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1 M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届高考文言文复习\n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年份选材、文体考点分布分值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旧唐书·于休烈传》(人物传记)实词、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史·韩文传》(人物传记)实词、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明史·马文升传》(人物传记)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旧唐书·李揆传》(人物传记)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宋史·萧燧传》(人物传记)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19\n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年份选材、文体考点分布分值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宋史·孙傅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北史·来护儿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n选材及题型特点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n选材及题型特点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了筛选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3)2015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n新型题分数必须拿一、断句题: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4、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湖南卷、广东卷等)二是直接给出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年的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等)二、文化常识考查题\n传统题分数不能丢分析概括题翻译题\n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n分析概括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照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一、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快速疏通文意\n二、采用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n翻译题的注意事项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解析:“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n翻译题的注意事项一、文言文翻译要求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字顺。二、要做到字字落实、文通字顺必须注意:1、专有名词须保留2、文言现代换彻底3、特殊句式调语序4、方言赘词须删去5、成分残缺要补全6、根据语境要变通\n翻译题的注意事项三、考查点:1、实词的用法2、虚词的用法3、特殊句式4、课本复习\n1、实词的用法常见考查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是重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n文言句式八大类型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省略句四、主谓倒装句五、宾语前置句六、定语后置句七、状语后置句八、固定句式\n固定句式1、何所何处2、何如怎么样3、然则既然这样,那么4、是以(以是)因此5、有所……、无所……有什么没有什么6、有以……、无以……有用来…的办法7、……孰与(若)……比…怎么样8、……之谓也说的就是…啊9、如……何、若……何、奈……何拿…怎么样呢10、何……为、何以……为干什么呢\n固定句式11、唯(惟)……之(是)……只…(宾语前置标志)12、何……之有有什么…呢?13、不亦……乎不是…吗?14、得无……乎莫非…吧?15、无乃……乎恐怕…吧?16、所以……用来…的17、庸……乎岂,怎么…呢18、其……乎难道…吗?\n高考文言文翻译\n文言翻译的方法翻译指导文言翻译的种类文言翻译的原则文言翻译基础知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n文言翻译基础知识1、注意词的古今意义2、注意一词多义3、注意词类活用4、注意文化知识5、注意通假现象6、注意偏义复词现象7、文言句式8、句子的语气\n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在于贿赂秦国。信达雅文言翻译的原则\n“雅”:生动、优美、有文采。努力译出原文的风格。例:曹公,豺虎也。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努力做到文从句顺。\n文言翻译的种类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直译: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n文言翻译的种类例如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n文言翻译的方法留调补贯删换字句\n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留文言翻译的方法一\n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2.得楚和氏璧。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人名人名、年号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2.得楚和氏璧。器物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n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删文言翻译的方法二\n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自己的想法)。发语词,删去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助词,表停顿,删去\n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字字落实第二式: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偏义复词,删去浅\n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文言翻译的方法三\n翻译下列句子: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词类活用,名作动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通“剃”束在颈上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文言翻译的方法三换译:不是会游水,却渡过了江河。\n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调文言翻译的方法四\n⒉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⒈夫晋,何厌之有?倒装:晋,有何厌?(宾语前置)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n翻译下列句子:1.豫州今欲何至?译:刘豫州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2.甚矣汝之不惠!译:你不聪明太严重了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定语后置定语后置\n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文言翻译的方法五\n翻译下列句子: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没有能够抵抗得住的。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省略主语:蛇省略兼语:之,他蛇草木\n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省略宾语:之,他文从句顺第二式:补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省略宾语:之,代纸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n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贯文言翻译的方法六\n翻译下列句子: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借喻:喻指边疆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n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借代:代指做官的人借代:代指元军借代:代指言语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n翻译下列句子: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译:(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会(决)战。委婉:发动战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委婉:会(决)战\n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n翻译下列句子: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1.