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9.56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古义.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现象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何、乎。3、常用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省略句等。命题规律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为篇幅短小的浅易文言文,近年来总的趋势倾向于选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题型有:诠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品述题等题型。复习要领l、理解词语类题。对于实词释义题,要准确判断它属于那种语言现象,然后结合语境作答。解答虚词类题,要在明确主要虚词一般用法的前提下,结合语境推断判定其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来作答。(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词语,因此要加强课内字词的积累。)2、翻译句子题。首先明确句中重点要掌握的实词、虚词的含义,然后考虑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或修饰方法,合理运用“留、替、移、删”几种翻译技法,做到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3、理解文意题和写法题.一般包括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段落层次、概括大意、理解词句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性格、作者观点、思想倾向及写法的分析评价等。解答这类题,要在对原文内容作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结合语段中的重点词句,联系作者观点,思想感情倾向作答。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间有读jiān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语原音yǔ破音y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可汗kèhán燕yān山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仍怜故乡水”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75\n序号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5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6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7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8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9坐停车坐爱枫林晚但坐观罗敷因为坐下10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11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2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3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4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地位低下,目光短浅卑鄙15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6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7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18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19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0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1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2南极南极潇湘从南面到达某地23以为把……作为24可以25谢道歉26去离开……(二)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1)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可怜白发生比(1)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2)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75\n处(chù)(1)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2)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3)chǔ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从(1)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2))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道(1)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4)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5)名词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得(1)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2)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3)通“德”动词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1)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2)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负(1)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2)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感(1)动词感动帝感其诚(2)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观(1)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被(1)、同“披”,穿(皆被绮绣)(2)被子布被覆尸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抵挡。(“锐不可当”)等(1)、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度(1)、dúo估计、推测(不度敌之众寡)(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恶(1)、怎么(恶wū能无纪)(2)、厌恶(所恶wù有甚于死者)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75\n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过(1)、拜访(过故人庄)(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君子好逑)(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将(1)、将领,名词(2)、率领(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凭(愿借子杀之)尽(1)、没有了(林尽水源)(2)、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举(1)、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2)、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绝(1)、隔绝(来此绝境)(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75\n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可以为师矣)苦(1)、使……苦(苦其心志)(2)、愁(何苦而不平)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取名(自名为罗敷《陌上桑》)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穷(1)、穷尽,动词(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少shǎo(1)、一会儿(少时)(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4)、shào,年轻(陈涉少时)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75\n(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6)、命名(太守自谓也)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走(行深山巨谷中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3)、更加、进一步(精益求精)(4)、渐渐地(益习其声)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3)、(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75\n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三)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7、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8、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9、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0、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11、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9、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20、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2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22、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23、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2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而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25、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26、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27、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2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3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31、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3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3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3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3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36、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37、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3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75\n39、40、41、42、43、44、45、46、47、48、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四)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例子详见《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的各古文单元的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亮躬耕于陇亩(亲自)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B、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公将鼓之(击鼓)[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1、妇抚儿乳(喂奶)2、愿为市鞍马(买)3、名之者谁(取名)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C、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汗牛充栋”中的“汗”,就是名词作动词,“使……出汗”的意思。D、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E、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猛浪若奔(奔跑的马)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品、出产入:收入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F、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中军置酒饮归客”中的“饮”,就是“使……饮酒”的意思。75\nG、动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儿惧,啼告母。啼,哭着H、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4、“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5、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6、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7、作奸犯科8、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I、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3、“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J、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1、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K、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就是“认为……奇怪”的意思。