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32页

  • 154.50 KB
  • 2022-08-27 发布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一)孟子语录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二)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注释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的故事流传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n|1.颛:纯朴善良。2.狡虫:凶猛的禽兽译文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三)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水。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⑧未至:没有赶到。\n|⑨渴:他感到口渴。⑩弃:遗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四)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3)使:命令。(4)必:一定,必须,总是。(5)南郭:复姓。(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7)请:请求,要求。\n|(8)为:给,替。(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10)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14)逃:逃跑。(15)立:继承王位。(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五)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注释耕:耕田的人。耕者:指农民。\n|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触:撞到。走:跑。折:折断。因:于是,就。释:放,放下。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为:被,表被动。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身:自己。为:被。政:政策。治:管理。以:用。欲:想要。身:自己。者:……的人。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第三个“而”:表示转折。译文\n|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六)对牛弹琴原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释1.昔:曾经2.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音骖),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3.为:给。4.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5.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6.操:琴曲。7.如故:像先前一样。8.非:不是。9.闻:听。10.合:悦。11.虻:吸血的苍蝇。12.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n|13.鸣:鸣叫声,作名词。14.掉:摇动,摆动。15.奋:竖起。16.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17.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七)楚王好细腰原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注释昔:从前。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好(hào):喜欢。士:男子。故:所以。之:的皆:都。以:用,用来一饭:每天吃一顿饭。\n|节:限制,节制。胁息:屏住呼吸。带:束带。比:等到,及至。期(j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黧(lí)黑:黑中带黄的颜色。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八)鹬蚌相争原文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注释曝:pù,晒太阳。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喙:huì,嘴,专门指鸟的嘴。译文\n|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寓意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九)同舟共济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济:渡河)。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十)郑人买履原文\n|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n|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26.曰:说。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墨守成规的人。(十一)执竿入城原文\n|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鲁:鲁国,在山东。执:拿。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时。不可入:不能进入(城门)。亦:也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俄:不久,一会儿。老夫(第三声):老人。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至:来到。非:不是。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名词作状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截:截断但:只,只是。以:用。而:连词,表顺接,然后。遂:于是,就。之:代词,指竹竿。依:依照。入:进入。译文\n|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寓意1.有些事情,不是无法解决,只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4.不要自作聪明,否则会贻笑大方。(十二)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jù):急忙,立刻。4、契(qì):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n|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13、之:指“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十三)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n|1眉州: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3成:完成。4去:离开。5.逢:碰上。6.媪(ǎo):年老的妇人。7.方:正在。8.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9.欲:想要.10.感:被......感动.11.还:回去.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13.卒业:完成学业。14.今:现15.氏:姓…的人。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完成修行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便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这铁棒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如今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的石头。(十四)叶公好龙原文\n|叶公⑴子高⑵好龙,钩⑶以写⑷龙,凿⑸以写龙,屋室雕文⑹⑺以写龙。于是天龙闻⑻而下之⑼,窥⑽头于牖⑾,施⑿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⒀走⒁,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⒂。是⒃叶公非好⒄龙也,好夫⒅似龙而非龙者也⒆。注释1.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2.子高:叶公的别名。3.钩:衣服上的带钩。4.写:画。5.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6.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彩绘、花纹。7.“文”通“纹”。8.闻:听说。9.下之:到叶公住所处。10.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11.牖(yǒu):窗户。12.施(yì):延伸。13.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14.走:逃跑。15.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16.是:由此看来。17.好:喜欢。18.夫:这,那。19.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译文\n|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寓意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的人(十五)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效:仿效,模仿。颦:皱眉头。东施:春秋时期越国的丑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以之为美。[3]美,动词,以……为美。\n|归:返回,回去。去:躲开,避开。其里:同一个村里;同一个乡里。里:乡里,这里指家门口之:(之在这里意思众多。)1.贫人见之:可代指东施的样子。2.其里之:的。3.见而美之:(代指)她。(东施皱眉、捂胸的样子)。4.之所以美:......的原因。[3]坚:紧紧的。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妻子:妻子和子女。彼:她,代指丑妇(东施)。病:毛病,生病。病心:病于心,心口痛。