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6 KB
  • 2022-08-27 发布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①窃入学舍A.偷东西B.偷偷地C.私自(谦辞)(B)②儿痴如此A.痴呆B.痴迷C.白痴(B)③恬若不见A.安静B.安适C.坦然(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B.暮归,忘其牛。C.或牵牛来责蹊田。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楚将)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通“嘱”,交给)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策》)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求:寻找②信:说话真实③走:跑④地方:土地方圆⑤其实:他们实际⑥犹:如同9\n2.把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归为一类(可归为四类)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B.虎求百兽而食之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D.故遂与之行E.兽见之皆走F.今王之地方五千里G.而专属之昭奚恤H.其实畏王之甲兵也I.犹百兽之畏虎也第一类(相当于“它”“他”,作代词)有:D第二类(相当于“它们”“他们”,代词)有:BEG第三类(相当于“的”,助词)有:FH第四类(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不译,助词)有:ACI3.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D)A.讽刺楚宣王看事情愚蠢。B.讽刺楚宣王上了昭奚恤的当。C.说明要有强大军队的原因。D.说明北方国家怕昭奚恤的原因。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果诚何如译文:果真怎么样(何如:怎么样)②虎以为然译文:老虎认为它说的对(然:对)③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译文:天帝让我做百兽的首领,现在您要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长,首领;是,这)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为,相当于“于”)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坐,犯罪)?’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诣,到)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zhǐ,枳树,果实酸苦)。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有“恐怕”“大概”之意)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熙”通“戏”)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习辞:善于辞令②方:将要③固:本来④徒:只是⑤其实:它们的果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吾欲辱之,何以也(用,介词)②为其来也(他,代词)③橘生淮南则为橘(那么,连词)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在,介词)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D,转折)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假设)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列)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n①过王而行译文:经过大王面前行走(过,经过)②所以然者何?译文: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表原因)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圣人不是可以跟他嬉戏的,我反而自取羞辱啊。(所与熙,跟他嬉戏的人;反,反而)练习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一人,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1.上面文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分别是人名:项籍(项羽)、项梁、项燕、王翦、秦始皇地名:下相、项、会稽、浙江、吴中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妄,胡乱)A.又不竟学竟:完毕。B.毋妄言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写在括号内)(1)其季父项梁(他的,代词)(2)梁父即楚将项燕(就是,副词帮助判断)(3)项梁怒之(他,代词)(4)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副词)(5)略知其意(其中的,代词)(6)梁以此奇籍(因为,介词)(7)虽吴中子弟(即使,连词)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终于学完了兵法,不合文意)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来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写名姓就行了(3)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4)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练习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9\n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gòu,拉开弓)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入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使动)A.上自劳军自:亲自B.军士吏被甲被:披C.锐兵刃锐:锋利D.曩者霸上曩:以前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担任)已而之细柳(到,动词)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被动)称善者久之(音节衬词)A.两个“为”不同,两个“之”也不同。B.两个“为”不同,两个“之”相同。C.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也相同。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彀弓弩,持满持满:把弓拉满。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控着缰绳。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车:将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D.皇帝敬劳将军敬劳:恭敬地慰问。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B)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将军之诏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⑥皇帝敬劳将军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⑥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作者没写周亚夫如何冲锋陷阵,也没有写他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描写在匈奴大举入边的情况下,细柳营的一级战备状态,便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治军作风。