1、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2、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3、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L、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M、数词用作形容词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三、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a用在主谓之间,无义。如: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b结构助词“的”。如: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75\nc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如: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动词,译为“到”。如: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送孟浩然之广陵(5)提前的标志。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a、在。如:其一犬坐于前b、到。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从。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a、向如:告之于帝b、给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苛政猛于虎以介词(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如:以刀劈狼首(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介词“把。”如: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扶苏以数谏故(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如: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如: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代词(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如:且焉置土石为(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如: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如: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连词wèi表因果关系,因为。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尾助词。如:夫子何命焉为所(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问女何所思……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如:虽然,受地于先王(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如: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3)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然足下卜之鬼乎?75\n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如: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如: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其(1)代词a、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b、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如:其一犬坐于前c、特殊:第一人称代词。如:蹲其身,使与台齐(2)加强语气。如:其如土石何?乃(1)连词a、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b、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如: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2)副词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如: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夫(1)指示代词,念fú,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如:予观夫巴陵胜状(2)语气词,a、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如:夫战,勇气也夫环而攻之而(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如: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如:默而识之恂恂而起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用“者”表判断,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75\n(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是乃狼也。”(这是狼)(6)、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通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E、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75\nA、“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B、“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C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4、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蒙后省c、对话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君与(之)具来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b、省略动词宾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5)省略介词75\na、省略“于”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b、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何以例:何以战五、古诗文默写(一)、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50篇。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二)、背诵方法指导: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75\n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三)、自学方法:1、要重视“三名”的背诵:在“名篇、名段、名句”这“三名”中,“名句”尤其值得关注。纵观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无不在“名句”上下功夫,因为无论题型怎样千变万化,最后总是万变不离其宗。2、要熟悉中考的常见题型,中考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①补充型默写,这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题型。此类试题或空前或空后或空中间或空两边留给考生作答,无论怎样变化,难度都是很低的,不过也因为难度低而常被考生忽视,结果丢分不少,令人深感遗憾。究其原委,大多是考生没有认真细读各地的评分标准——有任何一处错误均不得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文句要认认真真地写”,否则易题也变为难题。②归类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过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好题型。其特点是从某一角度出发,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有助于知识的深化。③理解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使学过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牢记于心。此类试题虽然难度较大,只要考生能潜心钻研,细心理解,也能化难为易,获得成功。④联想型默写,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考查考生的迁移、联想能力。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古今融为一体,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⑤运用型默写,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联想能力,更着重考查考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做到所谓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境界。A、理解性默写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由王维《使至寒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杜甫《望岳》中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n11、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泊船瓜洲》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 14、顾炎武的名句“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有一句直接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1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割》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出师表》里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运用性默写1、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你可以用古诗词中的两句来勉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民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读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为内容就很合适。75\n 9、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10、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加入市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执著的追求理想。1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诗赞颂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5、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某同学的毕业纪念册里,语文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中最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该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16、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填空) 17、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独。请你用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来说明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名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疙瘩。 19、周敦颐《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莲花高洁、庄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一个比喻手法写雪景名句。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千古名句,表达诗人悠闲的情致,后来元代马致远取字“东篱”,就是根据这一句起的。这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岳阳楼有一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与“忧乐”相应的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登上了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初中语文古诗默写3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37、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38、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引用的孔子说的一句话是“?”3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75\n,。4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41、《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和“。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4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4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4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46、“”,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47、《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第二条建议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4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49、《岳阳楼记》中说明“古仁人”胸襟阔大的句子是“,.”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50、《岳阳楼记》中,作者用“,”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来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51、从唐、宋诗人所呤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52、《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53、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说的,是合乎科学论断的。(《孟子二章》54、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用《<孟子>二章》)中诗句55、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6、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57、陶渊明《饮酒》中写菊花的名句,。