译文西施心口觉得很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却认为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看这个丑女;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寓意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适得其反。讽刺了不知自丑,不识时务,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n|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十六)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1、悯(mǐn):担心,忧虑。2、长(zhǎng):生长,成长。[1]3、揠(yà):拔。4、茫茫然:疲惫不堪但十分满足的样子。5、谓:对……说,告诉。6、其人:他家里的人。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10、往:去,到..去。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不但,不止。徒,只。\n|16、益:好处。17、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译文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十七)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1、求:寻求,寻找。2、食:吃。3、子:你。4、无敢:不该。5、天帝:上天。\n|6、先行:在前面走。7、长(zhǎng):以……为首领。8、逆:违背。9、以为:认为是……。10、信:诚实。11、走:逃跑。12、以为:认为。13、然:真的,正确的(指狐狸说的话)。14、故:所以。15、遂:于是。16、畏:害怕。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寓意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十八)自相矛盾原文\n|楚人(1)有鬻(2)矛与盾者,誉(3)之①曰:“吾(4)盾之②坚(5),物莫能陷(6)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③利(7),于物无不(8)陷也。”或(9)曰:"以(10)子(14)之④矛,陷子(14)之⑤盾,何如?”其人弗(11)能应(12)也。夫(13)不可陷之⑥盾与无不陷之⑦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1)楚人:楚国人。(2)鬻(yù):卖。(3)誉之:夸耀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吾:我。(5)坚:坚硬。(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7)利:锋利。(8)无不:没有。(9)或:有人。(10)以:用。(11)弗:不。(12)应:回答。(13)夫(fú):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它都能穿破!”有的人问他:“\n|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寓意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十九)关尹子学射原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注释中:射中请:请教者: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吗弗知:不知道未可: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退:告辞回去习之:学习射箭守:遵守,依照失:丢失,违背译文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n|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二十)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n|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自己的部下。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相谓:互相商议。5.请画地为蛇:把地变成蛇,即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成蛇(画的结果);请:请允许我们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4.终:最终、最后。15.引:拿起。16.且:将要。17.成:完成。18.余:剩余。19.足:(画)脚。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22.相谓:这里是商量的意思。相,互相。谓,告诉。译文\n|楚国有个祭祀祖宗的人,赏给他的部下一壶酒。部属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允许我们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喝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画脚啊。”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就画成了,那个人便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那壶个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寓意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二一)欲速则不达原文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释⒈庚寅:指顺治七年。⒉蛟州城:即浙江镇海县,因镇海县东海中有蛟门山,故名。⒊小奚:小书童。⒋木简:这里指木板。⒌熟视:仔细看。\n|⒍阖:关闭。⒎扑:跌倒。⒏牡上:上锁。⒐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然:……的样子。⒑躁急:急躁。11.就:捆。12.穷:弄得。译文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二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天底下有很多人和事都因为急躁而失败,天黑了还找不到归宿,大概就像这样吧。(二二)蜀鄙二僧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注释蜀:四川其:其中\n|之:助词,的鄙:边远的地方,边境语(yù):告诉,对…说于:对,对于欲:想要,要之:到…去,往,到何如:怎么样子:你何:怎么样(商量语气)何:什么恃:凭借,倚仗往:去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足:足够数年:几年,多年买舟:雇船下:顺江而下自:从还:返回,回来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惭色:惭愧的神色惭:羞惭,惭愧。色:神色,神情。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n|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寓意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现实生活也是一样,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二三)浙江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译文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奇观。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越来越近,就看见玉城雪岭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好像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其气势非常的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二四)崂山道士原文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n|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58,勿逡巡59。”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60;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注释但:只。诀:咒语。面墙:脸对着墙。俯首骤入:低着头极快的进入。逡(qūn)巡:徘徊不进的样子。虚若无物:虚无飘渺,就像根本没有东西。译文王生说:“我每次看见师傅行走的时候,墙壁都不能阻隔你,我只要这个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于是传给他诀窍,让他自己念完咒语,叫着说:“进去。”王生面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试试进去。”王生果然不慌不忙地进去,到了墙那里就被阻挡了。道士说:“低着头赶快的进去,不要犹豫。”王生果然离墙好几步,跑着进去;到了墙那里,空空的就像没有东西;回头一看,果然在墙外面了。非常欣喜,进去谢谢道士。(二五)吾腰千钱原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注释吾腰千钱:我腰上带着千枚铜钱。腰:动词。腰上挂着,腰间挂着。\n|永:永州,今湖南零陵咸:全、都。程度副词。善:同“擅”,擅长。甚:特别,非常.绝:横渡。济:(jì)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ǐ第三声。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有顷益怠:过了一会儿,更加疲惫无力了。中济:渡到江中.汝:(rǔ)你的意思。去:丢掉。何以:所以。氓:(méng)百姓,也指“萌”。组词:群氓。多音字,máng第二声。组词:流氓,指不务正业,无所事事的人。且:将要。遂:于是,就。皆:全、都。弃:丢弃。蔽:蒙昧、愚蠢、糊涂。何以货为:要钱财干什么。寻常: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意为几尺远。水暴甚:河水突然上涨的很厉害。且:将要,快要。溺:被水淹没。已济者:已经上岸的人。译文\n|永州的百姓傍水为生,都擅长游泳。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船刚刚至江心,就因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其中一人拼命划水,竭尽全力但仍然不如以往游的快。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时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他)又摇了摇头,于是很快就被淹死了。寓意讽刺哪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