B.汉文帝在大敌当前,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未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歉致敬。D.文章结尾既是汉文帝劳军后的结论,也是对周亚夫的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帝之口,不仅有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读者对周亚夫形象的认识。6.翻译下列语句。(1)天子先驱至译文: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2)成礼而去译文:完成礼仪就离开了(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译文: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9\n练习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太祖(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县,通“悬”)柱乎?”一无所问。——《三国志·魏书》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啮:咬。②首罪:自首请罪③免:赦免④以为:认为⑤忧戚:悲伤⑥俄而:片刻,一会儿⑦闻:告知,使……听到⑧一:完全2.比较下列两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并作解释。(1)冲于是以刀穿单衣(用,介词。)(2)俄而库吏以啮鞍闻(把,介词。)3.下列两句属于文言文哪种特殊句式?说说它们的句式标志是什么。(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2)今单衣见啮属于被动句式句式标志:(1)为……所……(2)……见……4.对此文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C、D都有不确之处。)A.曹操能严明执法,但在曹冲的劝说下,能宽恕因客观原因犯错误的官吏。B.曹操法纪严明,曹冲巧妙设法帮助犯错误的官吏免于受严惩。C.曹操法纪严明,但因喜爱曹冲而宽恕了犯错误的官吏。D.曹操能严明执法,曹冲巧妙设法使曹操没有发现官吏所犯的错误。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译文:等到第三天里,然后去自首(“自归”是“自首”之义)(2)谬为失意,貌有愁色译文:装做不高兴,脸上露出愁容(“谬”是“装作”之义,“愁色”是“愁容”)(3)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译文:这是狂妄的话罢了,没有什么痛苦的(“妄”是“胡乱”;“苦”指“苦恼”)练习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戊子,上(唐太宗)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资治通鉴》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犹当虚己以受人”的“虚”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使动用法)9\nA.故智者献其谋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炀帝恃其俊才D.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2.与“犹当虚己以受人”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凭)B.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因)C.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3.与“曾不自知”的“曾”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竟)C.萧何曾作沛中吏D.(梁王)曾使人刺(袁)盎4.对于这段文言文的主旨,以下所作说明恰当的一项是(D)A.魏征要唐太宗学习尧、舜,而不要做桀、纣一样的君主。B.魏征指责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以至灭亡。C.魏征解释隋炀帝必然灭亡的原因是缺少自知之明。D.魏征虽在说隋炀帝,实则暗示唐太宗应力避“恃其俊才,骄矜自用”。5.翻译下列语句。(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译文:也知道认为尧、舜做得对而认为桀、纣做得不对,可是他做事多么相反啊(2)人君虽圣哲译文:君主虽然很圣明(3)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译文:前面的事情离得不远,是我们的老师啊练习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仅)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据有)齐之强(指强大政权),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注: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的公子,以好客养士出名,和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并称“四公子”。秦昭王听说孟尝君是贤人,请他做秦国的国相。后来有人说孟尝君的坏话,秦昭王把他囚禁起来,要杀他。孟尝君向秦昭王的一个很受宠爱的夫人求救。那个夫人向他要一件狐裘作报酬。孟尝君本来有一件狐白裘,可是已经送给秦昭王了。孟尝君有个门客能为狗盗,就在夜间装扮狗进入秦宫,把狐白裘偷出来,献给夫人。孟尝君被释放后,跑到函谷关,正半夜里,秦昭王派人追来了。按规定,早晨鸡叫方开关放人。孟尝君门客中有个能学鸡叫的,他一学鸡叫,引得附近的鸡都叫了。守关的人于是开关,孟尝君才逃出秦国。1.下列句中“卒”与“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卒”意义相同的一句是(C)A.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通“猝”,仓促)B.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终于,最后)D.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死)2.下列句中“之”与“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的“之”用法不同的一句是(D)A.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助词“的”,余取独,助词,不译)3.对这篇古文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9\nA.作者认为不能说孟尝君得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仅仅是鸡鸣狗盗之徒的杰出人物。B.作者认为凭孟尝君据有齐国大权,得到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能使齐国为诸侯之长,用不着“鸡鸣狗盗”。C.作者认为孟尝君不想用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靠鸡鸣狗盗之人而得到“得士”的虚名。D.作者认为孟尝君招纳的是鸡鸣狗盗之人,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到他的门下的。