58、《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六、文言文阅读(一)诗词赏析考点精解1、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诗词赏析被刊人考试范围,主要考查学生以下能力。(1)朗读能力(节奏、重音、韵脚等)。(2)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3)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是名句赏析。2、诗词赏析的基本题型。75\n(1)选择题。要求考生在多个选项中,选出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2)古代诗、词、曲的整体赏析题。主要从内容、结构、情感、艺术特色,或抓住诗文的重点句、关键句或关键词进行赏析品味。(3)诗歌的比较赏析题。在比较中感悟,从而找出词文的异同,品味不同作品的精妙。(4)选做赏析题。从给定的几个句子中选一句进行赏析。(5)文学常识、体裁填空题。(6)朗读节奏划分题。(7)归纳诗的主旨题。复习要领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主要是指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涛中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是指诗歌中描写的景或物。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了的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种。命题规律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范围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曲名篇,重点是唐诗和宋词。主流题型包括:1、选择题,可分为赏析型、判断型和识记型三种类型。2、填空题,可分为识记型、筛选型和理解型三种。3、简答题,可分为筛选型概括型和解说型三种。4品述题多强调自我体悟,重在言之有理。复习方法1、从题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2、从诗歌所描绘的人、事、景、物入手.去体会深藏于形象之中的真实情感,把握作品的旨趣。3、从关键词语入手,如抓住作品中关键动词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抓住作品中的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去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从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饰手法)入手,去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对诗歌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咏史、磋斟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典型题例例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抄堤”的美丽景色。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解析]从命题形式看,第l题是选择题,为客观性试题,第2题是简述题,为开放性主观试题。从考点来看,第l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查的是艺术特色的分析。【答案】1、D2、示倒: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例2[甲】绝句志南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75\n[乙]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欣赏比较速两首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春游时的喜悦之情。【解析】此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题型常见,为简单的选择题;二是比较阅读,将两首内容上有共同点的诗歌进行比较。A项指出诗歌的内容;C项抓住诗中很有特点的词进行评点;D项从诗歌的情感方面进行概说,[乙]诗表达的是惜别和劝慰之情。【答案】D例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异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答,试从句义、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3、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相反的句。【解析】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第1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译的区别。描述比翻译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新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第2题如谈句义,就是将下阕进行翻译,如谈哲理,应着重谈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谈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处在政治上失意的逆境之中,却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来面对人生的挫折。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例4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解析】结合诗人在整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来品味“惊”字之妙。要明确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然后作简要赏析。【答案】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派春色突出了雪的灵性。基础训练(一)(2011.南充)75\n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巷。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上闻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二)(2011·达州)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襄,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怀。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B、开篇着“聊”“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做,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而。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阙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武的英雄气概。(三)(2011.河南)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善。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2、分析最后两句中“挂”“破”妙在何处?“挂”“破”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四)(2011.娄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懂憬。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5\n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情怀。提高训练(一)(2011.内江)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阙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表达了内心的浓重哀愁;再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来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富含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工之妙。(三)(201l.成都)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米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清香,飘满了水池岸边。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示例一:诗人采用对北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的品质。示例二: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羡高位、不羡名利的品质。中考预测(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茫茫大漠中一缕青烟冲天而上.滚滚黄河边一轮红日缓缓落下。2、结合全诗,赏析“直”、“圆”字的妙处。“直”写出了烟的挺拔,“圆”字一扫落日的感伤。两个字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漠特有的景致。3、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请你作简要分析。75\n此诗首尾两联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颔联和颈联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借景抒情,使事、景、情融为一体。4、这首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抑郁、孤独的情怀。(2)泊秦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准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l、本诗作者杜牧,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赤壁》。2、用自己的话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寨淮近酒家”的画面。轻烟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天色晚了,船就停泊在秦淮河酒家旁边。3、诗人“夜泊秦淮”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见:轻烟、淡月、寒水、细沙。感受:凄冷、迷蒙。4、第一句两个“笼”字连用,有何妙处?两个“笼”字写出秦淮河幽静、暗淡的气氛。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怒斥的是“商女”吗?为什么?请结合“不知”“犹”加以分析。不是。这是作者借陈后主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3)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寓指奸佞小人。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通过哪两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4)滁州西涧独怜出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人们普遍认为“横”宁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一个“横”字将渡口自然宁静的景象和作者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描绘了出来。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情怀。(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宋送舟。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了辽远的荒漠。75\n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的情感。(6)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虹瘦。”l、“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选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7)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l、体会“敲”字传达的情感。“敲”这一细节,形象地写出诗人当时孤寂、无奈、无聊的心情。2、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意境。从视觉、听觉入手,描写了江南夏夜之景,又为下文作了铺垫。(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简述你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真正的友谊是可以超越时空的。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诗人的豁达乐观,一洗以往送别诗的凄凉、愁苦之情。(9)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的“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地名,二是指诗人当时的处境及心情。2、请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赏析。这一千古名句,道出诗人甘为国家民族慷慨赴死的精神。(10)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75\n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采薇》收于《诗经》的“小雅”。在初中阶段还学过收于《诗经》的《关雎》和《蒹葭》。2、《采薇》抒发的是一位戍边战士(征夫)归乡途中的家园之思。3、前半部分在“情与景”的处理上有何特点?请稍作分析。既写景叙事,更抒情伤怀。(二)课内外阅读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对比阅读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遵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两点设想:一是重在对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问题”等;重文言知识的拓展延伸,如2002年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这是典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二是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1、要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以文后“思考与练习”中的解词题为基准来复习,考试时看清题目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写错别字。2、翻译句子。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倒装、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③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75\n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附:各地中考文言文一、(安徽课改)《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14、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16、概括上文中的成语。