秦时明月汉时关。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n译:精通五经六艺。3.通五经,贯六艺(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n文言文翻译的二招六式1.字字落实留删换2.文从句顺调补贯小结:\n高考文言文断句\n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一、语感断句法:二、标志断句法:(一)虚词标志(三)句式标志:(二)实词标志:(四)修辞标志:\n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一、语感断句法: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人名、地名、官职名要当心。2、注意句首、句末虚词。3、疑难之处,根据已有的段落层次和上下文进行推断。\n二、标志断句法:(一)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1、句首虚词:夫、惟、而、盖、凡、窃、请、敬、即、苟、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或、虽、则、然则、是以、乃、故、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句中虚词:于、以等。3、句末虚词:也、之、乎、哉、矣、耶、耳、者、焉、则已等。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这些分类是相对的,如“也”字用作句中语气助词时就不能在它后面断开。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n2016年高考湖北省黄冈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D\n2016年高考石家庄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n(二)实词标志:1、名词、代词作标志: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改元、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它的后面就可能断句。\n2016年高考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阶段性检测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n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n2016年高考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D\n2016年高考冀豫晋陕鄂五省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扫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B.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n(三)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1、判断句,如“……者,……也”等;2、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等。3、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4、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与其……孰若……”等。\n2016年高考山西省高三年级第一次四校联考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B.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C.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D.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B\n2016年高考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月考试题熊鼎,字伯颖,临川人……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节选自《明史•熊鼎传》)\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B.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C.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D.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D\n(四)修辞标志:1、以“顶真”确定句读。2、以“排偶”确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顶真句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个特点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n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n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n新型题分数必须拿二、文化常识2015年的高考设置了文化常识考查题,可能是第一次尝试的缘故,考题相对容易,但有个别名词解释不好辨别。三、各地模拟四、文化常识考查题的实质五、题型变异\n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n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Ⅱ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D\n阅读训练不忘积累文化常识积累文化常识时间表述古人称谓官职任免地理常识科举考试传统节日年龄表述古代礼仪姓名字号\n古人称谓分类\n官职任免词语分类\n科举考试制度院试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乡试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科举简表\n古代时间表述纪年月日节令记时传统节日\n一、古人习惯称谓1:【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2:【称郡望】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n一、古人习惯称谓3:【称官名】《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4:【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n一、古人习惯称谓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n一、古人习惯称谓6:【兼称】1:《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n一、古人习惯称谓7:【直呼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8:【称号、字、斋号、谥号】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字:王子安,白乐天,斋号:聊斋先生谥号;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n(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二、古人称谓之谦称\n(2)古代帝王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二、古人称谓之谦称\n(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二、古人称谓之谦称\n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3.寒舍:------4.家兄:------5.舍妹:------6.舍弟:------7.犬子:------8.内子、内贤:------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家自己的兄长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n(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妾------女子;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二、古人称谓之谦称\n(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三、古人称谓之敬称\n(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贤侄、贤弟、仁兄等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三、古人称谓之敬称\n令尊:---令堂:---令爱:---令兄:---令婿:---令郎:---令妹:---令正:---府上:---跨灶:---高足:---别人的父亲别人的母亲别人家的女儿别人家的兄长别人家的女婿别人家的儿子别人家的妹妹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庭院别人贤能的儿子别人的学生\n(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三、古人称谓之敬称\n《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四、古人称谓之贱称\n(1)百姓的称谓。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四、古人称谓之特殊称谓\n五、古人称谓之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君子交”;\n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4)以书斋命名。如《聊斋志异》(蒲松龄)。\n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梦溪笔谈》(沈括)。(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n“姓”的由來战国时期以前,只有贵族有“姓”,平民并没有“姓”,只有名。