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2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习16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每空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吮吸(shǔn)称职(chèng)吹毛求疵(cī)B、羼水(chàn)襁褓(qiǎng)断壁残垣(yuán)C、羁绊(jī)恣睢(suī)相形见绌(cù)D、骊歌(lì)娴熟(xián)风雪载途(z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岑寂恣睢恪尽职守B、脏物狼藉重蹈覆辙C、侧隐迤逦因地置宜D、旁骛诘责粗制烂造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3分)A.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给人以高视阔步之感,令人悦耳、欢乐。B.这个公司经几个经理十多年的沧海桑田,终于发展起来了。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D.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洪战辉来到南京,参加新书《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签名售书。(3分)B、做好生产自救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C、“水立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技术最全面的膜结构公共建筑。D、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5、下面的语段是出自()(3分)到半个小时,我就到达了敌舰队,当敌人见到我的时候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跳下船向岸边游去,约有三万多人。我拿出工具,把钩子在每一只船船头的一个孔里套牢,所有缆绳的另一端收拢扎在一起。我这么做的时候,敌人放射了几千支箭,许多箭射中了我的手和脸,不仅使我极度疼痛,工作也大受干扰。我最担心的是我的眼睛,要不是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措施,一双眼睛肯定是没了。我前面已经说过,我在一只秘密口袋里藏了一些日常的小用品,其中就有一副眼镜,这些东西都逃过了皇帝派来的人的搜查。我上岛以后,就被一群人团团围住了,不过站得离我最近的人看来地位较高。A、《鲁滨孙漂流记》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战争与和平》D、《格列佛游记》二、阅读(45分)(一)阅读《雪的功能令人惊奇》,回答11~14题。(10分)(自创)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④\n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11、本文中说明了“雪”的功能有哪些?(3分)1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13、第⑤段中“同样方法”具体指代什么?(2分)14、对于人类来说,“雪”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谈谈你对“雪”的看法?(二)阅读《访兰》,回答15~19题。(15分)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n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15、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分)16、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17、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18、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3分)19、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三、作文(50分)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丝丝甘甜”其实,没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何尝没有衔过一枚青橄榄,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丝丝甘甜吗?请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一位邮递员每天奔走在乡村送信。一天,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拾起石头,突然想到,如果用这些石头建造一座城堡,该有多好!从此他就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好看的石头,便放到车上。每天晚上回家,他便按照自己的意愿,建造石头城堡。20年以后,法国最有名的旅游景点“邮差的理想宫”诞生了。入口的一块石头上,刻着那位邮递员的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这块石头,就是多年前绊倒过他的那块。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n答案一、1、B2、A3、C4、C5、D二(一)11、雪可以代替燃油制冷、空气净化、对人身体有保健作用。12、列数字13、“同样方法”指代的是“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物品,可以利用这种办法储存大量的雪。14、略(二)15、纯朴。16、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答对1点给1分)。17、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18、“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19、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