(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答案:14、(3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二、(安徽非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75\n(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17、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答案:16、(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三、(北京课标B)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下列加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75\n(3)把酒临风把:(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微斯人,吾谁与归?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答案:11、D12、(1)隐没(2)迫近(3)持、执(4)曾经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长春)(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1分)1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乙)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回答问题。(5分)75\n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①宿于逆旅()②良宵难遣()17、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18、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11、晋代(东晋).陶渊明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1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1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16、①旅店②排遣,消遣17、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18、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五、(常州)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8-21题。(1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3)更若役()(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75\n20、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21、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答案:六、(大连)(一)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碟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于墨子之守固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围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来矣。”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公输盘之攻械尽。(2)乃可攻也。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子墨子解带为城《公输》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7、通过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公输盘_______的特点,墨子_______的特点。(2分)(二)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然性不耐静,读未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或逢佳山水,耽玩竟日。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④自监。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敲其头、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婢不命者,罚治之。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徽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⑤”当知读书亦是难事。(节选自《答王以明》作者袁道宏)【注释】①口呿:张开口合不拢,形容受到震惊。②帙:卷。③累马:牵马,备马。④婢:使女,女仆。⑤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75\n8、下面与文中“古人徽意”一句中的“意”字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醉翁之意不在酒D、卜者知其指意。9、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句: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11、文章结尾说“当知读书亦是难事”,你认为作者须克服哪些难事?(2分)答案:七、(广安非课改)阅读文段,完成38—43题。(15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38、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40、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41、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42、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答:答案:3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分)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2分)39、在击鼓驱车(追赶)于是40、B41、记叙语言、动作42、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长勺4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八、(广东非课改)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6至9题75\n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义正辞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译文: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3分)(1)、(2)、(3)、答案:6、2分A(A致:取得/集中B益:更加C患:忧虑D辞:言语)7、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8、2分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刘沈处世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节选自苏轼《志林》)【注释】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1、(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答:2、就要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自题小像答案:75\n1、6分(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错、漏、多l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2、4分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九、(百色非课改)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22—26题。(13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2、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23、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负者歌于途负:②杂然前陈者陈:③觥筹交错觥:④山肴野蔌蔌: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26、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22、B23、背摆放酒杯蔬菜24、①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②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25、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6、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十、(百色课改)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5\n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答案:21、B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十一、(哈尔滨)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2分)答案:9、福:赐福,保佑狱:案件(各1分,共2分)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75\n十二、(河北课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句子:理由: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答:答案: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十三、(河北非课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岳阳楼记(节选)75\n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答: , 。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①天涯海角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偕: ④如临大敌 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答: 答案:4、(2分)北宋(宋代)范仲淹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7、(4分)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面对8、(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9、(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10.(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十四、(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75\n(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十五、(河南课改)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75\n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18、(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2)经常(1分)(共2分)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十六、(衡阳)(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饮少辄醉。辄: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20、翻译下面句子。(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翻译:。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二)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②,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节选自《华佗传》)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2分)A、斯须尽服之。之:B、遇良医乃可济救。乃:23、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75\n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佗真是神医。答案:19、①就②象鸟展开翅膀的样子评分标准:2分。②题的“翼”是名词作状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否则不给分。参考答案:20、远望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评分标准:3分。“蔚然”和“深秀”是主要计分点。翻译正确各计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顺计1分。参考答案:21、D评分标准:2分。参考答案:22、A代“药汤”评分标准:2分。每题1分参考答案:23、C评分标准:2分十七、(湖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20、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亲B、一则羡其不孤 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 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 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75\n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22、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3分)答案:17、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8、略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20、C21、略22、言之有理即可十八、(黄冈非课改)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良多趣味(2)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11、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答案:9、(1)真(或实在)(2)寂静(3)连续(4)快(4分,每小题1分)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75\n(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十九、(吉林)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①手自笔录暇更录唐宋人诗②尝趋百里外未尝寝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答案: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75\n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二十、(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3题。