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价值再思考 5页

  • 52.00 KB
  • 2022-08-27 发布

文言文教学价值再思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学价值再思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今天流传下来的古文,是历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才华的结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反复淘汰、磨洗,在这些经典作品中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思想、文化、生活信息和语言智慧,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和语言宝库。古文中所包含的信息类型,可以归为四种,即言、文、章、道。言,即古文字材料信息,包括古文字写法,古文字字义的理解、古汉语语法现象,古文阅读的语感与技能;文,即文学信息,包括文采、文气、风格,以及背后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相关表达理论;章,即文章学信息,包括各类文体的结构、格式、谋篇布局的技巧;道,即文章主旨方面的信息,包括文章屮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审美倾向、传统文化信息等。在古文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教学材料、选择什么教学重点、如何进行学习测试,体现了对古文教学价值的不同判断,巾此形成了古文教学的不同观点。过去一段时间里,在古文教学侧重点的选择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争议,一是“重语言文字”还是“重思想内容”两种观点的争论,即所谓“文道之争”,也称“工具与人文之争”;二是“文学”和“文章”之争”,也就是把古文主要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学习、还是当作表达的范文来学习。这两个层面、四种观点,实际上就是在言、文、章、道四种信息的学习价值上,如何处理取舍、先后、轻重的关系。学习观出发点主要内容积极意义不足重言派当作古汉语词汇、语法集成学习造字法、实词、虚词、句式有利于掌握文言工具,以便更多、更好地学古文容易机械学习,枯燥、影响兴趣,容易为学古文而学古文重文派当作文学作品学习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细节、画面、意境、审美趣味了解生活、提高文学修养;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也需要解决文字障很多古文经典不是文学性作品重章派当作表达范文来学习选材、表现手法、结构形式、节奏控制、读者意识借助丰富多样的文体,提高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能力并不是所有文章在文体、章法上都有典型特点,容易机械套用重道派当作文化典籍来学价值观、哲学观、理解先哲思想、继易被视为说教,习生命意识、生活承传统文化、提高有的主旨存在槽\n观、自然观人文素养粕实际上,古文里的叫种信息、㈧重学价值之间更多的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协调、融合、促进的关系。它们各有擅长、又可融为一体。在编写教材、选择教学重点的吋候,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情况、文章性质和教师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点、合理调配四种价值间的关系,不一定拘泥于成见、更不要热衷于分什么派别。从最低要求来看,如果在一堂课中,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古汉语实词、虚词、句法上有点进步,这已经是成功的教学了;若是在疏通文字障碍的同时,还能在文学修养、文化传统、篇章结构上有一点收获,那就更值得肯定;若是通过一篇诗文的学习,学生对某位作家、某类文章、某种古代文化现象产生兴趣超额完成任务了。理论上虽然说古文有叫重教学价值。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偏向“古汉语”的教学和倾向于“思想内涵”的教学比较多。当然,这样做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先看第一种偏向。因为不管把握主旨还是归纳章法,首先要解决字词句的理解障碍,而且解决字词句这类知识性的任务,从教学实施和评价上也容易操作。这就是一些教师把古文教学的重点放在疏通字词、翻译句意、理解企文内容的动力。再看文学鉴赏和思想内涵偏向。被教材选入的古文,往往是历朝历代最优秀的作品,它们不仅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建构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例如《离骚》屮的求索精神和独立人格、《赤壁赋》里天人合-•物我两忘的境界、《伶官传序》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黄州快战亭记》里的审美意趣,《黄生借书说》里刻苦读书的坚韧与毅力,《五人墓碑记》里的文人气节和大义,无不代表着典型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取肉,很值得我们咀嚼、咏叹和继承。不过,相对而言,从文学和文章学的角度来审视古文特点、并把它作为核心A容来设计教学的做法,在古文教学中还不够普遍,尤其是文学趣咪的教学就更少了。其中的原因,除了古文自身文言特点和思想文化内涵突出容易遮蔽古诗文的文章特点之外,客观上,我们今天的文学知识、文体类型知识均出自西方,它们是随着近代西方文明一起被引进屮国的,因此,它与我国现代文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文体特点的一致性是比较高的,如从人物形象、情节的角度教现代小说,从意象的角度教现代诗歌,从概念和论证思路的角度教社科文等。而源自我国本土的古文,很多没有或无法纳入西方文体知识的框架之内。近年来的语文教育界,己经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试图走出单纯的文言字词学习和思想文化熏陶的局限,从文体、文章学的角度来开发古文的教学价值,不过这种努力在整体上还出于探索阶段,其主要特征是:(1)知识开发不够。