词。如“亲戚”“美人”“成立”“因此”“前进”“不行”“特征”“因为”“然而”“以为”“颜色”“从而..\n.”“博学”等,还有一些高频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更应牢记,如“白”“穷”“次”“假”“加”“危”“稍”“除”“病”“池”“劝”“恨”等。3、注意同一篇目内和不同篇目间的比较梳理。比如复习《孔雀东南飞》时,应着重归纳以下一词多义词语现象:1)区区(a感君区区怀—真挚/b何乃太区区—愚拙);2)相(a.枝枝相覆盖—互相/b及时相遣归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表示动作偏指一方/c儿已薄禄相—相貌,模样);3)谢(a谢家来贵门—辞别/b阿母谢媒人—推辞,拒绝/c多谢后世人—告诫);4)见(a府吏见丁宁—称代自己,相当于“我”b渐见愁煎迫—表被动)。复习《劝学》一文时,应把虚词“而”的用法和意义认真归纳如下:“青,取之于蓝,而(表转折连词)青于蓝”“君子博学而(表递进连词)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表递进或因果的连词)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表修饰的连词)思矣”“积善成德,而(因果连词)神明自得”“蟹六跪而(表并列连词)二螯”。再结合《廉颇》文中的句子进一步归纳:“秦以城求璧而(表假设的连词)赵不许,曲在赵”“臣所以去亲戚而(表承接的连词)事君者”。..\n.如此就比较完善了。在复习《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其中第二段是: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段文中“其”字较多,再结合后文“其孰能讥之乎?”和《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等句子,认真辨析归纳,对于掌握“其”字的用法和意义应该很有裨益。4、注意一词多义,也要关注多词同(近)义。“业”有“功业”之义(《过秦论》“功业相反”),“烈”也有“功业”之义(《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伐”也要“功业”之义。“薄”“鲜”“寡”都有“少”之义。至于虚词,也要类似这种情况的,如“然”“乎”“焉”,它们都有多种用法,但它们又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作“地”“的样子”有相同的用法,“苏子愀然”“郁乎苍苍”“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便是例证。5、通过梳理归纳,并作适当的补充,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以免过于陌生造成不必要的阅读障碍或误判。如:..\n.表时间的:曩、向、朔、望、既望、晦、继而、俄而、少顷;表年号的:黄初、“景初”“青龙”“光大”;表官名的:“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门下侍郎”“给事中”“左右仆射”“太子少傅”“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通政使司通政使”;表职官任命、黜贬、升迁、调动的:荐、除、征、辟、拜、授、赏、封,简;迁、擢、拔、陟、加、升;贬、谪、出、罢、黜、夺、放、去、革;转、调、徙、改、移。下车、视事、用事、执事、当路、退、致仕、乞骸骨等词语的意思也要积累掌握。(二)精选真题,高效训练。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精选与当下高考题型相符的、新的、信度很高的高考真题,陈旧题型尽量不做;二是在训练是一要定时,二要用好。所谓“用好”,是指对一篇文言文材料,不能只局限于把题做完,而应对这篇文章的“营养”尽量吸收,该文中命题人没有作为命题点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以及其它值得我们学习、积累的知识应该很多,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比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中“数条上便宜”中的“数条上”(多次备文向上陈述)、北京卷“初,彬之总师也”中的“总”(统领)、天津卷“游魂不日底定矣”中的“底定”(达到平定)、重庆卷“不足与举”中的“举”(谋划大事)、湖北卷“诸贵臣校射上前”中的“上前”(皇上面前)、“尔岂亿我为不能耶?”中的“亿”..\n.(臆测,猜想)都是值得积累的实词,这样,对我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强化很有好处。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1、高考考查的实词的范围,考纲规定了120个,很多复习工具书和老师都一再强调,这就是实词考查的范围或主要内容,谬矣!据对高考文言文试卷的统计,实词考查的范围远远超出了这120个,四川如此,全国皆然。所以,在复习时要尽量多地掌握实词的意义,多多益善。2、对一词多义现象不能贪“全”,而要突出重点。大多数文言词语的很多义项跟现代汉语的义项相同或相似,有的现在仍在使用,学生理解、识记都不太难,力气要花在那些文言词语中常用、而现代汉语中不用或不常用的义项上。如:次(驻扎)、厌(满足)、顾(张望/只是,只不过)、独(难道)、特(只)、脱(倘若,或许)等等。3、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要讲清楚“用法”和“意义”各是什么。“用法”是就词类而言的,指一个词作什么词类,副词、连词、介词还是代词、助词语气词。意义则是这个词在该句中是什么意思。有时,一个虚词的用法有两可现象,则需要全面综合分析、审查、判定。加之文字的特性,并不非此即彼、是非分明,有时可能会有貌似两个“正确”或两个“错误”的情形,这时,一要找最“正确”的或最“错误”的,二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当然这不好把握,需要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去领悟。4、翻译题牢记“三原则”“五步法”,切记“字字落实”四个字。..\n.四、我省新课标文言文卷中的概括题、断句题的应对策略。1、对于概括题,关键是要把作为考试材料的文言文读懂:写的什么人,做了那些事,有何个性品质,作者是何态度。这些问题弄清了,便不在话下。2、文言断句题,是考查考生的“句读”能力,即对一段文言白文初懂的能力。练习时,应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老师也应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技巧。1)根据文中一些词语断句,“也”“矣”“焉”常用作煞句,其后常停顿。如2013年北京卷“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段中的几个“也”军表停顿。2)利用句意和结构上的对称断句。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中的“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都是从句意的角度判定句读的;而江苏卷“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n.。以至于秦,卒并海内。”中的“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则是典型的利用对称结构确定句读。总之,文言文的复习有规律,有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既要灵活变通,还要勤奋坚持,才能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