(12分)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1)类()(2)是()(3)夸()1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11、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12、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答案: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1)像(2)这(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10、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11、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12、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答对意思即可给分。)13、开阔的胸襟。二十一、(金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贤者能勿丧耳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75\n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凌空而去(2)与钱一万(3)知其贤(4)天之织女25、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2分)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26、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4分)答案:20、(1)通“避”,躲避。(2)丢掉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22、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23、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24、(1)离开(2)给(3)他(4)的25、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26、(1)知恩图报(2)好人有好报(3)恪守承诺(4)孝敬长辈二十二、(锦州)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6—18题。(5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选自《初潭集》)[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è):心中悲伤。③苟:如果。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分)(1)蒙乃始就学: (2)于是遂就书: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75\n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答案:16、(1)从师学习。 (2)从师读书。 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18、D二十三、(荆州)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山水画卷(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答案:9、C10、①竞:争②可:大约③若:像④于:在11、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12、C二十四、(莱西)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8、9小题。【本题满分8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75\n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字词意思例句译文蔚然茂盛的样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环翼然二十五(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答案:12、(3分)(1)接受(2)长,此指身高(3)仔细、详细13、(4分)(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14、(14分)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2分)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分)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二十六、(连云港)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75\n(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D、而顷刻两毙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答案:9、(2分)(1)(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11、(3分)D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二十七、(南京)【古文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75\n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2)安用重法邪?译句: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1分)(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答案:三十七、(宁波课改)文言文阅读(16分)(一)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2分)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今齐地方千里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二)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节选自苏洵《谏论》)75\n22、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且告之曰(将要)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顾见猛虎(回头)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2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二)22.A(2分)23.B(2分)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二十九、(宁波非课改)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弗之怠(2)走送之(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二)(10分)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75\n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3)脸色(神色)(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18、C(2分)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21、(1)喜欢(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22、B(2分)2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2分,意思符合即可)2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三十、(攀枝花非课改)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5\n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之杜少府之任蜀州环而攻之而不胜C、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答案:8、A9、D10、C三十一、(黔东南非课改)口技(节选)(8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12、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答案:11(1)虽:即使。(2)名:说出。12、(1)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2)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三十二、(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5\n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答案: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三十二、(山西课改)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2)念无与为乐者()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75\n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答案:3、(1)端起洒杯(2)考虑或:想着4、B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C)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三十三、(四川达州)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5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2)()(3)()(3分)(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2分)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2分)答案:75\n18、(1)A(2)B(3)D。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略三十四、(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和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答: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答: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答案: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75\n三十五、(宿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③蒙乃始就学乃:④及鲁肃过寻阳及: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10、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答案:三十六、(太原)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75\n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答案:1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十七、(泰州A)(一)(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三十八、(天津)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75\n【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21.、(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三十九、(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75\n(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春:夕阳。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21、C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四十、(温州非课改)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9-26题(一)(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5\n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发现桃花源()()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太宗论盗(9分)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答案:19、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0、(1)咸(皆)(2)延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24、1)有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25、(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四十一、(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75\n┌屠惧,投以骨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赢,故克之┌一狼径去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止增笑耳D.┤┕非梧桐不止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译:②其一犬坐于前。译:19、填空。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20、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答:答案:17、C18、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分)19、遇狼 目似瞑,意暇甚 机智勇敢20、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四十二、(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75\n(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答案;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四十三、(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75\n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答案: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16、①(2分)17、B(2分)18、(4分)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19、(1)C(2分)(2)(3分)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四十四、(襄樊)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l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答案:75\n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四十五、(徐州)(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选自《战国策》)75\n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吾用多。