能用来阐释古文的文章特点的概念不成系统、难以作为公共知识。(2)概念模糊,教学价值点笼统。本来,中国传统文论中有一些描述、评价古诗文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多依靠个人的感觉把握,含蓄、笼统,难以直接作为教学点。如某套语文教材屮的训练题:“感受或幽深曲折,或挥洒自如的风格”®“峭拔的骨力和淸冷的色\n调相糅合,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散文独特而典型的风格”'这里!li现的几个界定文体及表达特点的关键同“幽深曲折”“挥洒自如”“峭拔的骨力”“清冷的色调”等,都属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描述,内涵不确定,作为教学目标则很难落实。(3)有的教材,在学习提示和训练部分往往只出现名词,没有对名词闪涵的阐释,更没有运用概念开展训练的步骤。如这样的训练题目:“韩愈以夹叙夹议的笔法,塑造的张巡……等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课文后面,没有关于“夹叙夹议”的阅读训练;再如人教版《苏武传》,《张衡传》训练题都涉及“传记”,但解释“传记体”这一概念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教材几乎没有阐述,更没有去围绕“传记体”这一核心知识学习《苏武传》、《张衡传》,这就使得关于这些古文的教学,依然还是回到以学文言和学思想内容的路上去了。其实,从文章表达的角度理解古文,并不缺乏成功的范文,如资屮筠的《无韵之离骚一一太史公笔法小议》一文,就是从文气的角度解读该文的。张中行等人在80年代初主编的一套《文言文选读》,曾经在文后训练题中列出有教学点参考,这些教学点中不少是从文体特点来考虑的。例如《文言文选读》第一册屮的部分题目'篇名教材视角及学习内容题目非攻论辩发表议论,提出主张,可以用抽象的话讲道理,也可以多用故事来比喻,多引事例来证明……寡人之于国也比喻《孟子》中的比喻常常是很精妙的,举本篇为例说一说。冯谖客孟尝君对话艺术在文言的对话里,常常有些表示谦逊客气的说法,这类话有委婉细膩的优点。把这样的话找出来……钴姆潭西小丘记动词描写形态,使之生动,与恰当地运用动词有密切关系,注意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体会这个道理。方山子传暗示手法好的文章表意,常常用暗示手法,就是只写出一点点,其中的含义由读者去想……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项脊轩志暗写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如“珊珊G谢冕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⑦谢冕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张中行等编注《文言文选读》(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n可爱”“令人长号不自禁”是明写;“某所,而母立于兹”“今已亭亭如盖矣”是暗写。暗写有什么好处?咬山道士视角《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纪昀认为不合情理,因为故事中的许多情节,作者无从知道。你觉得纪昀的批评对吗?上表所列训练题屮提示的教学点,包含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叙事学等内容,为拓展古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从文章学、叙事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一些古文,发掘出这些文章里被忽视的另外一些教学价值。如:《秦晋崤之战》里的婉辞艺术(人物身份、场合、性格与语言表达方式);《过秦论》里的形象化表达效果;Z《愚公移山》里“障碍一排除”式叙事模式;《林教头风雪山祌庙》里的铺垫与照应技巧;Z《陈情表》突出的对象(读者)意识;《出师表》多角度铺陈的说服艺术;《湖心亭看雪》里的简约至极的白描手法;Z《前赤壁赋》里运用主客问答造成推进与突转的技巧;如上所列,如果抓住这些古文在文体、结构及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可以设计出很精彩的教学方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古文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值得尝试。不过,应该再次强调,教材里的古文都是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有学习价值,通过它无论是学文言、接受思想文化熏陶,还是借鉴表达方式,对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很难说选择哪一种内容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目标一教学内容一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赋予一篇古文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应选择相应的教学lAl容,同时在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都会相应地有所选择或侧重。用于古文教学的一些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如背诵的方法适合积累字词句的意思、文史知识、文化意象、名句名篇;吟诵则是借助母语学习特点,帮助记忆,培养语感,有利于积累;串讲有时也是需要的,在解决理解障碍、思想涵挖掘或表达妙处赏析时,教师做好准备的精讲也很有价伉;学生对把握篇章结构特点、主旨理解等讨论分析交流,便于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对文章特点、思想内涵等进行深度思考探宄,也有利于多元的、理性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容的相关性不应该是机械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绝对的优劣,而\n应依据课程要求、学生及教师等各种情况灵活选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