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0 KB
  • 2022-08-30 发布

初中语文 文言文经典练习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文言文经典练习一、【方法点击】:1、找: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首先找出来我们在书上学过的实词和虚词,回忆解释。2、去:有名词、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名等。3、读:强化阅读,注意“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掌握文章大概意思。4、说:鼓励学生多说,对于说错的部分,加强记忆。5、解:老师讲解,对于课内知识点出来,课外涉及重点字词强化学生记忆,时常考察。﹙练习﹚1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选自《宋朝事实类苑》[注释](1)参知政事:副宰相。(2)同列:同僚。(3)遽(jù):急忙。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的意思。1)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2)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n2、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解释:②时人服其量。解释:3、有句俗话“”正可以用来形容吕蒙正。4、读了上文,你有什么样的启示?1.1)犯错2)假装2.①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②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3.宰相肚里能撑船4.人应该要有大度量,能宽容待人。附:译文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2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n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似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文言知识】盗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实阴见之              ②遂至于斯              ③孰也④实徐谕之曰            ⑤宜省己为善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自是一县无复盗者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1、①暗中②这(地步)③谁④慢慢地⑤反省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3、小偷。附译文: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有一年闹饥荒,有一个偷盗的人进入他的屋子,在梁上等候。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儿子(孙子)说:“成了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陈实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n3、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1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1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1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1分)1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12、⑴①像②这⑵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13、要点:开阔的胸怀。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n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2020.3.164、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⑤借而读之,或⑥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孤:幼年死去父亲。②太夫人:祖母。③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④闾里:乡里。闾: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⑤士人家:读书人家。士:读书人。⑥或:有时。⑦惟读书是务:这是特殊句式,即“惟务读书”,一心一意努力读书。特殊句式:1、省略句: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教以书字: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2、惟读书是务:这是特殊句式,即“惟务读书”,一心一意努力读书。3、或因而抄录——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或:有时。因:借:……机会。6.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的是(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7.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n②惟读书是务。8.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9.欧阳修的成才,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什么?(课内《卖油翁》)6、D 7、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8、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9、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附:【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5、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特殊句式:1、省略句: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n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2、倒装句:贫者语于富者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3、疑问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4、判断句式:醉翁者谁?庐陵欧阳修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特别爱好(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n造:到,往2.用原文回答。“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性嗜酒环堵萧然,不蔽风日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1分)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课内——《爱莲说》、《陋室铭》)“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附:译文不知道先生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n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6、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错:同“措”,放弃。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鎒(yáonò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5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3)尧亦有所不及矣(4)则谓之不肖.54.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不若鱼鳖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故物舍其所长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来害相报者时时而间进ID.乃弗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n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56.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2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53(放下)(处在;处于),(比得上;赶得上)(认为)54(B)55译文: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56(B)附:译文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食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和弥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手提三尺长剑,万夫难挡;假如叫曹沫丢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家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所长,改而使用他的所短,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别人会说你无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所谓笨拙就斥退他,所谓无才就遗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共处的人,将来那些被放逐的人必然逃往国外,并且谋害我们以报往日的怨恨,这难道不是为后事开了一个坏头吗?”孟尝君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还是留下这个食客。7、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n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参考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8、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n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铁杵磨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9、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2、以待来年然后已()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n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三)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这)(做法)2、以待来年然后已(停止)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行为。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10、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n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四)薛谭学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11.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第1——3题。(5分)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2)停数日,辞去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2)皆以美于徐公C.为:(1)仲连不忍为也(2)故不为苟得也D.终:(1)终不肯受(2)终身不复见。\n(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译文:(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分)12、强项令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n(1)因匿主家(2)流血被面(3)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13、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n(1)贮故书在壁间()(2)徒见其浩然无涯()15.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答:16.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答:14、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一牛且数万斤。(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n(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案1、且:几乎,重达。募:招募。徐:慢慢的。实:装满,充实。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15、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n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臣闻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16、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它为“,”。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n(1)发尽白,蚤死(2)今也则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门人益亲()(2)弟子孰为好学()(3)不贰过()4、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17、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似有物捉制之A、辍耕之垄上B、受任于败军之际C、悍吏之来吾乡D、环而攻之而不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以剌刀攫其首攫:(2)蛇竟死竟:3、翻译下面句子。然审视殊无所见。\n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18、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2)立有间()(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2、翻译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19、勉谕儿辈\n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2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n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古人篇章。(2)唯读书是务。2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捉刀]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n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22、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16、翻译下列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n1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吾欲之楚。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2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热也去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3分)\n25、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4.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  D(应为“只是”之意)24.2分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25.2分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   26、昔吴起①\n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0.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12.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①派,使   ②才   ③害怕,担心    ④讲信用,守信   10 D11.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两句各1分,暮,傍晚,天黑;食,吃饭。12.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只答待人诚恳,给1分。27、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4——7题。(9分)\n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理:温习。)