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君之楚.奚为北面?译文:(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译文: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答案:7、(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8、(2分)答案:D9、(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10、(2分)答案:B(二)(7分)11、(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好(2)财物12、(4分,每处两分)(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13、(1分,意思对即可)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四十六、(烟台)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75\n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5四十七、(扬州)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答案:13、(1)偷看(2)更加(3)用蹄子踢(或“踢”)(4)摸(每题1分,计4分)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16、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四十八、、(永州)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75\n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吓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闲情记趣》)17、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1)蹲其身,使与台齐。(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9、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 自刘基《郁离子 捕鼠》[注释]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垣墉:墙壁。20、找出文中写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3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2分)22、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答案:17、(2分)A18、(4分,每句2分)(1)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19、(3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内容1分,写出理由2分。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四)20、(3分)句子是: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1分)意思是:偷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打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皿和用物。(2分)21、(2分)赵人要养猫驱鼠,赵人之子则因猫捕鸡要赶走猫。(反对养猫)22、(2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75\n四十九、(湛江))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叫2题。(1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猥自枉屈猥:(2)以咨善道诹:(3)以彰其咎彰:(4)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伤先帝之明盖亦以精力白致者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许先帝以驱驰C.夙夜忧叹D.临表涕零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答:22、(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4分)答:(1)(2)(二)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6分)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宁厨下儿曾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谏:进谏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75\n答:答案:18、(1)降低身份(2)询问(3)表明,显扬(4)……的原因(每小题1分,共4分。)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2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23、C(“谏”应为“劝说”的意思。)24、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错译“兵”、“就”的意思各扣0.5分,句式不顺扣1分。)25、吕蒙性格: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F,吕蒙能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分。)五十、(舟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75\n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二)(9分)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五十一、(资阳)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22题。(14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8、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9、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20、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答:2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答:75\n22、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答案;18、A(2分)19、B(2分)20、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21、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22、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每小题2分,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五十二、(济宁)[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①媵人持汤沃灌:②腰白玉之环:③再适长山朱氏:④往往馕粥不充: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甲]文:[乙]文: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案:7、答案:①热水②挂在腰间(腰佩)③到、往④够、充足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75\n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五十三、(嘉兴)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皆以美于徐公(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三)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注释】①菘:白菜。(选自《南史•隐逸下》)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元琰遽退走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4)自是盗者大惭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25、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9、(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20、(1)认为;(2)狂。21、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2、75\n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三)23、(1)急忙;(2)缘故,原因;(3〉先前;(4〉这,这样。24、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25、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行力,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五十四、课外短文(一)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整治、修理⑵妻且号且诟号大声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2分)附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二)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有狱久不决狱(案件)(2)囚得免得(得到、获得、得以)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关键字:法、深)75\n1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15、联系全文,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A.周敦颐善于断案,才智在自己之上。B.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自己拗不过他。C.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D.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要善意待人。附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三)(2010•武汉市,9-1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A、斥逐之追赶 B、富人病且死将要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 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 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附译文: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四)(2010•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75\n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若云兴霞蔚好像(2)恒自梢至根常常(3)尤善丹青擅长(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流传、传说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翻译:(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以为求之必得。翻译:(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画绝”;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痴绝”。附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独特,他说:“急转直下。”顾恺之特别长于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已经绘出裴楷肖像,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感想模样形态特别美。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确定能获得。桓玄已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拿来遮蔽本人,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瞥见本人,非常珍视那片叶子。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五)(2010•山东省聊城市,8-10,6分)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8、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宋人或得宝或遇其叱咄B、献诸子罕投诸渤海之尾C、故敢献之温故而知新D、玉人以为宝也不足为外人道也9、翻泽下面的句子。(2分)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如果把玉给了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都拥有自己的宝。10、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分)(金银财宝固然是宝,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旷达的胸等等更是宝,有了它,人生才会更富价值。)附译文: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75\n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六)(2010•四川省乐山市,6-8,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记与欧公语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选自《东坡志林》)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3分)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3分)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七)(2010•四川省眉山市,23-24,5分)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23、24题(5分)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75\n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假道于虞而伐虢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示例一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示例二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示例三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