“姓”有“从女生”的意思,留下了“只知有母”的历史痕迹。“姓”,是家族的族号,用来分别祖先的家族系统。同“姓”有血缘关系,不能通婚。后期,子女分散各地,因此有“氏”的出现来界定每支氏族。\n氏的由来“氏”用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的命名方法为:1.以先人的别号为氏2.以居处为氏3.以先人的名为氏4.以邑名为氏5.以官职为氏6.以职业为氏7.以先人的謚号为氏只有贵族男子可以称“氏”,女子只能称“姓”。\n“名”“字”的由来“字”“名”在周代出现,是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同姓同氏的人很多,“名”与“字”用以区分,作符号标记,方便人际交往。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时,他的祖父为他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名”可能与出生的时辰有关,亦可能与出生时的特殊情况有关。“字”与“名”有着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同义词,有的则是意义相反的。\n号的由来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可分为五类,包括绰号、谥号、尊号、年号和庙号。绰号是根据一个人的身材、性格而生的,含有褒善贬恶的意味。谥号是古代的皇帝、诸候、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行为给予一称号,用来判别死者的功德。尊号和谥号差不多,分别是它可以在生前或死后给予的。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源于汉武帝。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堂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始源于商代。\n官职任免之拜官授职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如“于是辞相印不拜”《张衡传》除:除臣洗马《陈情表》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加封:起:起为太使令选:赠:补:征辟察举制\n官职任免之官员提拔拔擢进加陟迁升迁授迁叙\n官职任免之贬官降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外放:出官出\n官职任免之罢免官职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贬官。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n官职任免之主管主持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如知某州,守某郡,尹京(做京城的长官)主、秉、典、司:主管,后多带管理的职责。\n官职任免之上任退休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视事:做官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致仕、致事、致政、休致等。\n明清科举考试简表\n征辟察举制【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n传统节日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n春节原指岁始,第一天称为元未旦,也叫元日、正旦、元辰、端日,俗称大年初一。“年”的最初概念,是与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元旦”期间,人们喜欢燃点爆竹,增添节日气氛。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同时把阴历的正月初一正式定为“春节”。\n元宵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很古,相传始于西汉,盛于唐、宋。中国“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扎花灯、猜灯迷、闹花灯、耍狮子、食汤圆等等。\n寒食·清明寒食与清明相差一、二日,但两者属不同系列。寒食为古代政制遗俗,清明为古代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开始寒食节渐淡,清明扫墓渐兴。清明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活动,人们来到祖先的墓前打扫一番,以表他们尊敬之意。\n端午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忠心救国却被奸臣污陷,结果抱石投河而死。人民为了纪念这事,用粽子来祭祀他,把农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民间“端午节”还有赛龙舟、挂艾枝、挂蒲剑、洒雄黄水、带荷包等风俗。\n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也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后世人把牛郎织女用为夫妻或情人相会的典故,又把七月初七定为“女儿节”。妇女会在“七夕”结彩缕,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称为“乞巧”。\n中秋古代中国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自唐朝,人民开始每逢八月十五欢度中秋。中秋吃月饼(祭奉月神的供品之一),家人喜团圆、赏月已成为主习俗。此外,各地还有赏桂、舞草龙、堆宝塔等有趣的习俗。\n重阳每年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晋朝,人民有野餐、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还会佩茱萸,驱除恶气,御初寒。应节食品有“重阳糕”,以高粱、黏米所制。\n冬至冬至是一年廿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白天的时间最短,日影最长,所以又称至日、长至、长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贺往来,有如年节。“做节”与过年相近,有些人更认为“冬至大如年”。\n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洒扫去尘,钉桃符、贴春联,祭祀祖宗。又称除夜。\n纪年月日(一)纪年(1)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2)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鲁庄公十年、赵惠文王十六年。(3)年号纪年:汉武帝始有年号;皇帝即位,均要改年号,称改元;一个皇帝在位,亦可变更年号,重新纪年。如,贞观、嘉祐、崇祯、康熙等。(4)生肖纪年: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n纪年月日(二)纪月四时纪月: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三)纪日(1)干支纪日:每一个“甲子”代表一天,60甲子周而复始使用。(2)特定名称: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n古代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五更报夜\n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n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现代时间19-21点21-23点23-1点1-3点3-5点\n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两小儿辩日》《陈太丘与友期》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n古代的礼仪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俗\n吉礼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n祭品规格【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n凶礼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五服制度“死”的讳称\n古代的“五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n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衰”(读做“催”)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是最重的孝服。齐衰,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n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大功,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n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n古人对“死”的讳称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n军礼指军事活动中的礼节规范。包括出师祭祀、誓师等。\n宾礼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n尊卑一般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在官职方面,有的朝代(或国)尊左,如春秋时的楚国(如屈原任左徒);有的朝代(或国)尚右,如春秋时的赵国(如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位居廉颇之右)。在座席上,以左为尊。朝廷上以朝南为尊;朝廷以外的席次上,以朝东为尊。古人乘车,把左边的座位留下给客人坐,表示尊敬,叫做虚左。\n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婚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成为婚冠礼。【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座次】\n礼俗宗庙也叫太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古代把宗庙看作国家的象征。