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土禀  (坎土禀 :困顿,不得志。土禀 , lǎn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袁遗:人名),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 4、本段选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解释“闻”字在下面各句中的意思。(3分)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闻深巷中犬吠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说魏武“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n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1、(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或“分总”)结构和排比手法。(4分)                                                                               (1)4分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1分)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分)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分)(2)2分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n2.4分  参考示例: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29、《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答案\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C  1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1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3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⑴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⑵常以净衣易之。3、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参考答案1、D2、(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2)(门徒)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31、《学习贵在勤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8.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3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9.翻译下面语句。(3分)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0.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8.(3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9.(3分)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10.(4分)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32、阅读下面《范仲淹罢宴》,完成文后问题。(4分)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24、(1)怃然  亟令询之  彻宴席  厚赒给之(2分。只要答到“怃然”即可得满分;没答“怃然”,其他3个至少答到2个,得1分。)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2分。意思对即可。如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1分。如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新的理解可得1分,如有充分理由亦可得2分。)\n33、禹门大蛇(明)薛渲有大蛇,穴禹门(地名,山西河津,古龙门所在地)下岩石中,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已而复上入穴,如是者累年。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尾束树端,牢不可脱。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如弓张弛状。久之,树枝披折,蛇堕水中,数日,蛇浮,死水之漩隈(隈,山、水弯曲的地方)。10、(4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穴禹门下岩石中”一句的意思。     (2)用“╱”线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的停顿之处(第句限标一处)。      树为之起伏,如 弓 张 弛 状。 蛇浮,死 水 之 漩 隈。11、(3分)问题回答:蛇堕入水中之前“每其身一下上,则树为之起伏”的原因是什么?把你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原因写在下面,并简要地说明理由。34、《滥竿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2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答:                                 2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                                 25、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答:                                 \n26、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答:                                 参考答案:23、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评分说明:一问1分。此题2分。    24、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2分。    25、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此题2分。    26、答案略    评分说明: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此题2分。   3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20.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22.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孔子哭之恸”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辍耕之垄上。    C.渔人甚异之。           D.河南乐羊子之妻者。\n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不迁怒,不贰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歧路亡羊》(8分)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8.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9.补出省略成分。(2分)既反,(     )问:“获羊乎?” (       )曰:“亡之矣。”30.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8.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羊    29.杨子  邻人\n30.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31.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37、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4-7题。(9分)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理:温习。)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壈(坎壈:困顿,不得志。壈,1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袁遗:人名),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4、本段选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解释”闻”字在下面各句中的意思。(3分)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闻:____________________;    遥闻深巷中犬吠        闻:____________________;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闻: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说魏武”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n    【注释】任末:人名。②笈(jí)  :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l)人若不学,则何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以净衣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荀巨伯远看友人疚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于速去!巨伯曰:“远柬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岂苟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苟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8.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3分)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9.翻译下面语句.(3分)  吾今死矣,子速去!    \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分)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9.(3分)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10.(4分)被苟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4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1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n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11、B 12、B4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朱之弟曰布,衣表衣而出。天雨,解表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杨朱:人名。 缁:黑色。2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衣缁衣而反在             B、甚矣,汝之不惠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2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28、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_                                           2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_                                     26、D   27、C  28、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 29、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评分意见:每题均为2分。第29题可从不同角度领悟。\n42、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做14—16题。(5分)  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资治通鉴》)注:累迁:多次升官。昌邑:地名。茂才:秀才。14.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王密为(  )昌邑令        ②夜怀金十斤以遗()震15.翻译句子。(2分)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16.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1分)                                  。4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n【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4分)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23.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参考答案】19.AC(4分,各2分)20.AB(4分,各2分)21.C(3分)22.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6分,各3分。有错误酌扣)23.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3分。意思符合即\n44、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2.A3.略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45、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n(选自《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知困(4)教学相长也2.翻译(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学相长也。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参考答案】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n(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46、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选自《齐民要术》序)【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然积以岁月(2)向之笑者(3)咸来求假焉2.翻译(1)时人嗤之。\n(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1)但是(2)从前(3)都2.(1)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2)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47、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阅读训练】\n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乡里称孝(2)师事扶风班彪(3)一见辄能诵忆(4)遂博2.翻译。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参考答案】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2.略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48、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译文】\n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2.翻译。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2.略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49、何梅谷之妻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顿悟,遂止。(选自明·\n程文宪《中州野录》)【译文】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对你不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阅读训练】1.解释:1)垂(2)夕(3)止之则弗从(4)贻2.翻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3.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参考答案】\n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50、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译文】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n【阅读训练】1.解释:(1)即去()(2)索()(3)予()(4)甚于()2.翻译:(1)皆若己所固有。(2)何哂之有?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1)离开(2)求取(3)给(4)比……严重2.(1)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2)有什么好笑的?\n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