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笔优秀的历史遗产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保留、传递下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内容上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有介绍古代科学成就的,有阐述当时进步思想的,有鞭挞邪恶势力的,有抒写伟大胸怀、抱负的,有赞美杰出英雄人物的。这些内容都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辨别美丑善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但相对而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式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读”字为先,培养语感 新课标第9条目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如果能熟读成诵,即使学生暂时不能体会文中之味,随着知能的日积月累,终会反复“咀嚼”,“慢慢消化”。郭沫若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n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你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同时,对于自己真正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记笔记,反复记,达到熟练,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因课时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差,学生对课文朗读得很不够,对课文太陌生,即使老师讲解得再详细、再全面,因学生不会的知识太多,也会记不全,记不牢,课文背诵更是因为理解障碍而难上加难,或死记硬背,或勉强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就差。 二、设置问题,激活潜能 以往“一字一句”枯燥讲解,使学生丧失了作为人的能性。在一个个问题情境的设置障碍中,进行不断的思维交锋,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归还其“主体”地位。教孟子的《以五十步笑百步》,如果只从“寡人之于国也”的“之”字作用意义讲解,必然阻碍了学生认知潜能的释放,变成被填的“鸭子”。如先整体阅读第一段,提出“梁惠王向孟子问了个什么问题”则学生思维兴然,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中积极动脑寻找答案,然后顺势深入,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梁惠王有此疑问”?学生进入具体情境,因而答案于讨论中自然提出:因为梁惠王自认为“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如何“尽心”?则有“移民、移粟”之句落实,是否真正“尽心”,答案纷然,讨论热烈,最后形成共识:与“邻国之政”相比,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n之差别。笔者听过一节《烛之武退秦师》,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本文中哪个人物最具有智慧?要结合具体的语句作多角度分析。同学们依据自己的解读作了相应的发言。有人认为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谈判技巧,也有人认为晋文公拥有治国的大智慧。教师在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的的过程中,把相关的文言知识一并作了强调。在如此兼顾字词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激活,变教师单纯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学生始终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 三、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 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四、精思课文,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文言文必须深入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提炼主题。初中文言文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丰富的精思课文就是要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n,达到了解和认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灿烂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例如:学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狼》,先熟读课文,再精思课文,可以领会到狼的贪婪、阴险、狡诈,更能认识到屠户在于狼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所以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再如:韩非子《塞翁失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些道理不正是我们思想教育的内容吗? 五、谈古论今,汲取智慧 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后,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如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提出的“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方法,体现了孟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具有深刻的思辨性,这为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文中提到的物质生活稳定后还要“谨庠序之教”以教化民众的做法,则与当今国策“两个文明一起抓”相契合。《劝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秋水》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满,《齐人有一妻一妾》对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者的讽刺,都超越了时空限制,发人深思。将古人的思想拉进鲜活的现实当中,可以消除学生与文言文的历史隔膜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古人思想的深刻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