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士以故归之译文:有才能的人因为这个缘故都归附他(2)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译文:应该能够使齐国为诸侯之长而控制秦国(3)此士所以不至也译文:这是有才能的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练习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相宣、成(即鲁宣公、鲁成公),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鲁国大夫)谏曰:“子为鲁上卿(高级官名)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中“衣恶”二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D)A.yīèB.yìwùC.yīwùD.yìè(“穿不好的衣服”)2.从下列词义中选出“季文子相宣、成”的“相”的正确意义是(C)A.仔细看B.容貌C.辅助D.互相3.文中“吾亦愿之”、“而我美妾与马”两句,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我也愿意那样(指妾衣帛,马食粟)而且我以妾和马为美B.我也愿意这样(指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是我却使妾和马很漂亮C.我也愿意那样(指妾衣帛,马食粟)可是我却使妾和马很漂亮D.我也愿意这样(指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而且我以妾和马为美4.对这段文言文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A.季文子不慕浮华,甘愿过节俭的生活。B.季文子也想过富裕的生活,可是他不具备条件。C.百姓生活很苦,季文子怕百姓反抗而不敢过奢华生活。D.百姓生活很苦,季文子要求自己俭用养德来治政兴国。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显得不光彩吧?(2)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译文:况且我听说凭道德使国家光荣才是光彩的,没听说靠妾和马的练习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用象牙装饰的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9\n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闺,内室),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孟尝君姓田,名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A.楚王遗之象床遗:读wèi,赠给B.足下能使仆无行者仆:谦称,我C.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待:对待D.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疾:生病(赶快)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1)象床之直千金(直,通“值”)(2)孟尝君召而反之(反,通“返”)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A.以君能振达贫穷以:因为B.故莫不悦君之义莫:不能(莫:没有人)C.今始至楚而受象床而:相当“就”,表承接关系D.孟尝君乃书门版日乃:就4.下列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登徒直不想为孟尝君送象床,他请公孙戌为他想办法不去送,答应事成以先人宝剑相谢。B.公孙戌根本不想要登徒直的宝剑,他对孟尝君晓之以理,劝说他不能因接受象床而有损自己的好声望。C.孟尝君听从劝告,决定不接受象床,公孙戌快步离开。孟尝君看出他很得意,便叫回他问话。D.公孙戌把实情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有感于此而在门版上写话语,鼓励人们打消顾虑,为使他不犯过失而入谏。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译文:象床的价值千金,如果碰坏它一点儿,就是卖妻子儿女也不够赔偿(2)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译文:你为什么脚步迈得这么高,这么意气昂扬呢(3)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译文:有人能宣扬我的名声,使我不犯过失,即使在外面私自得到了宝物,也赶快入谏练习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郭汾阳(唐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公忠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9\n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唐末藩镇属官名,也称虞候,掌巡查警戒)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阿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1.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遣:打发)A.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敕:皇帝的命令B.而请一吏致阻致:招致C.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当:适合D.王叱而遣之遣:派遣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抵禁:触犯禁令)A.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知体:指懂得道理B.闻者服其公忠焉公忠:公正忠诚C.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抵禁:抵抗禁令D.言虞候纵横之状纵横:指无所忌惧3.据文意,“南阳夫人”是下列何人的封号?(A)A.郭汾阳之妻B.诸子之乳母C.郭汾阳夫人之乳母D.都虞候之妻4.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以令公勋德(介词“凭”)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助词,取独)遂告以故曰(介词“把”)某之诸子(助词“的”)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5.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判官张昙认为郭汾阳功高德重,奏请朝廷任命一州县官,却不批准,这是宰相作梗,并且对此很不满。B.郭汾阳对下属官员解释了朝廷对武臣疑虑的原因,并认为奏请不被批准是合乎情理的,还能说明皇帝对自己是信任的。C.郭汾阳在河中之地时,属官都虞候严明执法,杖杀了南阳夫人乳母之子,郭汾阳的几个儿子便向他控告都虞候。D.郭汾阳认为都虞候是值得赞赏的,并气愤地说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奴才一类的人。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译文:自国家艰难(指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姑息牵就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武臣,他们的要求没有办不到的。(2)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译文: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按武臣对待我,各位可以祝贺我了!(以:按照。待:对待。见:表示别人对自己怎么样。见贺:祝贺我) (3)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阿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译文: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却痛惜母亲的乳母的儿子,不是不成器的人又是什么呢?”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