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祭祀土神、谷神叫社稷;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叫社稷;社稷也指国家。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n古代地理常识传说大禹治水,将全国分成九个州,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n古代地理常识【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n古代地理常识“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江东、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河南:指黄河以南地区。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关内: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即关西。关外: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即关东。山东:一般指殽山以东。山西:一般指殽山以西。\n古代年龄的专用名词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束发------------豆蔻------------及笄------------破瓜、二八--婴儿2-3岁幼儿、儿童刚刚换牙齿的儿童时代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少年、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的少年。男子十五岁。女子13-14岁到15岁指女子15岁女子16岁\n古代年龄的专用名词加冠、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耋-------------耄耋----------九秩----------人瑞、期颐-----指的男子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70到80岁80、90岁的老人90岁的老人特指百岁老人。\n2016年高考家庄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C\n2016年高考湖北省黄冈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C\n2016年高考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n2016年高考全国名校高三年级第一次大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D\n2016年高考河北、河南、山西省百校大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C\n2016年高考鄂豫晋冀陕五省高三第一次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A\n2016年高考内蒙古赤峰市优质高中高三质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D\n2016年高考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D\n2016年高考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B\n2016年高考河南省南阳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B\n2016年高考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B\n2016年高考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第一次考试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D\n2016年高考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C\n2016年高考湖北省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C\n2016年高考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D\n2016年高考河北冀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A\n2016年高考山西省高三年级第一次四校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A\n2016年高考哈尔滨三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B.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D\n2016年高考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阶段性检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增峻城隍”,“城”原指城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儒家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D.“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C\n2016年高考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B\n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n2016年高考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模拟调研测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C.幸既可指古代皇帝对人宠爱,也可以指帝王的亲临垂顾,无论是哪种意义,都不能用在除帝王个体之外的任何人身上。D.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C幸也可泛指皇族亲临.。\n2016年高考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B、“太守与民争利,可乎?”一句中的“太守”是指福州官府,当时福州府每年卖园圃蔬菜,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对此不同意。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D.“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B\n题型变异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n2016年高考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月考试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C\n2016年高考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检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C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n2016年高考冀豫晋陕鄂五省高三阶段性质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A\n2016年高考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期期中检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C\n2016年高考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考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C\n疑难问题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n2016年高考辽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模块考试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A\n2016年高考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高三期中考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n2016年高考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10月调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A①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②科举考试第一等。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n2016年高考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C\n考查文化常识的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实词1、常读课下注释,熟悉课本上的文化常识。2、通过平时阅读积累课外的文化常识。3、总结考查频率较高的词语。4、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积累更多的文化常识,并检验自己掌握的文化常识的准确性。实词积累是文言文备考复习的重点。\n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本。二、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注释。三、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应该扎扎实实地过一遍,甚至多遍。我们是这样做的\n\n\n预祝全体同仁2016年高考圆满成功\n谢谢大家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